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2011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 史 试 题(2013.10)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共两卷。其中第卷为第1页至第 4页,共 45分;第卷为第 5页至第8页,共 55分。两卷合计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与答题纸。第卷(选择题 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c周王室的衰落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2右图是秦朝的权力结构示意图。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丞相权力受到制衡,避免暴政d丞相只能传达皇帝旨意,没有决策权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 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4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6.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那么农妇夜织的主要目的是( )a.缴纳田租b.以绢代役 c.供应市场d.增加收入7“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8.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南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9.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b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c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10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1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a选举和议会立法b三权分立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d政党政治12据统计,英国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下列各项中,与该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a蒸汽机的推广使用 b煤炭开采能力的提高c“铁路时代”的到来d煤炭发电的需要 1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 观点,你可选择的证据是( )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联系abcd14杰里本特利在传统与碰撞一书中把世界分为“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 3500500 年),“跨 文化交流时代”(10001500 年),而 1500 年开始的“近代时期”则被一分为三,包括“全球性相互 依赖的起源”(即“早期近代”,15001800 年),“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 年),以及 “当代的全球性重构”(1914 年至今)。作者的历史观是( )a以欧洲为中心研究世界史 b跨文化交流为中心的全球视角c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的政治史观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范式15.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16“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b洋务运动的开展c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d康有为托古改制17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18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19读右图“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趋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为面粉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工业c面粉出口的增长得益于欧洲对面粉需求量的增加d南京国民政府保护工商业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面粉业20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二次巨变的起点”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c开始提倡民主、科学d正式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两次重大政治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221937年9月,国民党颁布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要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一宣言颁布的重要意义是( )a宣告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b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揭开了中共战略反攻的序幕23.下面是某同学对中国共产党历次会议召开时间和内容的整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会议时间会议内容a一大1922规定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遵义会议193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八大1956提出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十四大1992提出改革开放,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24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a二月革命b七月事件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25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26.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2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a b c d29.“披萨马上诺”是一家高档连锁餐厅。2012年2月25日,袁先生和家人去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店用餐,看到店里的宣传广告册上,竟公开印着“法租界披萨马上诺盛大开业”的字样,店里服务员也以“法租界”来自我标榜。对此现象我们应持何态度( )a.用“法租界”作广告宣传,无可厚非b.“法租界”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必在乎c.“法租界”带有殖民主义色彩,会刺伤大家的民族自尊心d.今天是个开放的世界,我们应多多包容30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 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第卷(非选择题 55分)(本大题共三小题,31题14分,32题20分,33题21分)说明: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31(14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多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之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分)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原则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活动中的表现。(2分)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2)“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要分析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材料三 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把争级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3)结合国内背景,分析邓小平外交政策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指出我国为此所做的努力。(2分)32(20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从农业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2生产工具与图1相比有何优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生产工具的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领域出现何种新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新现象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影响。(4分)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上海的时代特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时代特征的原因。(4分) 材料四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4)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33(21分)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 剑桥插图罗马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妇女的地位及表现。(3分)材料二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3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近代西方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3分)材料三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的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摘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3) 概括材料三关于妇女问题的核心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的社会影响。(4分)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之后,妇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一时间传遍了中国大地。职业女性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规定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妇女与男子同等”,并且这一规定在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得到重申。(4)对比材料二,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妇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请谈一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6分)9参考答案dbdaa dcbbd addbb bacca cbcad bbdcb31(14分)(1)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表现:依照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2分,答出两点即可)(2)变化:中美关系由对峙到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对中国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抵制苏联的威胁。(4分,答出两点即可)(3)目的: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分)努力:与世界大国建立各种层次的伙伴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