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绛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pdf_第1页
论杨绛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pdf_第2页
论杨绛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pdf_第3页
论杨绛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卷第 1 期 2001 年 3 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1 No 1 Mar 2001 论杨绛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 王 雪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 主要阐释杨绛喜剧精神的内涵 探讨其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 包括家学渊源 中 国传统世情文学的教化和英法世态喜剧的影响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 喜剧精神 传统 世态喜剧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165 2001 01 0073 05 杨绛的作品量少质高 她的戏剧作品成为现代喜剧的第二个里程碑 小说 洗澡 和散文 干校 六记 又都是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佳作 但她在文坛上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 一方面是由 于她个人比较低调的姿态 另一方面也由于她超脱的心态导致的作品的清淡和浅尝辄止 杨绛的 作品中渗透着至为难得而又与众不同的一种精神气质 笔者称之为喜剧精神 这种喜剧精神是杨 绛认识世界的一种观念方式 它的产生有极为复杂的背景和来源 既浸润了她的家学渊源 又融汇 了中国传统世情文学与西欧世态喜剧的影响 呈现出对世态人情的关注与展现 这种喜剧精神的 哲学基础也是中西合璧的 既有西方理性的节制 又融入了东方儒学的中庸 也吸收了佛家的玄秘 和道家的出世 但它的主体精神是入世的 是超而不脱 这种喜剧精神的特质则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杨绛独特的 看 的创作视角以及她自创的隐身衣哲学 其次表现为对理性的自觉追求 最后 则体现为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情感特征和美学韵致 杨绛秉持这种喜剧精神 所以能以双重的视 角来观察世态人情 发现东西文化碰撞中新与旧 现代与传统的冲突或对比中产生的喜剧性 并在 观照世界的姿态上表现为冷静超脱 静观默察 避免过多的情感介入 一 喜剧精神的家学渊源 强调审美的娱乐性质 追求感官愉快 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普遍理想 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 但这种教化是寓教于乐 强调人心灵的 愉快和满足 李渔在 风筝误 中表白其喜剧观说 传奇原为消愁设 费尽杖头歌一阙 何事将钱 买哭声 反令变喜成悲咽 惟我填词不卖愁 一夫不笑是吾忧 举世尽成弥勒佛 度人秃笔始堪 投 2 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成分是 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3 因而在情感上追求乐而不淫 哀而不 伤 并由此形成了民族传统心理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王国维对此作过形象的概括 吾国人之精神 世间的也 乐天的也 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 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 始于悲者终于欢 始于 离者终于合 始于困者终于亨 4 尽管世界缺陷 人情刁钻 但传统的审美取向和乐观精神使 中国人更易于从世态人情中发现喜剧性 或笑人 或笑于人 笑人者亦复笑于人 笑于人者亦复笑 人 人之相笑 宁有已时 古今世界 一大笑府 我与若皆在其中 供人话柄 不话不成人 不笑 不成话 不笑不话不成世界 5 喜剧性恰恰产生于缺陷和刁钻的世态人情之中 杨绛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 很小就产生对世态人情的自觉关注 杨绛之父杨荫杭是晚清名 73 收稿日期 2001 03 02 作者简介 王 雪 1976 女 辽宁海城人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 硕士 士 