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36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36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36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36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61右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bc d解析:本题以图片为辅助,实际是对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诗人的身份及投汨罗江而死的精神的考查。在屈原的诗歌中,代表的是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风格。中豪迈的精神气质与屈原不符。答案:a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审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当时还没有韩国,韩国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答案:b3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解析: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答案:b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b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c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解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在长期的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他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诗歌多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因此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答案:b5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答案:b高考真题训练1(2010安徽文综)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解析: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史料价值不高,不能作为茶叶起源的依据,故a项的说法错误,b项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茶经作为关于茶的专著,史料价值高,但不能说明茶就一定起源于唐朝,不能排除此前已经有了茶叶,故c项的说法不合理;神话也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其史料价值更低,不能作为茶起源的历史依据,故d项的说法不合理。答案:b2(2010全国文综)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发展史,意在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儒学在唐宋一直居于正统的地位,a项错;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说法不正确,可排除;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不能成为文选在唐朝备受青睐的原因;只有b项由于唐宋科举考试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所以才有这一现象的发生。答案为b项。答案:b3(2010重庆文综)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 d辛弃疾解析:题干中的“学士”是指苏东坡,“学士词”即豪放风格。李煜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其风格委婉含蓄,陆游侧重于现实主义,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4(2009广东单科)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c诗经 d楚辞解析:诗经是反映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它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大多反映平民生活。答案:c5(2008广东理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的认识,由于文学作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答案为b项。答案:b6(2007广东高考)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