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谷实验中学高三历史9月期初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阳谷实验中学高三历史9月期初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阳谷实验中学高三历史9月期初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阳谷实验中学高三历史9月期初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阳谷实验中学高三历史9月期初考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阳谷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9月期初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1、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a b c d3、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5、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 主人公出身低微 b. 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 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d. 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6、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 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d. 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8、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 b c d9、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 “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经常观看胡蝶,阮玲玉等影星主演的国产影片。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12、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13、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14、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应用最新技术成果 发展新兴产业 借助对外战争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a b c d15、二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a b c d16、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年 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 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17、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18、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a b c d19、一位旅行者携带德国马克前往拍林。根据欧元启动进程的有关规定,该旅行者持德国马克最迟到柏林消费的时间应该在a 1998年6月 b2002年6月 c2008年6月 d2010年6月20、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 b c d21、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条件的是a.市场经济制度推广 b.新技术革命的进行c.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 d.两极格局的结束22、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 a b c d23、“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a b c d24、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25、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1分。共36分)26、(13分)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 (2分)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3分)(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材料二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经济改革。1954年3月,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垦荒地。1956年,全国共开垦荒地3 600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1953年增加了10倍以上。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由于大量开荒,几百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2分)请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1分)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2分)(3)借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上述经验教训,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6分)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材料二: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3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面对这一趋势,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