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理解散文特点。归纳文章的主旨。 2感知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歌会习俗,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生活,感悟作者情感。3理解、掌握本文的词语,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资料补充】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4、具体探究解决下列问题:(1)第一遍阅读:在文中给不认识的字注音,重点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了解下面的词语并掌握:引经据典 譬喻 忌讳 扶摇而上 别开生面 酬和 悠游自在 若无其事 熹微 淳朴 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作者。(2)第二遍阅读:想一想:与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提示:从作者的情感角度思考)作者描写了云南歌会哪三个场面?请概括它们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3)第三遍阅读: 对于三个唱歌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对此,我能作点分析: 思考:第三自然段从哪几方面侧重描写了云南女歌手?第四段所用的写作方法有哪些?描写角度有哪些?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极力描写环境的优美是为了说们什么问题? 第五段描写“金满斗会”的场面,是为了突出什么?(在本段空白处旁批)二、合作探究目标:1、小组内两人结对口头复述三个场面;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收获、困惑)2、小组合力探究解决下列问题:课文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相应处旁批) 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中的“多”能去掉吗?为什么? 本段中哪句话描写出哪位“一连唱败三个对手”的年轻妇女聪明、开朗、勤快、能干、友善、自信特点的。第三段中的括号有什么作用? 第四段中哪些动词栩栩如生地描写出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声?本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第五段所描写的金满斗会有哪些特点?在场的老人为什么会格外兴奋呢?文默写自己听老太婆的口头语,是为了突出什么?咱们的家乡,美丽的恩施,也有着自己的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有哪些?你能列举几种吗?要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感受民俗文化的美?(自然交流,畅所欲言)三、交流展示成果要求:各小组不少于两人代表,交流展示的问题不少于两个,至少要提出一个本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流展示力争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切忌雷同(问题可以相同,角度、方法、见解必须不同);提倡并鼓励交流自主发现的问题。四、检测反馈评价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迤西y 滇池zhn 晨光熹微x b、酬和chu 蹲踞j 龙吟凤哕suc、忌讳wi 譬喻p 哑口无言y d、阉鸡yn 糯米nu 即物起兴x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班长李晓能经常引用校长和老师的话教育同学,这种引经据典的能力让人佩服。b、连续的阴雨天气,甘蔗明显减产,而糖价则扶摇直上,创造出价格新高。c、在词的发展史上,宋代的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d、警察与歹徒搏斗,并向群众求助,但百余名围观者竟若无其事地看热闹,真令人费解。3、考考你的记忆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下唱歌的情景,依次是 、 、 ,三个场合各有侧重,依次为 、 、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赏。4、下面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云雀向碧蓝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b、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c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瞪着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d、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5、读句子,完成后面问题: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从修辞角度对这个句子作点赏析: 仿写一个描写轻柔声音的句子: 6、下面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提到的哪种方式?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地爱死人。 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 7、判断下面的诗句各说的是什么节气?有什么民俗?王 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 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课题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452 一、自主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感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2、品味、体会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语言上特色,欣赏其中韵味和情致。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激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蕴涵的无穷乐趣。4、具体探究解决下列问题:第一遍阅读:熟读,整体把握内容。作者故乡在端午节时有哪些风俗?(在文中标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故乡高邮鸭蛋的?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端午节的鸭蛋”的? 本文有六个自然段,其思路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请你简要归纳: 第二遍阅读:透读,感悟主旨,触文启示。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自己有这种情怀吗?何物为证? 当你熟读本文后,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先写下来,稍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读了本文,你有兴趣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吗?(积累)你知道哪些描写端午节的诗歌?(在下面横线上举几例)你清楚自己故乡过端午的风俗特点吗?(列出几点) 第三遍阅读:精读,品味语言特色,感受平淡中的盎然趣味。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融口语、书面语、文言、方言于一炉,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又不乏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请你在文中标记出与之相关的语言,体会这些语言的表达效果。