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曾赴日美留学 辛亥革命后做过江浙高等审判厅长 京师高等审判厅长 京师高等检查长 司法部参事 以后又辞官做了律师 杨绛自小随父母北上南 下 先后在北京 上海 苏州 杭州 无锡等地居住 小小年纪就已见多识广 从父亲的人际交往中也 自悟了世态人情 虽然只是朦胧的感悟 但已为后来在此方面独具慧心埋下了伏笔 1919 年秋 杨 绛才 8 岁 因杨荫杭辞职而随同回无锡 杨绛在火车上看见 有一大堆人 不是一堆 是一大片 人 谁也没有那么多人送行 我觉得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 很有自豪感 6 杨荫杭回无锡后 大病 一场 差点丧命 当时杨荫杭是杨家的 要紧人 也就是养家人 家里亲友来往探视 摇头叹息 而名 医也不肯开处方 可见病情严重 杨绛小小年纪曾经历过这样的送别和差一点的死别 不能不对生 老病死和悲欢离合有较多的感悟 杨荫杭的人缘和威望也给了她观察人情的契机 杨绛对世态人情的感悟还有一个重要来源 就是父亲杨荫杭与母亲唐须的谈话 杨绛的父 母是旧式夫妇 但感情很好 无话不谈 他们谈父亲学生时代的旧事 还常引用典故 典故大多是当 时发生的趣事 谈话涉及过去的 现在的 亲戚朋友的 自己的 倾听两人一生长河般的对话 杨绛把 它比作阅读法国拉布吕耶尔的 人性与世态 尤其杨荫杭做律师以后 每次回家总要把每一件受 理的案子向妻子详述 一起分析议论 这些似乎都可以补作人性与世态的生动例证 杨绛报考东吴大学时 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 较好的是法预科和政治系 杨绛想选读法预 一 方面是觉得父亲辛苦 打算做父亲的帮手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借此接触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 积 累经验 可以写小说 有一次杨荫杭代理银行保险库失窃案 她听侦探小说似的听父亲向母亲分析 案情 觉得真是一篇小说的材料 杨绛此时已经开始把丰富的世态人情与文学创作联系起来了 杨 荫杭凝重有威而又不失幽默 他经常会向杨绛讲他青年时代的趣闻旧事 他的幽默深深地影响了杨 绛 甚至体现在杨绛几十年后的创作中 杨荫杭曾向杨绛讲述他在日本留学时 偷皮蛋舍监尝异 味 搽牙粉丑婢卖风流 6 的趣事 杨绛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创作的小说 鬼 中有一个很富喜剧性 的场面 面黄肌瘦的贞姑娘自做多情 一厢情愿的爱上了西席胡彦 并想去和他私会 她也偷了些牙 粉搽成一张雪白的粉脸然后去西厢幽会 在这里不难看出杨荫杭当年所述趣闻的影子 正是这种 家学渊源开启了杨绛关注世态人情的慧眼 并影响了她的一生 二 中国传统世情文学的教化 世故人情作为一种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 是中国人的特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 章 无论是孔孟儒学还是法家道家 对世故人情的体察都十分精微独到 这也影响了中国古典文 学的表现内容 出现了以表现世态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戏曲 世情小说是记人事者一类中讲史 公案 侠义 英雄传奇之外其他小说的总称 包括鲁迅在 中 国小说史略 中列入人情 讽刺 谴责 狭邪等各种小说在内 以世态人情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内容涉 及普通男女生活琐事 饮食起居 婚姻爱情纠葛 财产关系 家庭人伦关系 家族兴衰史等等 中国 的世情小说萌生于唐五代 唐传奇的作者不仅 故设幻语 作意好奇 而且有意识地将人情世态写 进小说之中 使小说从神话 仙话 鬼话步入人话 宋至明中期是发展壮大期 宋人继承发展了笔记 体 传奇体 使市人小说逐渐发展壮大 出现了传奇小说群 专叙世间普通人的爱情婚姻 小说取材 越来越民间化 平民百姓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明中叶至清前期更涌现了大批反映饮食男女 恋爱婚 姻 家庭伦理 家族兴衰的短中长篇作品 如 金瓶梅 其对世态人情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 清中叶出现了世情小说的高潮 红楼梦 和 秉持公心 指摘时弊 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7 的讽 刺小说 儒林外史 至清末 世情小说的余波又发展出鲁迅所谓的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 另一方面 世情类戏曲也散发着浓烈的世俗气息 展现着世态人情的画卷 尤其是古典喜剧 一般不表现重大题材和剧烈的社会冲突 而往往选取生活中的某个侧面和局部 反映生活中带有全 74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1卷 第 1期 局意义的东西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剧作如 调风月 拜月亭 窦娥冤 救风尘 望江亭 