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doc_第1页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doc_第2页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doc_第3页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doc_第4页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古中国 第六部 时空隧道之1400年前的雕蚀:客居中国(上)(2004-106)央视国际 2004年06月17日 15:42(编导:李美忱) 虞弘石椁墓歇山顶,三品以上官员方可享用1999年7月的一天山西省太原市城郊王郭村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墓室。 1999年7月13日,由山西省考古所、太原市考古所、晋源区文物旅游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驻挖掘现场。 虞弘墓石椁门楣石雕古墓发掘过程中,接二连三的惊喜让考古队员兴奋不已。 首先,他们发现那个汉白玉石制屋顶采用了歇山顶的形式。 虞弘墓石椁浮雕,人物胡须与伊朗高原人相似太原市考古所所长李非:“歇山顶在一组建筑群里,皇亲贵族、宗教祭祀建筑群里,它是仅次于庑殿顶的一种形式。” 李非看到这个汉白玉歇山顶,感到非常惊讶。在太原地区,这样的墓葬很少见。墓主人采用歇山顶,说明他的身份一定不寻常。 头戴日月冠的浮雕人物考古队员谨慎地铲去汉白玉石料周围的泥土-古墓终于掀开了它的冰山一角:歇山顶下,是一个全部由汉白玉组成的方形石椁。 石椁出土时椁门已经损毁严重,现在就只剩下门楣了 波斯银币上的人物与虞弘墓浮雕人物非常相似而椁门两侧的汉白玉石壁上,两个谁都想不到的浮雕,一下子惊住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些人物形象,绝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考古挖掘时常见的样子。 他们高鼻深目,发型奇特。 有翼的马,这种形象多见于中亚粟特或西亚波斯的浮雕椁门右侧的浮雕,牵马图。和椁门左侧的浮雕,奉果图。图中的形象也充满了中亚和西亚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情。 王郭村的这座墓葬长不足1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的形状为弧边方形-就是整体上是方形,只不过四个角被砌成了弧形-这些是北朝隋唐时期普遍的墓葬形制。 系飘带和头光的鸟,这种形象也多见于中亚粟特或西亚波斯的浮雕而石椁的歇山顶目前仅见于隋唐墓葬,因此考古工作者初步确定墓葬的时间在隋唐前后。 在清理石椁顶部时,有人发现了2枚开元通宝。考古队员兴奋起来-难道是唐墓? 虞弘墓椁座浮雕随着清理工作的深入,考古队员在墓室底部的淤泥中,甚至在墓道里,有了更多的发现-然而,却是令人担忧的发现。 这些器物分布散乱,毫无规律。 虞弘墓石椁侧壁浮雕,请注意马和人物考古队员的心沉了下去。各种迹象表明,这座墓显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后又有人在墓室的淤泥中发现几枚唐代钱币。 历史上虞弘墓多次被盗考古队员仔细核对这些铜钱,发现它们居然属于不同的年代。 既然时代不同,这些铜钱肯定不属于随葬品,墓葬的年代也就不能确定是唐代。 浮雕右侧人物肤色深红,似是热带沙漠地区生活的人群7月20日,考古队员终于在墓室底部发现了一块方形墓志盖。墓志却不见踪影。 张庆捷:“终于发现了就是墓志盖。把墓志盖的浮土去掉,上边有几个字,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这样我们就首先就确定了它的年代,肯定这是一座隋墓,它的墓主人是一个姓虞的官员。” 位于椁壁正中间的浮雕,考古学家认为这是虞弘夫妇的雕像既然墓志盖清楚地表明这是隋代的墓葬,为什么墓中还会出土几枚唐代不同时期的“开元通宝”呢? 考古队普遍认为,这说明在唐代,这座墓就已经多次遭遇被盗。 