鸭蛋,实在是极平常的东西,可是作者却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并且津津乐道“鸭蛋”,写得趣味趣盎然,使人感受到在平淡中充满了生活情趣。请你认真体会这一点,并想一想自己作文时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二、合作探究目标1、小组内集体交流端午节的起源和关于描写端午节的诗歌。2、组内两两结对交流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况和相关问题。3、小组成员合力探究解决下列问题:第一段交代了家乡端午风俗的7个特点,其中36风俗反映人们怎样的观念?吃“十二月红”体现了人们怎样的愿望? 第二、三段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语言有何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品味“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一句。 “鸭蛋有什么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请体会这个句子所包含的道理。 文章结尾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你们认为与文题或文章主体内容相关吗?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按下面的归纳举出相关的例子:a、口语色彩浓厚,质朴中充盈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b、文言语言点缀,使平淡之中有了书卷之气,荡漾着典雅之美。c、善用语言“造型”,绘声绘色,既有画面动感,又有享受时的快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d、方言用得自然,既突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强化了家乡情感。第四段着重写的是“鸭蛋络子”,这是文章的主体,之所以是文章主体的原因你知道吗? 三、交流展示成果四、检测反馈评价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出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d、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活动。2、分析品味下面句字的语言特色。“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高邮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句中的“吱”能否去掉?为什么? 4、写出下面节气的具体时间: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 5、我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对另两个节日的特点分别用一句话表达出来。例句: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端午节: 中秋节: 吆喝导学案 452一、 自主学习目标(一)熟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二)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梳理文章的结构。(三)认识“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四)三步阅读,具体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阅读之前,请认真体会下面一段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没得眼睛。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会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吆喝声还在大街小巷回荡么?现代的吆喝有什么特色?第一遍阅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消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老北京特有的风情吆喝。第二遍阅读:梳理思路,了解吆喝的内容、种类、特点。1、本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顺序?写了哪些“吆喝”?请具体分析归纳。 2、这些“吆喝”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全文共有14个自然段,“我”能分析文本的结构,并能归纳段意。 第三遍阅读:重点探究,仔细品味,学会归纳。1、旧北京招徕顾客的吆喝声有哪两种,作者偏爱哪一种?为什么?重点句子是? 2、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那个时间段?过渡句是?介绍了哪些吆喝? 3、第十段的过渡句和中心句是 本段结构方式是 。4、第三部分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所写内容与前面的有何不同? 二、合作探究目标 品味语言: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1、在文中标记出你所列举的例子,在下面写出你的品味。 2、在文中找出能反映要和人生活环境的关键词句,体察吆喝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吆喝人的生活态度?3、读吆喝,听吆喝,学吆喝,体验声音的韵味。(模仿表演:各种吆喝声)4、模仿示例,赏析下列吆喝是怎样“变着法儿吸引顾客的”。示例:“葫芦儿冰塔儿” (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小玩艺儿赛活的”。 “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表达效果。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混沌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混沌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三、交流展示成果四、检测反馈评价(满分70)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 招徕 囿于 隔阂 支棱 小钹 秫秸 米糠 雪花酪 吹嘘 荸荠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a、言简意赅 馄饨 铁铉 随计应变 b、 合辙押韵 秫秸 蛤蟆 凄励动人c、油嘴滑舌 马趴 海棠 晶莹可人 d、海誓山盟 吹嘘 夜霄 十分精采3、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8分)(乞丐)“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冰糖葫芦儿,冰糖葫芦儿”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别经街头各种叫卖声。 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4、品味下面的语句(8分)“冰棍儿三分嘞” “山楂就剩两挂啦” 5、阅读下面(民间绝活)吆喝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1993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100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这么吆喝的:“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嘞!” 其实,吆喝的本意是大声喊叫。