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鄄城一中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说明:(1)本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52个题目;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2)命题范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卷 选择题本卷共有50个小题,每题1.5分,满分共计75分。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3. 作为著名的侨乡,广东许多地方都办有侨情乡讯杂志,部分家族还办有自己的家族杂志。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科举制4.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5. 历史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地方管理继承发展了西周“封邦建国”制 d.三公不相牵制且军国大权操纵于皇帝之手6.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7.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创设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8.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10. 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11.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给事中 d通判1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3. 张明在图书馆里翻阅续通志职官四时读到“起于唐末,五代特重其职,至宋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其中两黑方块为污损不清的字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字应为a.通判 b. 三司 c.内阁 d.藩镇14.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a.丞相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d.军机大臣15. “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6.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也就是说,此时的内阁a.成为下辖六部的重要中枢机构b.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由皇帝的亲属组成且把握决策大权 d.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17. 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完善 b地域辽阔人口众多c民主范围有限 d人民主权观念形成18. 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19.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20. 下列两幅关于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公民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当时的雅典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家庭和睦的妻子才能参加公民大会a b c d21.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22.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实际上反映了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自然环境倍受法律保护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23.秦朝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罗马民法大全则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据此可知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24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查士丁尼法典是对罗马法的总结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d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25.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6.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a逐步放弃行政权 b征税权受限制 c被迫交出财政权 d立法权被剥夺27. 有学者认为,“在其他民族还苦于找不到一个对付王权或皇权的独裁和专制的时候,英国就已经利用了弹劾这个工具保护着贵族进而也保护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英国,拥有弹劾权的机构是 a国王 b首相c议会 d内阁28.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29.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0.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31. 美国的宪法建立在七个基本原则之上:人民主权、共和制、联邦制、三权分立、制约与均衡、有限政府、个人权利。严格地说,下列哪项表述符合“共和制”原则a.如果没有另一方的认可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以完全做主b.联邦政府只享有宪法列举的权力而未列举的归个州所有c.美国公民通过投票推选出政治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权利d.不能为所欲为但美国公民有权选择代表去制定法律32.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33.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体现了分权的原则实行民主共和政体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a b c d3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35“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政治民主性 d统治专制独裁性36.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巴登不来梅和汉堡”等邦a拥有独立海军舰队 b可以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c享有一些自治权 d有权任命联邦议会的主席37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是a国家元首掌握实际政治权力 b内阁的任命须经议会同意c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 d行政首脑是军队最高统帅38. 英、德同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两国君主的权力差异很大,英国君主只是国家的象征,而德国皇帝却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根本原因是a.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不同c.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d.两国统治阶级的构成不同39.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40.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41.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42. 1841年5月,广东民众在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词地问道:“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材料中广东民众认为只要林则徐没有被道光皇帝罢官,英国绝对无法赢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按照现在的史学理论,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史观 b.英雄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43.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曾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禁绝一切对外交往b.“基于道义”:为发展资本主义开拓市场c.“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坚决抵制违背国际道德的行为d.“对联式悲歌”:殖民国家扮演破坏者角色,落后阶级却进行现代化的探索44.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a在中国推行自由贸易 b列强由此获得最惠国待遇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 d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45. 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46.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47. 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近代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48.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49.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0.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legation street),兵部街改名为李尼微支路(rue linevitch),台基厂街改名为马可波罗路(rue marco plol)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说明了a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b中国允许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c中国已彻底沦为殖民地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将彻底形成第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有两个小题,其中第51题12分,第52题13分,满分25分5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3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4分)5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最后统一。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在理论上为欧美和其他地方的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普鲁士的统治集团在1848年革命的震撼下,感到有必要在政治上作一些调整,国王在1848年和1850年前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材料二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及思想方面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4分)(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5分)(3)许多学者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西方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所体现出的西方民主代议制的核心内容(即重要制度)。(4分)鄄城一中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2.解析:“与商贵族共掌天下”明显不对,排除a项;周公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直到秦朝才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排除c、d两项;在异姓诸侯国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对异姓诸侯国拉拢并控制,故选b项。答案:b 3.解析:侨情乡讯杂志和家族杂志是联系同乡和家族的手段,这是宗法制传统的体现。答案:b4. 解析:宗法制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未必是长子,故排除a、b、d三项;综合分析材料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答案:c5.