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市宜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江西省宜市宜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江西省宜市宜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江西省宜市宜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探究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请问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他为了改革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结合当时俄国的发展形势,请你判断一下,亚历山大二世会选择哪一种方案?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酝酿;a 历史基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均进行过改革;b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c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d 个人力量:亚历山大二世吸取经验教训,坚持改革。第二种方案。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当时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地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弥漫一种失败感;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下,农民纷纷暴动。 探究2、学思之窗p97二一九法令颁布后农民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俄国社会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变化 1、农奴获得人身解放 2、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积极影响:a 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c 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理解: 从背景上看:改革是人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革抱有极大的期望。 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份地。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探究3、结合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怎么理解p97资料回放列宁的那句话?局限性a 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b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c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宜春中学历史学科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限时训练 编号:002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你们的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材料二 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材料三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什么信息?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俄国的改革方案有哪几种?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哪一种改革方案?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二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 (2)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课本p96-97该项改革(即“二一九法令”)有哪四个方面的进步性?有哪四个方面的严重局限性?(或说:为什么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的残余?) 宜春中学历史学科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1、(1)农奴燃起反抗烈焰,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根源:农奴制的存在。(2)主要农业区: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业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草原地区:同意逐步给农民土地,但是需要农民服劳役。目的:农业区维护自己农业经济的利益;工商业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和资金;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比较接近工商业发达地区提出的改革方案。2.(1)暂时义务农民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完全自由的农民可以通过赎买拥有私产。(2)不符合实际。改革后取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控制在地主贵族手中的村社管理,农民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3)农民“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4)证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3. 进步:(1)、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有利于生产积极性提高,从而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农民生活境况有所改善:有利于扩大了国内市场。(4)、农奴主获得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局限:(1)、村社的严格管理:被解放的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2)、高额的赎金及利息:农奴获得份地必须缴纳赎金,这笔费用超出当时地价的许多倍。(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