吆喝着卖东西,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 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不错,这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抑扬顿挫生动风趣出自小商小贩之口的吆喝,确实走进了艺术殿堂,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传统相声卖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儿。现代京剧红灯记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抢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还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旧事、四世同堂等影视剧配过吆喝声,而十多年前有个小品中的吆喝“卖大米嘞卖大米!”也着实火了一把。第一段臧鸿老先生那口卖高庄柿子的吆喝词,包含哪几种意思?(8分) 第二段中有两个句子的顺序颠倒了,请用横线标出来,将修改理由写在下面。(8分) 第三段划线部分列举了相声、京剧、影视剧中的吆喝声,有什么表达作用?(8分) 6、你知道自己家乡的大街小巷有过哪些吆喝?请列举几个。(8分) 7、现代的市场上还有“吆喝”声么?如果有,具有什么特点?(7分) 课题春酒导学案 452 学习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品味文章中的富有情趣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获得思想启迪。 【点拨】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映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乡亲,醉了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亲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的席上不断地氤氲起来,弥漫着浓浓地民风美、人情美、人性美。一、自主学习探究第一遍阅读:了解内容,能复述课文。第二遍阅读:分析结构,概括内容。品味细节。1、本文以“春酒”为题,围绕 味道展开,具体描述了 三个场景(主要的事),从中真实地体现了 之美。2、文章所呈现的这些美,你能从文中列举出例子么?(在文中标记)3、文章由哪些关于“家乡的味道”的细节和关键词?在文中标记出来,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三遍阅读:结合作者自述的一段话,深入思考文本信息,归纳主旨。1、作者自述:“像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和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2、归纳主旨: 3、积累几首关于思念故乡亲人的诗。(准备展示交流材料) 二、合作学习探究(一)交流自主学习心得和关于思乡的诗句。提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在组内求助。(二)具体探究下列几个问题:1、文章是怎样描写出民风之美的?举例分析。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2、文章哪些描写突出了人情美?举例分析。从“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的情境中,你能否联想到一句具有此意境的古诗? 3、“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4、母亲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妇女,她虽然没有文化,却勤劳俭朴,富有灵性,性格坚强,善良大方,在她身上洋溢着慈爱温柔,宽容大度的传统美德。请你们小组合力在文中标记处相关语句,细心体会。5、家乡喝会酒的目的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并“捧一瓶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从这两处描写中你觉得母亲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7、“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些描写蕴含了哪些信息?从划线句中,你能联想到哪一句俗语? 8、“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儿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请对这句话作一点评。 三、交流展示成果展示的问题读相关的文本问题关键所在探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得出的结论四、检测反馈评价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0分)蘸酒 斟酒 煨炖 家醅 挑剔 2、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8分)如法炮制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兴高采烈 3、根据下面各相关提示,对应写出有关酒的称谓(名词)(12分)存放时间很长的酒 酿造工艺先进的酒 品酒师喝的酒 用来治病的酒 浓度特高的酒 婚庆用的酒 4、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含作者名和诗题名)。(12分)含有“酒”的古诗句: 思念家乡的古诗句: 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5、品析下面的两个句子。(12分)“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6、依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本文重点写了家乡 和 两个风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 ,文章已较多的笔墨描写了 形象;全文洋溢着 美、 美。文章结尾既突出思念 的故乡,更强调了向往 的故乡。7、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美德?请概括列举几点。(6分)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部分问题参考答案一、4、(1)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打比方。 忌怕而隐避。 形容直往上升。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本意敬酒,用诗词或歌曲应答。 快活的样子。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诚实朴素。(2)演唱会所受的拘束限制较多。云南歌会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唱歌,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美,描绘的是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而云南歌会是一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洋溢着民族精神、自然情趣、淳朴本色,人与人和谐友善,这正是作者的挚爱。 第一种场面:山野对歌。别开生面,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衬景。 第二种场面: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以环境衬人。 第三种场面:金满斗会。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大,气势壮观点面结合 (3)山野对歌浓墨重彩描写对歌人,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 山路漫歌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在优美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衬托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金满斗会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犹如电影画面的全景和特写。