由于出土人骨残破,无法鉴定虞弘种族,科学家们转而分析石椁人物形象,结论是伊朗高原上的高加索人种,但是,无法作为虞弘种族的确切结论7月21日,考古队员开始仔细清理这座汉白玉石椁。 考古队员仔细清理石椁表面,更加令人惊奇的浮雕出现了,它们雕刻于石椁椁座上,内容罕见。 虞弘墓墓葬除了没有用棺木与中原墓葬形制相似浮雕出土时颜色鲜艳,有的地方显然经过贴金处理。上面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高鼻深目。 更加奇怪的是考古队员在石椁里面并没有发现棺木。 虞弘墓石椁全图接下来,考古队员在石椁东西两侧散乱的随葬品中,发现一些零星的残缺人骨。 考古人员认为这就是墓主人的骨架。 虞弘墓石椁构成7月25日,考古队将石椁转移到考古所。就在石椁原址的下面,一块相对完整的墓志静静地呆在那里。它,正好与前面出土的墓志盖匹配。 这方墓志呈正方形,长宽约为73厘米,除了右下角缺失外,还存有625个字。 虞弘墓石椁全部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椁顶重达三吨,椁壁和椁座按中国原有的榫卯组装而成,每块椁壁间用扒钉和铁环连接,可谓中西合璧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叫虞弘,历经北齐、北周、隋三朝为官。 考古队员在墓志中间,发现这样一段话:公元579年前后,虞弘曾统领代州、并州、介州三州的检校萨保府。 铁环残痕从字面上理解,检校萨保府一职相当于督察,就是负责监督萨保府的工作。 而萨保府是专管入华西域人事物的机构。 看来,虞弘并非中原人士,而是西域胡人。 由于职能特殊,萨保府首领-萨保的身份非同一般,检校萨保府级别还要高于萨保,因此墓主人虞弘能够享有歇山顶式的厚葬也就不足为怪了。 扒钉尚完好荣新江:“萨保原是粟特胡人商队首领的称呼。 应该由粟特商业贵族担任。粟特人进入中原后,形成各个聚落,萨保也就成为一个粟特聚落的大首领。后来,中原政府为了管理和控制粟特聚落,就将萨保列入中央政府,成为政府任命的一个官职。萨保是惟一一个外来官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更有趣的是,虽然萨保一词来自粟特语,但是在中原萨保府工作的却不仅仅是粟特人,还有焉耆人、突厥人等西域胡人。 既然萨保府中有不同种族的胡人,那么虞弘到底是什么种族呢? 虞弘墓志盖,仪同官位不高,按理无法享用歇山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人骨鉴定,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墓志记载,虞弘与夫人同葬墓中。 虞弘墓出土人骨鉴定负责人韩康信:“这确实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的遗骨。墓主人虞弘下葬时59岁,与鉴定结果基本相同。虞弘的面颅骨只保留大半个额骨、下颌骨残片等,女性也就是虞弘夫人的骨骼也只剩下后脑壳那一部分,因此很难判断种族。” 虞弘曾任检校萨保府,萨保府是中原政府管理入华西域胡人事务的机构,其首领多为粟特、突厥等胡人除了人骨,虞弘墓还出土了丰富的浮雕彩绘,随葬的浮雕彩绘所反映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工作环境,那么通过分析图像人物特征,应该可以进一步做虞弘种族鉴定的研究工作。 正对汉白玉石椁门,的一块浮雕,位置居中,画幅面积最大,人物最多。它描绘的是男女两位主人在帐中欢宴,欣赏歌舞的大场面。 他们的穿着打扮都不像中原汉人。应该是墓主人和他的夫人。 对比各人种的面部特征,韩康信认为,虞弘墓浮雕人物属于高加索人种,接近印度-地中海种群,这一种群主要分布于伊朗高原等地。 在萨保府工作的胡人中,高加索人种的粟特人最接近这一结论。 在阿姆河流域的绿洲上,粟特人建有九大城邦国家。进入中原后,粟特人以国为姓,中国人友好地称他们是昭武九姓。 粟特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今乌兹别克斯坦但是中国历史记载的昭武九姓中,并没有墓主人虞弘的“虞”姓,看来虞弘不是粟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