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doc_第1页
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doc_第2页
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doc_第3页
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doc_第4页
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湖北青年教师发展论坛”论文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作者姓名:王朝霞 工作单位: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尚市镇净明小学联系电话箱地址:272700240邮政编码:431511 如何对待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摘要 语文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当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不应只把希冀的眼光“粘贴”在少数“得意门生”身上,只关注他们是否接受了新知,获得了技能,不应当只注重把知识尽快尽多地传授给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而忽略弱势学生的思维反映和接受能力,无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和层次,对反映迟缓的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挫伤打击。要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教师蹲下身来“俯首帖耳”与弱势群体交流,让他们抬起头来享受阳光的温暖,让课堂成为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殿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弱势群体 公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提倡学科教学要“以人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成了教学改革的最高宗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种种弊端,人们手里总是捏着一把尺子,度量着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成绩,不同的地位和身份,再抽出相应的标签一一标定,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陌生的人为划分和刻意固化,使学校场域中形成了那种“不显赫、难以察觉”的弱势群体,如: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多数人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他们成了被教育者遗忘、无视和漠视的对象,遭到太多的俯视、歧视和贬损,缘于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呼唤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教学者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强化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一、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思维反映和接受能力每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已应该关注的对象,当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不应只把希冀的眼光“粘贴”在少数“得意门生”身上,只关注他们是否接受了新知,获得了技能,不应当只注重把知识尽快尽多地传授给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而忽略弱势学生的思维反映和接受能力,无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和层次,对反映迟缓的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挫伤打击,因为长期以往,就会使原本灵活的生命个体变得僵化呆板,课堂就会变得死水一潭。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不仅仅关注优秀学生,更要关注弱势学生,当我们听到一位成绩优生的精彩发言而报之以灿烂微笑的同时,对那些答非所问、音调低沉的“差生”更应给予精神上鼓励和肯定,我们要学会用“你虽然答得不准确,但你已经动了脑筋”、“你能行”、“你也不比别人差”、“我们期待你下一次的回答”等语言来激励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教师蹲下身来“俯首帖耳”与弱势群体交流,让他们抬起头来享受阳光的温暖,让课堂成为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殿堂。二、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来弱?尤其是对弱势群体,以上“关注”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课堂氛围,优等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萎靡不振,神情沮丧,对教学内容“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生活,过多地注重学习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多地关注优生的感觉而忽略了差生的存在,同样是提问,只问优生不问差生,同样是评价,只肯定优生而贬抑差生,课堂上的掌声和笑声似乎永远只属于优秀学生,人为的因素使弱势群体在班级中永远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中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便是情感交流。对待弱势群体,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聆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三、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班级中所谓差生在卫生值日,运动会报名或文艺活动中的表现常常与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判若两人,他们不怕脏,不怕苦,敢于争先,甘于受累,需要他们为班级争光、为集体出力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勇气、魄力和胆量,远远胜过老师心中的那些所谓“佼佼者”,这恰恰是弱势群体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他们精神领域的宝贵资源,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旦到了课堂教学中,这些群体又成了默默无闻的一族,又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新课程强调,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堂。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操场上一马当先、敢于冲刺的精神恰恰可以成为语文课中话题作文“敢为人先”的论据范例;作为音乐老师我知道他们在艺术排练中一次次不厌其烦、忍辱负重的训练和重复不正是数学课中不怕失败、熟能生巧的生活写照吗?让我们从弱势群体身上挖掘优势,发现亮点,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自尊,他们的人格不断完善,道德不断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弱势群体应该采用怎样的“学生观”呢?一、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应充满信心,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来是能学得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二、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 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珍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强势弱势的心态和观点不应该作为一种实质上认可而固定下来,学生不仅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三、 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来看待,强势学生也有弱势,弱势学生也有强势,教师即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