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移步换景,侧面烘托。视觉、听觉。比喻、拟人。充满生机,充满自然之趣;突出人物受自然潜移默化的的熏陶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民族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永不衰竭。 二、1、(略) 2、(略) 3、 内容上概括云南是歌舞之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云南歌舞的赞美之情。 不能去掉。一是说明对歌是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照应下文的“也唱其他故事”。 “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 解释说明。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 用环境作背景,以景衬人,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人与自然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人多、时间长、盛装,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 因为这是歌会,老一辈要把自己记忆中充满热情和智慧的东西传承下去。 突出村寨传歌的精彩。 四、1、d 2、a. 3、散文;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唱歌的人、唱歌的环境、唱歌的场面。 4、b. 5、运用比喻,将五星的声音比作有形的松涛,体现了声音虽小却雄浑有力、气势恢弘的特点。 声音极细极柔,像一片柳絮,在春风的吹拂下,丝丝缕缕,爱怜而轻柔地抚摸你的脸庞。 6、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提问题的方法,等待对方答解。7、重阳节,登高插花避邪 中秋节,吃月饼家人团圆 清明节,祭扫祖墓 元宵节,观灯,吃元宵 除夕,辞旧迎新贴春联。端午的鸭蛋导学案部分问题参考答案一、4、第一遍阅读: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月红” 名声、特色。 挑鸭蛋,吃鸭蛋,做玩具。 说端午风俗说家乡鸭蛋名声和特色吃端午鸭蛋过程做鸭蛋壳游戏联想艰苦勤奋读书的故事。第二遍阅读: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的情趣和人生意味;苦涩的生活中也不乏生活的欢乐,这些,要我们善于品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欢乐、平淡、悲苦以及诗意,才能算是真实地体验到了生活的滋味。 杜甫端午节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思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1、2、(略) 3、驱邪祈福的朴素幸福观;生活红红火火。 轻松幽默;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语言文白夹杂,淡淡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为行文增添了幽默和趣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和闲适。 在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中,突出了了生活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要善于品味。 (略) (略,见教材) 既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又让人体会到在苦涩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四、1、d 2、欲扬先抑,在淡淡的幽默中表达出对家乡鸭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为行文增添了幽默和趣味,于轻松闲适中不乏自豪。 3、质细油多,蛋白柔嫩,蛋黄通红。 不能。绘声绘形,与动感中凸显出吃鸭蛋时的快感,人物的神韵活灵活现。 4、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悼屈原。 月到中秋圆又圆,亲人两地心连心。吆喝导学案部分问题参考答案一、(四)第二遍阅读:1、时间顺序分类: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叫卖内容在文中标记批注)2、内容丰富,声调变化多样,合辙押韵。 3、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第三遍阅读:1、“器乐”、“声乐”;声乐。 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2、夜晚。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算卦盲人,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应有尽有旧北京民俗风情。 3、“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总分式。 4、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 重点写叫卖的文化内涵: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二、1、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戏剧性”特色,生动形象,读者听到的是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的是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2、(略) 3、(略) 4、用比较的方法,突出玩具的灵巧。 用叙述的语言,既告诉人们制作的过程,又暗示价格的便宜。 5、比喻,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胡同里卖的货品种类繁多。 对比,具体地表现了混沌制作工艺很讲究,质量很高,又含有诚信不欺客的意思。 四、1、li yu h lng b sh kng lo x bq 2、c。 3、语言停顿,上气不接下气。 声音延长,回声缭绕不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外观培训试题及答案
- 车主司机劳动合同样本5篇
- DB44-T 2407-2022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规范
- 新村住房物业管理合同4篇
- 公司债权转让给个人协议书范本8篇
- 2025年卫生应急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4年A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及答案
- 测绘专业答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重庆安全员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应用作文真题及答案
- 《隐私保护技术》课件
- 药房管理规章制度目录
- 花坛景观设计59课件讲解
- 大一开学新生的安全教育
- 2024天津市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书(官方范本)范文
- 浙江财经大学《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度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分析报告
- 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预案
-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期制度
- 广州数控GSK 980TDc车床CNC使用手册
- 2024年桑黄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