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pptx_第1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pptx_第2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pptx_第3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pptx_第4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 2 LOGO 简介 埃里克森 E H Erikson 1902 1994 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医生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1902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父母都是丹麦人 1939年入美国籍 1933 1939年先在波士顿开业 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 并在哈佛 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学院任职 3 LOGO 他大学预科毕业时获得的一份蒙台梭利学校的毕业文凭 以及接受安娜 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 是他所获得的唯一的正规学业 相当于高中学历 西亚斯 凭借个人努力和学术造诣 他担任了匹滋堡大学医学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对世界心理学和精神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4 LOGO LOGO 核心思想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 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 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5 LOGO 核心思想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 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LOGO 6 LOGO 核心思想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 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 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 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LOGO 7 LOGO LOGO Diagram 8 LOGO 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LOGO 9 LOGO 埃里克森说 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 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 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LOGO 10 LOGO 婴儿期 0 2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以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 要吃 要抱 要睡 要有人逗他等 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 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世界的信任感 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 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 LOGO 11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 只要吃饱不哭就行 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 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 当孩子哭或饿时 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LOGO 12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 希望 这一品质 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 富于理想 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 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 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 反抗黑暗势力 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LOGO 13 LOGO 14 儿童早期 2 4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 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 如 爬 走 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 也就是说儿童开始 有意志 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LOGO 15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 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 即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训练儿童大小便 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 训练他们按时吃饭 节约粮食等 LOGO 16 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 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 排泄方式 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LOGO 17 LOGO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 我 我们 不 来反抗外界控制 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 若过分严厉 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 儿童就会产生怀疑 并感到害羞 18 因此 把握住 度 的问题 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 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LOGO 19 LOGO 学前期 4 7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 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 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 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20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 他们就有了 目的 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 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 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LOGO 21 学龄期 7 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 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 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 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 就会产生自卑 LOGO 22 另外 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 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 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埃里克森说 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 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 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LOGO 23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 他们就会获得有 能力 的品质 埃里克森说 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LOGO 24 青春期 12 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所以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LOGO 25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 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 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 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 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埃里克森 1963年 LOGO 26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 他说 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 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 没有同一性的感觉 就没有自身的存在 所以 他宁做一个坏人 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 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 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LOGO 27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 忠诚 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 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 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LOGO 28 成人早期 18 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 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 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 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 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 从而获得亲密感 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 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LOGO 29 成年中期 25 50岁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 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 他将生儿育女 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 他认为 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 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 只要能关心孩子 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 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 其人格贫乏和停滞 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 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不关心他人 包括儿童 的需要和利益 LOGO 30 在这一时期 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 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 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LOGO 31 成年晚期 50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 老人的体力 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 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LOGO 32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 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 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 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 承认现实的感受 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 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 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LOGO 33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 因此 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 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LOGO 34 埃里克森认为 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 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 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 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 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 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 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 出现情绪障碍 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LOGO 35 LOGO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6 包括华生的老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个共同性 强调行为 反对以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 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 连续论 LOGO 37 LOGO LOGO 一 老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华生J B Watson1878 1958生平 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913年发表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和思想 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7岁 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 51岁 38 LOGO 一 基本观点 机械唯物论1 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2 心理形成过程就是S R链形成的过程 LOGO 刺激 S 反应 R链 39 LOGO 二 心理发展观1 环境决定论白板说 儿童生来类似一块 白板 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学习在此之上建立S R联结的过程 2 连续论 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 是一个量变过程 因而不呈阶段性 LOGO 40 LOGO 3 研究 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4 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 教育万能论 反对统一标准 提倡个别对待 反对体罚儿童 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强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 41 LOGO 二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斯金纳 B F Skinner 1904 1990 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48 1974年间发明了 斯金纳 箱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 国家科学奖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 LOGO 42 LOGO LOGO 一 核心观点1 心理形成过程是S O R 认为心理形成过程中存在主体内部的中介作用2 主张研究儿童的操作性行为3 强调强化的作用认为行为是由跟随其后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研究了 定时强化 定比强化 变时强化 变比强化思考 i 学生 儿童是否只要成功就给强化 ii 正确该表扬 错误就该惩罚 是否正确 刺激 机体 应答 43 LOGO LOGO 二 理论应用于实践 发明育婴箱 行为矫正 程序教学a 及时反馈学习信息b 小步子法c 个别教学d 动机激发原则 44 LOGO LOGO 三 新老行为主义的简评1 优 重视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客观性 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很大 并为后来信息加工认知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 缺 把心理简化为行为 片面强调环境作用 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 较机械 45 LOGO 三 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观代表人物 班杜拉 A Bandura 1925 1925年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 46 LOGO 第三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 LevS Vygotsgy 1896 1934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 其思想形成于20 30年代 企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建立新的心理学和心理发展 创立了 文化 历史发展理论 主要著作有 思维与言语 1934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1960 LOGO 47 LOGO 维列鲁学派 又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是由前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他的学生列昂节夫 鲁利亚为代表而形成的前苏联一个较大的心理学派别 他们认为 个体心理发展受社会 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LOGO 48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culture historytheory 两种心理机能 一是靠生物进化而来的低级心理机能一是受历史文化影响而来的高级心理机能因此 人类心理发展不只受生物因素影响 更重要还受社会文化规律的制约 LOGO 一 基本观点 49 LOGO 1 实质 心理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2 这种转化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表现a 心理活动的随意化b 心理活动的抽象 概括机能c 形成间接的 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d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LOGO 二 发展的实质 50 LOGO 3 思维 概念 形成的4个阶段a 混沌思维阶段b 复合思维阶段c 前概念思维阶段d 概念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