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2009中考物理试卷评析.doc_第1页
易县2009中考物理试卷评析.doc_第2页
易县2009中考物理试卷评析.doc_第3页
易县2009中考物理试卷评析.doc_第4页
易县2009中考物理试卷评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评析实验中学 王永海 于芳 郑亚楠 教研室 王占京2009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含综合试题)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河北省2009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物理试题全面的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物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重点、难点突出。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相对稳定,稳中求变求新。试题符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一、试卷总体分析1试卷结构稳定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的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已初步形成了适合我省教学实际和考试特色的模式。2009年物理试题延续了这一传统,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保持稳定。理科综合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卷为单选题,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包含物理试题、化学试题、综合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四种题型。试题主要按题型,兼顾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题目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内的题目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物理、化学及综合试题在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分布情况(表1)物理试题化学试题综合试题题型选择题15、16、17、18、19、20、21、221、2、3、4、5、6、78、9、10、11、12、13、14填空及简答题23、24、25、2629、30、3127、28实验探究题32、33、34、3536、37计算应用题39、4038试题个数18139分值6040202考试范围及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的要求2009年物理试题考试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中对知识目标的要求为“了解”、“认识”和“理解”的内容;对技能目标的要求为“独立操作”的内容;对体验性要求的目标为“经历”、“反应”和“领悟”的内容,参照了我省现行的三种版本的义务教育物理教材(人教版、教科版和北师大版)。物理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突出对重点知识考查,兼顾了对其他知识内容的考查。物理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繁难的计算题,没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题目。试题符合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能够较好的实现学科说明中的考试目的。3注重基础和能力考查 2009年物理试题突出了“注重基础”,物理基础题以考核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为主,试题的起点要求较低,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题目情景或来源于教材或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各题型中,基础题都占了适当的比例,这样的安排,考生容易上手,也符合考生的心理年龄的特征,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增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加强“能力考查”。注重了对物理规律灵活运用的考查;注重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了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4重视物理实验,加大对科学探究考查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内容又是研究方法,2009年物理试题中对实验探究的考查,不仅体现在实验探究题中,在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和计算应用题中都有对实验探究要素的考查,如18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25题考查安培定则、电磁感应,39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涉及到了科学探究内容。鼓励考生自主创造,考查了考生的创新能力,如33题测量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同时,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和研究问题方法的考查有所加强,如34题考查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对科学探究的诸多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等都进行了考查,体现了新的考试评价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5试卷图文并茂,体现人文关怀2009年物理试题在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丰富多彩,情景、意境和谐交融,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如阅读材料题,所选材料情景新颖并配以图片,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物理试题采用了14幅图片与4个表格,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激发考生继续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热情,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6难度适中,发挥评价功能物理试题中的各部分起点低,坡度缓,易、中、难的比例为352;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又能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所需的学生区分出来,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正确的引导初中学物理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二、试卷成绩统计与分析全卷基本情况统计参考人数满分最高分最低分120-110120-100120-90120-80120-72平均分53311201160302215831055149454.87全卷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分数段120-110109-10099-9089-8079-7069-6059-5049-4039-3029-2019-109-0人数3019136247255154367182775465725716全卷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图卷I成绩统计表得分44分42分40分38分36分34分32分30分28分26分24分22分人数4697224274293365361379436441458457得分20分18分16分14分12分10分8分6分4分2分0分平均分26.36人数393352287221139563116203卷I成绩统计图卷成绩统计表分数段76-7069-6059-5049-4039-3029-2019-109-0平均分28.51人数2124755370982210031155821卷成绩统计图成绩分析:2009年全县中考理科综合成绩整体较差,其中总分100分以上共221人,不足全县考生的5;及格人数1494人,仅占全县考生的28;平均分为54.87分,不到试卷满分120分的一半。从上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看出试卷I的得分情况略好,得分呈两端(满分和零分)少,中间人数多的分布。卷II得分情况太差,从数据统计和图象可以看出,低分段(0-29分)人数占的比例太大,尤其得分在0-9分的考生有821人,竟然占到了全县考生总数的15.4。原因: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对物理现象判断不准,对物理规律应用不活。所以造成了许多题应该做对而没有做对。二、能力欠缺,具体表现在:1、语言表达能力差,问答题叙述不准确、不完整;2、实验探究能力差,虽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但不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同时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对实验探究中的用非常规的方法测密度、测电阻的问题不能打破思维常规,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3、解决复杂的计算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公式运用不熟,解题思路不清。