等 便取材于恋爱婚姻 人情纠葛 而白朴的 墙头马上 王实甫的 西厢记 也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 婚姻纠葛 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幽闺记 杀狗记 还有高则诚的 琵琶记 都以有关家庭伦理故事居多 其体贴人情 委曲必尽 描写物态 仿佛如生 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高 度关注和对世态人情的精细描摹 杨绛自幼喜爱文学 杨荫杭说她 喜欢词章之学 为她买了许多诗词小说 都是杨绛爱看的 杨 绛想必也受古典世情小说戏曲的熏陶很深 从她后来的所写的小说 话剧 散文中可以看出她的题 材取向深得传统世情文学的精髓 像 称心如意 弄真成假 小阳春 玉人 大笑话 洗澡 等等 都是描写男女的爱情婚姻 家庭琐事及日常生活 杨绛对典型中国式题材的把握 正是体现 在对家庭人情往来 私人纠纷摩擦的重现 如寄人篱下 中表联姻 走闹亲家 婚丧嫁娶 夫妻反目 妯娌龃龉 妇姑勃奚 谷 叔侄斗嘴等等 尤其对有中国特色的人际周旋的高度技巧 杨绛体味得入木 三分并成为她喜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恋爱婚姻 家庭琐事及日常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喜剧 性 杨绛从中发掘出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 中西杂陈等喜剧情境 展现出传统文化中的惰性与可笑 杨绛在创作中也采用了传统的以小见大的手法 一般不选取重大题材和剧烈冲突 若要表现重大题 材 如 干校六记 丙午丁未年纪事 第一次下乡 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姑母 这都是历 史上的大事件和声名比较显赫的大人物 杨绛总是从小处着眼 选取某个局部或侧面 以日常生活 来结构全篇 表现大背景的小点缀 大故事的小穿插 通过生活琐事 思想情感来展现时代风貌的侧 影 在 称心如意 中 杨绛塑造了一群平庸的小人物群像 老谋深算的荫夫人 看似直爽但极为势 利的贻夫人 自私自利的懋夫人 她们机关算尽 既利用君玉的劳力 又觊觎朗斋舅舅的财产 荫夫 人利用君玉排挤丈夫的情人陆小姐 但又怕君玉的不卑不亢 自立自尊带坏了女儿瑛瑛 于是把她 撵到祖贻家 祖贻家叫她打字带孩子 可景荪却看上了君玉 这就威胁到了贻家与钱家的联姻 当 初贻夫人不让告诉懋夫人 怕她霸占君玉 现在却将君玉拱手让给懋夫人 荫夫人不告诉朗斋舅舅 怕君玉继承遗产 可懋夫人却因荫夫人托她请朗斋舅舅而将君玉踢给朗斋 谁知君玉深得怜爱 甚 是投缘 而懋夫人为了阻止君玉继承遗产又故意通知彬如去朗斋家 谁知歪打正着 反而促成了君 玉的好事 这些平庸的小人物的言与行 外在与心理的不一致是惹人发笑的 他们自以为是 左盘 右算是可笑的 他们所预料所希冀的事态发展的结局与实际中故事的走向又是截然相反的 始料未 及的 机关算尽只换来叫苦不迭 从杨绛笔下纤毫毕现的家长里短中不难看到世情文学如 金瓶 梅 红楼梦 荆钗记 琵琶记 中刻画人情的影子 杨绛所表现的风俗不是民俗学意义上的风 俗 不是对传统仪式及习俗的客观再现 她所写的风俗其实是以人为本 注重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 考察 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 通过对人物外部言行的逼真模仿 揭示其内在的性格及情感特征 达到 以形传神 三 英法世态喜剧的影响 如果说杨绛从中国传统的世情文学中吸取了题材和表现手法 那么她从英法世态喜剧中所获 得的是对风俗的理解及自觉表现风俗的取向 英法早期的世态喜剧着重描写上流社会的风尚诸如 攀龙附凤 私恋偷情 造谣生事 拨弄是非等等 从 17 世纪中叶以后 转而描写中流社会贵族和资 产阶级男女的风俗言谈举止 世态喜剧大多以两室一厅 卧室 会客室 饭厅 为背景 多以男女爱 情故事为线索 通过男女婚姻恋爱的审美视角 嘲讽揶揄虚伪 庸俗 矫饰的社会风尚 剧作的喜剧 性来自俏皮话 双关语和机智风趣的对话 情节结构也少不了掉包误会 设计圈套 乔装打扮 藏匿 隐私 制造悬念 意外巧合等俗套 代表作家有 康格里夫 谢立丹 哥尔德斯密斯 王尔德 毛姆 莫 75 2001 年 总第 1 期 王 雪 论杨绛喜剧精神的人生与艺术资源 里哀 哥尔多尼 博马舍等 尼柯尔在 西欧戏剧理论 中指出 喜剧的一个基本设想是 它处理的不 是孤立的个人 表现在喜剧本身中的这些阶级 显然具有超出剧院之外的更广泛的力量 喜剧使观 众产生这这印象 在这独特的艺术形式中 这些阶级与更广泛的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 喜剧中 滑 稽人物或可笑人物往往是成对成批地出现的 8 喜剧开始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更重要的是 最 高形式的喜剧必须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8 由此可见 要想把握好喜剧这种形式 要想领会喜剧精 神 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喜剧性 