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即墨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鲁人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三 教 学 质 量 检 测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 (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张贴/字帖 急迫/迫击炮 签订契约/锲而不舍 b.连累/累计 提供/供销社 溃不成军/振聋发聩 c.憔悴/崔嵬 离间/反间计 循序渐进/徇私舞弊 d.熟稔/谂知 冠名/冠心病 猝不及防/出类拔萃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仰望夜空,总是会有无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到如钻石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的遐想。 b.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戳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90后”的青年人,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d.我们有不少的文化管理者太急功近利,对文化遗产进行涸泽而鱼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市旅游局日前下发“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实施各 种奖励政策,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b.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陈钧德教授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日本,巴黎,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多次获奖。 c.唯物主义者是不信神鬼的,国际歌中不是在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吗? d.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因为以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南美作家都是受过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写作 (西班牙语、法语或英语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幽远、在空间上浩大的景物,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b.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该讲诚信,像那种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靠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d.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菜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b.我们看过许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节目,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是从美国、日本传过来的。 c.在当今,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带来巨大变化。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 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 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 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 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 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 互促进的愿景。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 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 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要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 这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 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这 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 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 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 之道。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容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日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诛,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交好 b.冯天府之险阻 冯:凭借 c.此非其智不逮 逮:及,达到 d.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 克:克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先主乃厚待靖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不因此势以图巴、蜀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术的一组是 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 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一餐之德,睚毗之怨,无不报复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 又遭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 b.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 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 采纳。 c.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 亮认为法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 劾他。 d.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 叹刘备东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第卷 (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分)译文: 。 (2)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分)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诗中描绘的环境特点是“清”,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清”的内涵。(4分)(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子曰:“知者乐水,。”(论语) 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 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身无彩风双飞翼, 。 (李商隐无题)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五、(12分,每小题4分)16、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16日宣布,根据“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会议决定,“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将于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北京时间16日18时3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在完成返回前状态检查测试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于17日对飞船实施返回控制。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搜索回收的各项准备。(选自2011年11月17日扬子晚报) 。17、下面是画家梵高讲的极富哲理的一句话,请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蕴含相同的哲理。(4分) 你是麦子,必须要把你种到麦田里去,才能生根发芽,不要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死。答: 。18、俗话说“良言择其时,直言走曲径”,恰当的劝说会赢得对方的理解,改变对方的行为。请你根据以下的情景提示设计劝说语。(4分) (1)劝说方式:直言劝说 情景提示:某高三学生王某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有一次他到校收发室取信,看到他人的信封上贴着一枚精美的邮票。他趁别人不注意时,想偷偷地撕下此邮票带走,而这一切都被你看在眼里。你的直言劝说:。 (2)劝说方式:巧妙类比 情景提示:某顾客到商场退货,说新买的保温杯不保温,售货员不愿意退货,还说:“保温杯当然不如保温瓶保温,一锅开水,一碗开水,你说哪个凉得快?”如果你是顾客,你的类比劝说: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一22题。 江南蓑衣 胡明刚 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笛声传入了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翌,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浆,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农,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她潇洒地走过雨巷。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19、文章第段描写了江南的风景和人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20、请品味下面两句话的内涵,并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2)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21、从全文看,“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举。(4分)22、第中,“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种“救赎”? (6分)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短诗,按要求作文。 扁担/横竖/都是一段人生; /生活的支点,/永远/在我们自己肩上。 根据此诗所表达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3.01一、(15分,每题3分)1、b(a.ti/ti p/pi q /qi b.li/li gng/gng ku/ ku c.cu/cu jin/jin xn/xn d rn /shn gun/gun c/cu2、a(b.戮力同心 c纷繁复杂d涸泽而渔)3、b(a.方案的名称应用书名号c去掉引号前的冒号d括号应在“语言”后)4、a(指意思深远,应该为“悠远”)5、c(a.“承担”缺少宾语b(“许多”放在“选秀”之前d(空间不能与地域并列)二、(9分,每题3分)6.d(a项错,原文为“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b项说“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是无中生有;c项错,“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7.a(原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8.c(a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相融之意;b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d项中“成人之美”为无中生有)三、(12分,每题3分)9、d(克:战胜)10、d(a.介词,凭借;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乘机,趁,副词,于是,就d.都表示修饰关系)11、b 12、c(法正献计夺取汉中在此事之后)四、(24分)13.(1)左将军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什么轻视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本根本利益,1分。薄轻视、鄙薄,1分。变化改变策略,1分。大意2分)(2)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不礼遇他,天下的人因此会说主公轻视贤才。(礼:礼遇。以是:因此。贱:形作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