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审题不认真,计算不准确,表述不完整,做题不规范等。四、平时对物理内容和解题方法缺少总结和归纳,做题不熟练,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三、试题分析15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答案:B考点: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 、噪声、乐音的特性解析:声学部分考点概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特性;声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 做好此题的关键是对声现象中的一些概念和现象要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对相似易混的内容要注意对比区分。 16关于家庭电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衣机使用三孔插座能防止人触电B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C使用测电笔可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D保险丝被烧断,可能是电路中使用了大功率用电器或出现了短路故障答案:B考点:家庭电路 安全用电解析:电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地用电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课程标准中要求了解家庭用电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本题考查家庭用电和安全用电知识。家庭电路由电源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包括插座)等组成。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测电笔的使用、开关与电灯的正确连接、造成熔丝熔断的原因及接地保护线的作用。题目的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用电常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和挖掘教材中的丰富内容,使学生跳出题海。17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全自动洗衣机的功率约为20WB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约为2VC河北省全年的平均气温约为32D乒乓球台的宽度约为1.5m答案:D考点:电功率 电压 温度 长度解析:本小题是每年中考物理选择题中的固定题型,通常考点会涉及对“长度、面积、时间、质量、重力、温度、压强、功、功率、电压、电流”等基本物理量的估测。要求考生加强对常见物理量单位的理解,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如:1、比较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事物放在一起对比判断)2、转化法(将不熟悉的物理量通过计算或推导转化为熟悉的物理量然后进行判断)3、排除法(确定其中三个答案不符合实际,剩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选项)18图6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图6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C考点:凸透镜成像解析:光学部分考点概要:光的三种传播现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白光的组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考查方式灵活,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提倡活学活用。 19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1物质比热容/Jkg11水银0.14103沙石0.92103水4.2103冰2.1103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答案:D考点:比热容解析:此题为表格信息题,表格中的内容为我们常见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强化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入了晶体熔化吸热与比热容大吸热有相似性,更能考查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20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用吸管喝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答案:A考点:力的相互作用 大气压强 参照物 摩擦力解析:本题为易错题,原因是受日常生活中先入为主的观念干扰认为推不动是推力小于摩擦力,推物体不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其摩擦力等于外加推力。运动和力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点众多,学生对许多知识点往往理解的不深、不透。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改变头脑中固有的错误观点和认识非常重要。 21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1(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p、F浮与h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F浮F浮pOhhhhOOO甲乙图1pA B C D答案:A考点:液体压强 浮力解析:本题以图像形式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在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对这两部分知识的考查,大多是独立考查。本题将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物体受到的浮力为与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的关系,设计在同一题中,考查知识内容丰富,情景设计新颖,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图像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像,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等。本题要求学生认识图像,从图像中获取信息,解决物理问题。图8R1RbaPSVV22如图8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V,在15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60J。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为10V BR1的阻值为18 C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9D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3答案:C考点:串联电路 变阻器 欧姆定律 电功率解析:动态电路的选择题是每年的压轴选择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多,逻辑推理和运算过程复杂,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与数学能力才能解出此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学会把动态电路转化为两了静态电路,同时要学会运用数学中的方程组来解题,也可利用“代入法”逐一排除。图923根据图9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回答: ;(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回答: ;(3)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问题: ? 回答: 。答案:(1)塞子具有惯性(2)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塞子冲出试管口后,“白气”是如何形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惯性、能量转化、物态变化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2342647417.4%7918.5%1.941-327364.1%解析:本题为图片类开放题,图片来自课本,考查同学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醒临考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 试题难度不大,第一空得分率较高,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不够,都知道与惯性有关,但答成“塞子受到惯性”而失分。