首先必须对世态风俗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 在良好的家庭熏陶和传统教化的基础上 杨绛就读于东吴大学和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时 又 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后来负笈英法 更是饱览了原文作品 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学部成 立于 1929 年秋 教师与办事人员由外国语文系原有人员兼任 部长由系主任王文显兼任 当时的 指导教授中有不少知名学者 如王文显 吴宓 叶公超 陈福田 外籍教师有毕莲女士 A M Bille 温德 R Winter 吴可读 A L Pellard 翟孟生 P P Jamson 等 王文显是著名戏剧家 莎士比亚 学者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学会会员 开设莎士比亚研读 温德讲解英法语文学 开设法国文学专题 杨绛当时选了王文显的莎士比亚研读 又选了温德的法国文学专题 英法世态喜剧虽有讽刺和幽默因素 但不像讽刺喜剧那样尖锐辛辣 态度比较温和 直接批判 的并非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大多是以劝善惩恶为目的 讽喻社会陋习与揭示人生病态 他们强 调 喜剧所涉及的则是日常生活方面 它使我们所洞察的 不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危机及其相关的最 强烈的感情 而是洞察社会的风俗习惯 人类行为的种种缺陷和怪癖 9 在西方戏剧理论中 世 态喜剧 包含了更复杂和深刻的内涵 它不仅可指世态和风俗 也意指人们在某种生活方式调教和 影响下而形成的某种特色 乃至某种 看来是无法形容的东西 8 杨绛文学创作之初恰得名师指点 而名师所推重的英法世态喜剧与杨绛自幼关注世态人情的 禀赋相契合 这使杨绛不仅获得了技巧 更赋予了她终生所关注的焦点 风俗 而发现风俗 关注风 俗 描摹风俗 再现风俗成为杨绛一生创作兴趣所在 杨绛早期曾创作过散文 阴 小说 路路 不 用愁 但这毕竟是练笔之作 清新中透露出稚嫩 杨绛在文学上的真正起步 是她的性情与创作 契合的第一个高峰 话剧 当时中国话剧正从机智化走向世态化 这就使杨绛的创作视角不会局限 于纯粹的对语言内涵丰富性的探究 而更着眼于表现主体感受的多种可能性及生活的丰富性 杨 绛本身所具备的关注世态人情的禀赋 加上她对英法世态喜剧的刻意学习及对中国话剧走向世态 化的努力 使杨绛能再现她所熟悉的阶层风俗世态的画面 而且促使她发现中国世态倾向的特异之 点 对奇特怪异的风俗世态尤其敏感 别人司空见惯或视而不见的风俗在杨绛那里被发掘出了喜剧 性 发现了耐人回味的东西 当然 这里所说的奇特怪异并非猎奇 只是在中与西 过去与现在 传 统与现代 物质与精神的多重交错中呈现出来的怪异 这种怪异其实是一种不健康 不正常 但它 所表现的形式却又极为家常 杨绛从不表现重大事件和激烈冲突 而是以理性的目光 温婉的文 笔 不设传奇 不作浪漫 于琐碎中展现风俗的怪异和人的种种缺陷 从细致的生活小节方面体现时 代的风貌 她的喜剧精神是温和的 入世的 她执着于探究风俗及这种风俗所产生的喜剧情境 她 的每一个人物是那特定的中西文化碰撞的背景中产生的喜剧人物 换句话说 她的每一个人物都 有着活生生的时代背景 那些人物所拥有的可笑的缺陷 不全是人类永恒的缺陷 这些喜剧性也不 仅仅与每个具体可笑的人有关 而是与和人相连的每一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有关 李健吾曾说 我 爱广大的自然和其中活动的各不相同的人性 在这些活动里面 因为是一个中国人 我最感兴趣也 最动衷肠的 便是深植于我四周的固有的品德 隔着现代五光十色的变动 我心想捞拾一把那最隐 晦也最显明的传统的特征 10 杨绛的慧眼正是在这半明半暗的时代背景中发现那些隐晦而又明 显的风俗 发现风俗中所包含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因素的冲突 不仅表现为主人公与外部世界的冲 突 也体现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 杨绛的作品总是设定一个时代背景 读者的头脑中必然会浮现与这个时代背景相关的世态风 76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1卷 第 1期 俗 价值取向和思想冲突 杨绛的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 一出场就被杨绛的笔锋所笼罩 仿佛 在追光灯的追光下 自发地表现着自己 喜剧性很少会像英法世态喜剧那样来自双关语 俏皮话或 机智幽默的对话这些对语言内涵丰富性的探究和实验 杨绛从不刻意让观众笑 她的人物也绝不 会为了观众搔首弄姿 丑态百出 杨绛只用白描的手法加上写意的精神 在再现中取其精粹 最能 表现特性的片断 仿佛孙柔嘉用一张红嘴十个红指尖代替汪处厚夫人那样 写实中不乏决断的传 神 如为了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