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理科班无答案).doc_第1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理科班无答案).doc_第2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测评试题(理科班无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评高二年级(理科班 )历史试卷(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答案皆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卷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3.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5. 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6.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8.针对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大夫跳“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 )a提高个人修养 b维护传统礼制c扭转天下乱局 d规范人际交往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倡导重义轻利c道德的重要 d无等级名分差别10.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 c d11.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12四大发明中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13被马克思称为“变成新教的工具”的一项技术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14.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5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第卷 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12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 主张。(4分) (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2分)(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原因是什么?(2分)17. (8分)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对同事件,宋明理学家和李贽评价却截然不同,请谈一谈你的看法。答题卡区:请将所有需要回答的问题答于此处,注意答题规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