第三、四空得分率较低,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恰当举例,再有就是所举实例与解释不对应。图224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图2中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答案:发生镜面反射 用不易反光的材料作黑板等 作图略考点: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2442637116.7%16639.0%1.120-128065.7%解析:在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了解光的反射规律”。本题选取的情景源于生活实际,内容源于教材(光的反射)。改变光污染现状,保护好眼睛,是师生的共同愿望。作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其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本题融基础性与实践性与一体,设问能够调动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师生重视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本小题第一空得分率较低,失分原因大部分考生答成了镜面反射的原因即“光滑”,没能答出本质原因“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第二空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叙述不准确、不到位”。第三空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作图不规范或对反射角的概念掌握不准,把反射角标错(标成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NS图11+-25如图11所示,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 极,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弹簧将 (选填“伸长”或“缩短”)。如果用电流表替代虚线框内仪器,然后将条形磁体迅速插入线圈中,与之相连的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这是 现象。答案:N 缩短 电磁感应考点:右手螺旋定则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感性现象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2542638620.2%6916.2%1.581-227163.6%解析:本题结合动态电路分析考查通电螺线管,为常见题型。解题时由电流方向结合螺线管绕线方式判定其上端为N极,故对其上方磁体为引力,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当滑片向右滑时,导致接入电路阻值增加,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对上方磁体引力减小故弹簧缩短。而后者因为电流表指针偏转可判定有电流通过,即为电磁感应现象。本小题第一空得分率较高,考生对安培定则的掌握比较扎实。第二空做的也相对较好,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对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变化的判断产生错误,说明对滑动变阻器的使不够熟练从而导致结果错误。第三空考生得分率较低,失分的主要原因是1、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利用有效的提示进行判断作答。2、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判断条形磁体向下运动时,线圈相对条形磁体是向上运动,此时线圈同样会切割磁感线。图3 2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滑 雪当滑雪者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时(图3),你是否想到为什么白雪轻飘飘、软绵绵的,却可以承托高速奔驰的滑雪者呢?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把重都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这层气垫不但对滑雪板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并且减小了雪地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然而,这层气垫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1)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 。(2)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滑行,是由于 。 (3)若滑雪板的长1.5m、宽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 m/s,他才不会在雪地上下沉。(4)若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当其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为 Pa。答案:(1)减小 (2)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之间的摩擦 (3)1.5 (4)2000考点: 能量转化、减小摩擦的方法,速度、压强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26426430.7%9923.2%1.120-240294.4%解析:根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要求学生通读阅读材料并应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向往参加的。本题以滑雪这项体育活动为背景材料,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进行探究。所设四个问题有层次,内容丰富,紧扣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的体验或有意义的场景分析,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本小题,第一空得分率较低,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由于摩擦的存在,导致机械能减小。再有就是在复习过程中对机械能不守恒的习题训练的太少,学生不适应这类试题。第二空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短文内容理解不够,不能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或语言叙述的不准确,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第三空得分率较低,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计算。不能把滑雪板的长度与阅读材料中的“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这句话联系起来。第四空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计算受力面积出现错误(如按一只滑雪板的面积计算;没有把宽度的单位厘米变为米。32现有一个气球、一把木梳。请至少选择一种器材,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小实验,并完成下表。 所选器材主要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物理知识示例:气球用力推静止的气球,气球运动起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所选器材主要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物理知识木梳用手拨动木梳的齿儿,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木梳、气球用木梳的齿儿和面,分别施加等大的力压气球,气球发生的形变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考点: 声音的产生 力的作用效果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32426418142.5%9321.8%2.424-233277.9% 解析:物理就在你身边,利用你身边的物品如何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效果、总结实验规律,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此题也做为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创造、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体现了“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新的考试评价观。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选择了规定外的实验器材。(2)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与物理知识不对应。(3)表达不完善,回答时只说了操作过程未说出对应的实验现象。(4)语言表述不准确。