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__灿烂的青铜文明》.doc_第1页
《第5课__灿烂的青铜文明》.doc_第2页
《第5课__灿烂的青铜文明》.doc_第3页
《第5课__灿烂的青铜文明》.doc_第4页
《第5课__灿烂的青铜文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探究式学法教学准备 历史地图册、课程基础训练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 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二、新课教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二)农业畜牧业1、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人们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三)其他手工业1、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2、当时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四)奴隶的悲惨生活那时候,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们没有人生自由,命运十分悲惨。1、奴隶主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和买卖。2、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3、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三、课堂小结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被称作“青铜文明”。四、巩固练习 1.我国出现青铜器大约是在 ( ) A.尧、舜、禹时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夏朝时期 D.西周时期2.下列关于西周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 B.知道选种、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C.使用青铜工具 D.牛耕逐渐推广3.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由红铜制作而成 B.在青铜器刻写文字开始于西周 C.农具是青铜器的主流 D.青铜器是商周文化的象征 4.仔细观察下图: 请回答: (1)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其用途是什么?(2)它制造于哪一个朝代? (3)它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哪一部门的繁荣?(4)它在当今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板书设计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