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赵庆芳.doc_第1页
四数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赵庆芳.doc_第2页
四数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赵庆芳.doc_第3页
四数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赵庆芳.doc_第4页
四数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赵庆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单元: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运算的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已经积累了表内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与笔算的学习经验,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从表内乘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由于位数的增加,数范围的扩大,计算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和竖式计算、用乘法的策略估计大数、探索有趣的乘法算式的规律、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方法的道理。2、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会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估计;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逐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3、能运用乘法知识和估算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4、结合计算器探索有趣的乘法,在观察、分析与比较中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课时安排: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2课时有多少名观众(大数的估计).1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1课时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练习三.2课时 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9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 (三位数乘两位数)重点难点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掌握计算所得到的数字要落在哪个数位上。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最于质疑的好习惯。教法学法 引导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起质疑: 课件出示: 学生读题,分析题中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出:学生思考,独立列式,汇报,师板书: 11421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明确:求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就是求21个114是多少。引导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或看作110,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只要学生估算合理,都给予肯定。师: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自己尝试着计算。(生自主探索11421的积)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你认为哪些计算方法的思路是一致的?全班讨论,让学生体现多种算法,修正自己的计算方法,逐步学会计算。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归纳出此题计算的步骤。自主尝试用竖式计算,一生上前板演。组织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竖式计算的过程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使学生归纳出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然后把两个部分的积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后得到结果,注意数位和口算的进位问题。3、 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3题):1、第1题,先让学生圈出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列式。先估算,再计算,引导学生用估算判断精确值大概对不对,用精确计算来反思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2、第2题,先读懂图章,再列式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3、学生独立计算,并和同伴交流计算方法,注意提醒学生计算过程中要小心进位的问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 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9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 (三位数乘两位数)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计算。2、在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个问题,发展竖式计算的经验。教法学法引导法、讲解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列竖式计算 31245= 12542= 14213= 1038= 1205= 2056= 说一说各题的计算方法。2、 试一试: 生独立尝试,两生上前板演,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408中间的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积该如何写?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让学生独立地将竖式再写一遍,边写边想是怎样计算的,加深对特殊竖式的印象。生独立尝试怎样算比较方便,两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可能会出现: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在辨析比较中体会到:书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放在上面比较简便;如果乘数末尾有0,将0让出来会比较简便。3、 巩固练习(练一练第48题)1、第4题,观察算式,找出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2、第5题,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同桌互相交流计算过程中0是怎样处理的,需要注意什么。3、第6题,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实际计算能力。4、第7题,生独立完成。5、第8题,要求学生读题,弄懂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然后再解决。集体反馈。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中间有0的乘法你是怎样处理的?末尾有0的乘法你是怎样处理的?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试一试 40823= 9384 54312= 16848 21047=9870 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 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9教学内容 有多少名观众 (大数的估计)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法学法 观察法、综合比较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组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谈话: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老师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的问题后,师再问: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板书:有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可能会出现: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人,这个看台估计有 名观众。 方法二:这个看台每排有 人,共有8排,估计有 名观众。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引导提问: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1828或16828 估算结果: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 4、小结: 师: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 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3题:请同学们自选方法。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教材中的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株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株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株数。) 3、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4、5题。估一估,这是小博士文具店10月上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每个看台座位数 看台数 共有多少个座位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 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10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认识计算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难点:熟练运用计算器。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法学法讲解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计算器。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3、师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1. 认识计算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2.计算器高手:(计算)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 演示课件: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1002-634698+18360.560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6页内容。 1、第1题,同桌之间进行计算比一比。 2、第2题,让学生估一估填几,再用计数器检验。 3、第3题,找准数学信息,再算。 4、第4题,按照数字的规律再比较大小。 四、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 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10教学内容 有趣的算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运算中的规律。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计算器。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节课老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出发。 2、 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奇妙的宝塔。 (1) 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 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 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 (5) 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9。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 999999= (2) 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 引导了解规律并归纳。 (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3、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三、 趣味练习(课本第38页内容): 1、奇怪的142857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 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 (3) 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 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2、寻找神秘的四位数。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 4、 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计算器探索了数学算式中积的规律,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 123454321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 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10教学内容 练习三(15题)重点难点重点: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学会反思验算的良好习惯。教法学法讲解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2330= 1704= 5016= 2014=2、 列竖式计算: 18462= 40839= 39071=说一说:计算时要先从哪位算起?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 基础练习:1、第1题,学生读题,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然后全班反馈。引导学生将表格法与竖式结合起来说一说每一步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竖式计算的道理。3、 判断题,生先独立判断,说一说理由,鼓励学生根据每道题的特点灵活思考,然后再指名汇报。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判断,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 第4题,生独立完成。师提醒学生用估算对结果进行检验,大致判断对错。注意特殊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逐步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估计时主要确定每份数,明确本题中每个数值都接近300,然后再估计7天的总营业额大约2100元或2000元;9月份是30天,有4个7天还多2天,大约是9000元。3、 巩固练习:填一填:1、淘气爸爸的月工资是3950元,大约是( )元。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3、计算31823时,可以先用( )去乘318,再用( )去乘318,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0( )( )33 4532( )6004、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 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数学组主备人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10教学内容练习 三(69题)重点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提高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3、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法学法回忆法、自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资源课件、计算器。教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说一说,我们这单元学习了乘法的哪些内容?生答,师板书:练习三2、 算一算:列竖式计算: 35826= 20537= 32040= 26713=集体订正。3、 解决问题(练习三第69题):1、第6题,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根玉米,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引导学生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估的方法。2、 第7题,数学游戏,抢占阵地。学生分组做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策略。3、 第8题,探索规律:学生独立完成,通过思考规律,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好玩、有趣和神奇,激发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4、 第9题,要滶学生阅读信息,初步对事情和问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逐步解决。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回忆教学反思业检评价检查部门检查日期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小学备课专用纸备课组 数学组主备人 孟凡梅辅备人 赵庆芳日期2015.10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教学目标1、经历对前三个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2、通过回顾和反思,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主动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教法学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组内合作法。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 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前三个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巩固重要的知识与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体把握所学的内容。) 1、 认识更大的数。 能说出读书,写数的方法,体会数据改写单位的意义。会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线与角。(能说出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名称。) 3、 乘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 估算。 5、 乘法运算以及应用。说完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总,画一张简单的提纲图。二、 说一说自己的成长足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2、 明白了某些数学道理。促进学生反思交流,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提高。三、我提出的问题:1、 存在哪些疑问与困惑: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在回顾梳理反思的基础上,通过联系、想象、追问,发出新的想法或疑问,以及在新课学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2、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与质疑,充分联系,大胆猜想,勇于推理,养成以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好习惯。四、我的数学日记: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数学日记。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