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传笔记.doc_第1页
第五章上传笔记.doc_第2页
第五章上传笔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网络新闻内容分析第一节 网络新闻内容的特点与应遵循的规范一、网络新闻内容的独特性1.广容性:网络的信息可以用“海量”一词来形容 2.多样化:信息在网络中呈多向度、发散式网状传播 3.快捷性:新闻内容可以随时更新4.综合化:对信息进行第二次加工,为受众提供了更立体、丰富的信息5.个人化:网民作为个人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也就是传播主体个人化由于网络传播中的“点对点”传播方式,为信息服务个人化提供了可能 6.交互性 7.多媒体化二、网络新闻传播内容应遵循的规范规范一 维护真实性具体解决措施1.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封杀”造假者 2.加大造假新闻的媒体问责制,建立媒体主编或责编引咎辞职制,强化媒体的把关意识 3.加强对编辑、记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规范二 拒绝色情与暴力,提高信息的品质虽然我国已经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通过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中就有“禁止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2000年12月28日)等内容。但是,仅靠法律法规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网络色情活动的隐性扩散和迅速蔓延。1.以健康的内容代替。2.规范管理。规范三 保护国家安全与尊重个人名誉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传播任何消息的传播形式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传播权的滥用。“铜须事件”解决措施:1.注意保密工作。2.防止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散布有害于社会安全与进步的流言。3.不能随意发布信息,造成对公民名誉的伤害。 规范四 保护版权、著作权以自由著称的互联网,不但发布信息具有相当的自由度,网上信息的采用似乎更加自由。问题是许多用户并非终端用户,他们免费接收他人提供的新闻信息后,把这些信息用于牟利。解决措施:1.强化网络用户的知识产权意识2.在法律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五 维护新闻信息传播流向平衡1.国家之间的信息平衡。2.个人之间的信息平衡。 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一、舆论的基本定义 1.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3.媒介的言论不等同于舆论 媒介上的言论可能代表了一定范围内的舆论,也可能并不反映现实公众的意见,尽管大众媒介有“舆论界”的别称。媒介言论的主体不是公众,而舆论的主体应是公众,并具有以下特征:由相近或相同的认知而关联、具有社会参与的自主性。 二、网络舆论1.网络舆论的定义:与传统媒介不同,网络不仅作为一种媒体可以代表舆论,而且它提供了一个舆论环境,网民可以利用网络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舆论。 2.网络舆论的八大要素舆论的主体(公众)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持续性(存在时间)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3.网络舆论的形成第一阶段,广而告之。第二阶段,民意表达与汇聚。第三阶段,民意与现实的互动。4.网络舆论形成的主要途径在网络中,民意表达与舆论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BBS讨论、新闻跟帖、网上调查等。此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和博客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 5.网络舆论经典案例(1)“孙志刚案”与一个制度的中止(2)“宝马案”:民与官、贫与富的较量三、网络与社会舆论1.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认知层面:通过媒介的报道意识到议题的存在。次序层面:媒介所安排的议题顺序一般会影响公众考虑这个问题的顺序。显著性层面:媒介赋予议题的意义一般会影响公众对这个议题的重要性认识问题:媒介把关和议程设置作用的减小,是否削弱了网络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认知层面:由于信息容量的加大和信息多样化的趋势,认知层面的影响力可能会加大。次序层面、显著性层面:网民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可能会减小这两个层面的影响力。2.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传媒报道内容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由此产生累积效果;信息到达范围广泛性由此产生普遍效果。大众传媒由此为公众创造出一个意见气候。网络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影响:信息的多元化共鸣效果的减弱网络环境扩展人们的交往范围影响意见气候的形成强调个性化发展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