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1页
《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2页
《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现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呢?怎样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促使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呢?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实施德育与审美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情”字,围绕着“情”展开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 激“情”于“境” 这里的“境”指的是创设情境。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也就是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的同时,获得教学活动的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以某种方式呈现教学材料让学生接触,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设计恰当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以讲故事、放录像,也可以利用挂图介绍与作品相关的内容等等,来激发美的情感,恰当的情境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又能唤起学生的激情,促使形成高尚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如:在第三册选用教材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欣赏课时,我找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乐曲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古往今来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之处,我还结合乐曲适当地介绍我们古今音乐家、演奏家的事迹。同学们听了个个脸上流露出兴奋、惊讶、自豪的表情。他们激动地说:“我国乐器产生年代之早真让人惊叹,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使我国的音乐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光大!” 又如:在教第二册第七课劳动最光荣时,我采用放录像创设情境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从直观的视听形象中感受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并与乐曲产生美的共鸣。另外,加上教师确切、简洁、生动语言进行引导,使学生欣赏完歌曲,得出本曲的主题“人人爱劳动。劳动最光荣”,教育了学生从小要立志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 2. 入“情”于“曲” 这里的“曲”指的是听乐曲。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对教学材料进行理性加工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陶冶。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在接触教学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从初步加工到深度加工。因此,这是欣赏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部位。 初听一首乐曲,低年级学生很难对它有深刻理解,但对乐曲情绪是喜是忧,是优美还是沉重等,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地判断。这时教师再利用语言、动作或面部表情等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及内容做简要提示,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如:在上第三册第五课我是人民小骑兵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在黑板上张贴好挂图,并放此乐曲的音乐,然后我随着音乐,边做动作边讲故事,并指导学生一起做动作,感受音乐。 另外,要让音乐感染学生,发挥音乐的德育与美育功能,还应帮助学生听懂音乐,而捕捉音乐形象又是听懂音乐的重要前提,并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激情,把自己的融进音乐的情景之中,从而产生共鸣。如:我在上第五册第一课我们的田野这一歌曲时,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投入意境捕捉音乐形象,还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联想引发学生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形象,激发美的情感使之融为一体。例:“请同学听下面的歌曲,它都表现了自然界的哪些事物?”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入意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唤起他们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神往,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唤起他们立志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开发宝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这本身就是德育与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 3. 解“情”于“乐” 这里的“乐”指的是分析音乐。根据情感教学心量研究,不仅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学生身上富有情感,而且在冷冷冰冰,无声的教材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蕴含的各种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文中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当学生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初步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地对乐曲的主题思想、乐曲的结构、乐曲的速度与力度等要素进行分析,可以运用讲解的方法,也可以在分段欣赏乐曲时进行讨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分析深度,从而达到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目的。如在欣赏第一册第一课快乐的一天时,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 的特点,我在分析乐曲的同时,加入了身体和面部表情的动作,并让学生同我一起做,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让他们用手势表示音乐的高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巩固。 另外,音乐又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白,作者所要颂扬的美,揭露的丑,全部蕴含在音乐艺术之中。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欣赏它的艺术妙处,激发爱憎分明的情感,发挥作品对学生德育及审美教育的作用。如:在上第三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启发学生从歌词中寻找表现中华民族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等词句,再从音调、高低起伏的旋律,以及力度、节奏的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上,让学生领会到人民的呐喊与孕育着希望的抗争音乐形象,激起同学们的情感波澜,同时把握住歌曲中情感最突出的部分和片段,进行反复吟唱体会,还可以选用图片、幻灯片相结合,启发学生联系再电视中看到的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也可以联系学校的升旗仪式,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国歌的威武、雄壮。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4. 动“情”于“造” 这里的“造”指的是启发再创造,这是欣赏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巩固、应用认识成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欣赏能力再层次上的发展。在前几个环节中,都注重知识方面的交融、互促,发挥了情感积极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应让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还应启发他们对乐曲进行再创造,虽然我现在所教的只是13年级的中、低年级学生,他们认识能力浅,知识面窄,但他们的再创造却使我的音乐欣赏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用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伴奏;自己绘出图画表现乐曲的基本情绪和内容等,从而巩固了学生成果,加深了印象,发挥了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德育与美育功能。 以上这四个环节虽无明显界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