图410g5g50040030020010033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4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木/gcm-3测量值6370(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答案:(1)将潮湿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 16 0.15(3)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考点: 天平、量筒、质量、密度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33426561.4%8319.5%1.841-331974.9%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测量,初中阶段对密度测量要求较高,本实验方法多样,导致密度的相关考题灵活多变。托盘天平在使用规则中提到“潮湿物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称量”;当然也要考生掌握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如何使用排水法测其体积;及密度的相关计算。第三问的设问提现了对实验交流评估的考查。(个人认为对吸水性物质的体积的测量更好的方法应该是排油法或排沙法)此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概括有以下几点:(1)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够准确(2)读数出错(3)求不出软木塞的体积和质量导致无法计算密度,(忽视了软木塞吸了量筒中的水),还有的把单位搞错了。(4)对吸水物质体积的测量想不出解决方案。34小明在用单摆做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感到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很有规律。于是猜想,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摆长l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小明用图5所示的装置,对猜想进行探究。图5(1)用一小球,使其摆动,记下小球往返摆动次数和所用的时间;在摆长不变的条件下,用质量不同的小球,重复实验。小明经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在摆长不变的条件下,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小球的质量无关。针对猜想,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忽视的一个因素是: 。(2)为了研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摆长的关系,请你写出实验方法。 。答案: (1)小球摆动的幅度应保持不变(或摆动幅度)(2)用同一小球,在保持摆动幅度不变的条件下,比较摆长不同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考点: 设计实验 评估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34426313331.2%22653.1%1.110-335984.3%解析: 在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确定为既是科学内容又是研究方法,是为了使学生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事实求是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涉及部分要素。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重视科学探究的考查,以往试题中对控制变量法的考查,集中在通过分析实验情景、数据图表,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今年试题通过“小明在用单摆做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感到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很有规律”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考查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评价等科学探究的要素,同属于控制变量法,但调整了考查角度。加大对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是2009年物理试题的特点之一存在的问题。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学生读题时未能抓住与探究量相关的有三个量,应控制两个量来探究第三个量是否与探究量有关,即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设计实验时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控制变量法掌握不准而无从下手或语言表达不清。35小明想测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工作电流小于0.3A的小灯泡的电阻。(1)图17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2)连接好电路后,小明进行了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7次数U/VI/AR/11.50.1722.00.1832.51.0430.23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表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数据,请指出错误数据并分析产生的原因。_。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想用原电路测量一段电阻丝Rx的阻值(约10)。他用电阻丝替换了灯泡,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已损坏,将其拆除,不改变其他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小明也完成了实验。请简述实验步骤并写出计算Rx的最后表达式。(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实验步骤:_。表达式:Rx=答案:(1)图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端接线柱应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接)(2) 1.0 读数时看错电流表的量程 12.5(3)实验步骤:闭合开关,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为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记下电流表示数I2表达式: 考点:电路连接 欧姆定律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35426592.1%16338.3%10-238389.9%解析:此题是电学实验题,在常规的基础上加以了创新。主要考察学生对伏安法测小灯炮的电阻实验的操作掌握情况以及对电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电阻的计算和设计特殊的测量电阻的办法。学生答题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在:(1)电路的连接主要考查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及滑动变阻器的接入方法,学生未能根据题中所给正常工作电流小于0;3A的条件确定量程和变阻器的接线柱而出错。(2)未能根据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找出错误数据更找不出错的原因忽视了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3)求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不能找到对应量即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正常工作电流 ,(4)此题转化为只用一只电流表测未知电阻的实验,学生们未想到变阻器既可阻值为零又可变为定值电阻的特点,而无法写出实验步骤。图1839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18中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用此滑轮组将重为3.6N的物体匀速提起时,拉力的功率为0.36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忽略摩擦及绳重)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的总重。(2)若用此滑轮组提起小于3.6N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说明理由。F答案:解:绕法如右图 (1)因为 所以拉力 由于 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由于忽略摩擦及绳重,则 所以动滑轮重 (2)减小 由于忽略摩擦及绳重 所以当提升的物体重力减小时,滑轮组机械效率减小。考点:滑轮组、速度、功率、机械效率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394266235.4%16639.0%1.350-234881.7%解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在于题目中的设问为逆向思维。而题目中给定已知量不多,也导致难度的增大。本题失分多的原因1、完成本题的首要任务是正确作图,图做对了,才有后面分析的依据。