解析:图示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秦朝中央管制和郡县制的实行,便于皇帝直接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正确;秦代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并非继承发展,排除c;秦代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排除d。答案:b。6.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兴起和盛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理解能力。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答案:b8.解析:兴修全国规模的驰道需要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郡县制使皇帝的权力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最有利于驰道的畅通。答案:a9.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让社会也参与政治,据此可知科举制符合题意。答案:d10.答案:c解析:“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体现了官吏的选拔权在地方,“悉由吏部”体现了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加强了中央集权。11.解析:由材料“十三个行政监察区”可联系汉武帝为加强专制集权而将全国划分13个州,设置刺史监督地方。所以选b项。答案:b12.解析: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本题选c项。a项中“独立施政”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合三省六部制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c13.解析:通判是宋代设置的负责监督的官职,与“专掌财赋”不符,排除a;古代中国内阁出现于明成祖时期,排除c;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时所增设得三司使(三司的长官),其分割了宰相的财权,故选b。答案:b 14.解析:朱元璋为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给皇帝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答案:b15.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体制。胡惟庸曾任宰相,由“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可知,a、c两项可排除,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答案:b16.解析:据“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可排除a;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排除b、c,据“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可知此时内阁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又据“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可知其不是权力机构,d正确。答案:d17.解析:从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图可以看出雅典的全民公民只包括贵族和平民的成年男性,其他的阶层如妇女和外邦人、奴隶都不是公民。故民主的范围有限。答案:c。18.解析: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限制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答案:a19.解析: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的最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推行。c项包含a、b两项内容,d项说法错误,只有公民才能享有。答案:c2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无公民权,不能参加公民大会,在图片中不能体现,表述错误,公民大会的参加只限于成年男性公民。答案:d21.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量刑,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任意解释习惯法。答案:d22.解析:“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表明该条款规定不得损害他人财产。“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表明该条款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3解析: 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立法的出发点不同。秦朝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实行“轻罪重罚”。而罗马强调的是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所以出现了“疑罪从无”的思想。答案:c24解析: 查士丁尼法典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四部法典。因此不能说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和对罗马法的总结。答案:b25.解析: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但是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18世纪内阁制形成以后,故当时英国国王定期召开议会并有任命各部大臣的权力,说明当时英国国王仍拥有较大的行政权,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6.解析:从材料“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涉及的应该是行政权,而不是征税权、财政权、立法权,b、c、d与题意不符合,排除。答案为a。答案:a27.解析: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首相与内阁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对其具有弹劾之权的应属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所以选c项。答案:c28.解析:独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邦联制下的美国是松散联盟,中央政府没有权力,体现材料中“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在这种体制下,美国遇到窘困。为维护美国独立战争成果,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成为需求。答案:c29.解析:“锤子、剪刀、布”体现的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西方的“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选c项。a项中的“实质”、b项中的“贴切”均错误,排除。d项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三权分立的原则不符,排除。答案:c30.解析: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看,该通告以比喻的方式赞美了美国当时十三个州的联合。然后联系1787年前后美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先前的邦联制导致美国的分裂、动荡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答案:a。31.解析:在美国,法律需要国会通过,但总统有否决权,即使总统通过了,最高法院也可以指出里面的某个法律违反了宪法的某个基本原则,a项符合此意,即制约与均衡原则。b项反映的是联邦制原则;共和制有选举制、议会制和分权制三个基本原则,故c反映的是共和制原则;d项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不是直接统治,反映的是人民主权原则。答案:c32.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建立的曲折和反复的特点。自法国大革命起,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拿破仑军事帝国等政体,历经将近一个世纪,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故法国成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答案:b33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法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c项。答案:c34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和所学史实,说明总统和议会之间权力的相互制约。答案:d35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意志的政治制度。据题干信息分析,皇帝的权力大于议会,议会有一定的权利,说明有专制主义色彩,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军事色彩和民主性,排除a、c两项;d项片面,亦排除。答案:b36.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故选c项。答案:c37解析:本题考查法德两国代议制的异同。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内阁成立需要议会同意,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组阁,无须议会同意,b项符合题意。答案:b38.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国差异的根源,四个选项都是英德两国的不同,但根源需要从经济上分析,故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是造成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的根源,答案为a。答案:a39.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它”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相互妥协,这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德意志帝国虽然保留着君主制,但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故排除d项。答案:c40. 解析:材料反映清朝官员不了解近代科技,愚昧无知,故b项正确。答案:b41.解析: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c42. 解析:由“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可知这是强调英国侵略者虽然厉害,但不敢在林则徐在任时攻打广东。这说明这种观点不顾实际,逞强自大,是英雄主义的体现。答案:b43. 解析: “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当时落后的中国,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而不是“禁绝”,所以a、b不正确;“最现代社会的代表”指侵略中国的殖民者,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违背国际道德,c也不正确。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看,先进阶级理应充当推动者的角色,落后阶级自然成为阻力。然而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初期阶段),先进阶级即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影视行业报告: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关键节点解析
- 节后复工培训课件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备考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及答案详解【全优】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模拟考试高能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提分评估复习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包(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题库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耳鼻喉科眼科门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2版
- 党章党纪党规知识竞赛案例分析30题(含答案)
-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DLT783-2023年
- 艾滋病梅毒丙肝检测与解释
- GB/T 22076-2008气动圆柱形快换接头插头连接尺寸、技术要求、应用指南和试验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新《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库450题(含各题型)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释打印版
- 产品技术规格书模板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