而本题作图对中、下游学生存在一定困难,这是本题得零分多的一个重要原因。2、本题第一小题提出的两个问题对学生从知识到能力都提出极高的要求。第一问求速度涉及到了机械效率公式和功率公式。在使用求F时,h和s的比值的正确性依赖于滑轮组的正确作图,所以图出的难,解题也就成了问题。而且在这一问中对变形公式的大量使用,只适用于那些经过长久强化训练,公式理解运用熟练,逻辑推理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尖子生,而对于中下游学生,则是一种抛弃。第二问求轮重虽容易一些,但是却依赖于前面正确求出拉力F。3、本题第二问探讨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并不是很难,但正确作答的学生依然很少,应该与此题前面问题设置难度大,中、下游学生丧失了耐心与信心有关。图6小明家供电站零线火线40小明学了家庭电路知识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家中电热水器的实际功率。他的做法是:打开标有“220V 1210W”的热水器,关掉家里的其他用电器,测得电能表(标有“1800r/kWh”)的铝盘转过200转所用的时间是400s。(热水器电热丝的阻值不变)求:(1)热水器的实际功率。(2)通过热水器的电流。(3)图6是小明家的供电线路。已知此时供电站输出的电压是220V,则供电站距他家多远?(已知每千米导线的电阻为5) 答案:解:(1)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热水器的实际功率 (2)热水器电热丝的阻值 通过热水器的电流 (3)电路的总电阻 输电线的电阻 供电站到小明家的距离 考点: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相关计和远距离输电问题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404267112.6%27664.8%1.050-236084.5%解析: 本题涉及的物理知识贯穿整个电学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电学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本题通过小明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为背景考查了串联电路、家庭电路、欧姆定律、电能、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等电学的主干知识,其中许多内容的要求层次都比较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通过测量和计算分析得知,原来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用电器的电功率用关,输电电路上的电阻要消耗一部分电能。本题从具体问题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本题失分较多的原因1、本题第一问相对容易一些,中上等学生理应能正确解答,但能够得分的同学依然很少,说明平时基本技能训练不够坚实,一些教师盲目追随中考计算题,把重点放在突破难题上,却没有注意到其实学生连简单的题还不会做,真成了还没学会跑,却先忘了走了。2、本题第二问看似很简单,很容易让人掉到根据第一问求出的实际功率和标识的额定电压来求出电流的陷井中的。只有那些慎重、细心,且公式驾驭能力强、解题经验丰富的优秀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由于思路隐蔽并依赖大量变形公式的熟练使用,中、下游学生根本是不会有思路的。3、本题第三问依赖第二题实际电流的正确求解来求得电器实际电压,并结合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从而求得导线分得电压和长度,进而求得距离,推理过程也不简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整理出解题的思路,是中、下游学生力所不能及的。附:综合题8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食醋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B.鸡蛋清受热凝固C.用滤网除去水中的菜叶 D.面包发霉【答案】B【考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10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答案】B【答案】物质的属性11公路建设中使用的橡胶沥青是把废旧轮胎制成橡胶粉,再加入不同的化学制剂,与沥青混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橡胶和沥青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橡胶沥青使“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C.橡胶沥青路面弹性好,且可增大摩擦 D.橡胶沥青路面的空隙较大,能降低交通噪声【答案】A【解析】本题作为新情景考查同学们对现象本质的把握。例如题中提到“橡胶沥青是把废旧轮胎制成橡胶粉”因此该措施为“废物利用”,B正确;由其性质不难想到C、D也正确。所谓“合成材料”即指人工合成。沥青不是合成材料,而是石油产物中的一部分,所以是天然的。故答案为A。1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蒸发 测密度 测导电性 测pH 加入氯化钠 加入食醋。你认为可行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物质的鉴别类考题可以用物理方法区分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区分,因此是综合试题考查的热点。本题要注意蒸馏水是绝缘体,而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故方法可行;而两者均为中性故不可以区分。1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硫在氧气中点燃,根据蓝紫色火焰,确定生成物是二氧化硫B.将等质量的不同物质放入相同条件的水中,通过溶解速率比较它们溶解度的大小C.把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薄玻璃板两侧,通过等效方法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D.使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根据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上运动距离的长短,可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答案】C【解析】本题为知识点罗列式综合题,CD两个物理选项侧重考查方法,尤其注意牛顿第一定律非实验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也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推理得出的。27目前,化石燃料仍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1)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完全燃烧4m3的天然气可放出 J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m3)(3)化石燃料燃烧可造成空气污染,为减小有害物质排放,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1)不可再生 (2)3108J (3)开发使用清洁燃料等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27426312930.3%194.5%2.082-333879.3%【解析】本题体现了对能源、环保的考查,体现了当前社会“节能减排”的大主题。同时考查了热值的相关计算。28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 (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2)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是常用的磷肥,其主要成分磷酸钙Ca3(PO4)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3)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答案】(1)升华 (2)+5 (3)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抽样统计:题号抽样分值满 分零 分平均分得分集中区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集中分数人数比例2842639522.3%133.1%1.811-341396.9%【解析】略四、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1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目前,新课程已经在我省全面推广,课程改革带来得不仅仅是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中考试题的变化中,不难看出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的必要性。现在的考查注重通过具体情景,考查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增加,学生身边的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联系紧密的知识考查在增加。初中物理教学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满足社会、学科及个人的发展需求。2. 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