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本章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本章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本章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本章练测(苏教版必修2)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科学思维中的建立模型过程的是( )a.将化石按年代排列b.开会提出研究的设想c.绘制生态系统组成示意图d.达尔文发现甲虫无翅或翅不发达2.某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了携带人体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牛乳汁中的白蛋白含量提高了20倍,这标志着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b.基因组中导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d.能表达遗传信息的动物3.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功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d.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4.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 )a.干旱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c.耕地面积减少d.人均占有量增加,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5.下列不属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的是( )a.抗逆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b.抗虫、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c.高维生素含量的转基因作物将为数亿贫困人口的健康带来福音d.单克隆抗体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消灭癌细胞,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希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b.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的抗虫作物也能抗病毒d.任何一种假单孢杆菌都能分解四种烃类,则假单孢杆菌是“超级细菌”7.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摒弃现有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科技的负面效应 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调整现有道德规范,适应科技发展a. b. c. d.8.下列对“用进废退”“自然选择”“中性突变”三种进化理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进废退”进化理论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b.“自然选择”进化理论是达尔文在很多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得出的c.“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进化理论的否定d.“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9.用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0.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出来的b.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11.下列关于“中性突变”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b.中性或近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是分子进化的原因c.分子进化可导致生物体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差异d.“中性突变”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不能对生物进化起作用12.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2 m的尾羽;来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来杭鸡的培育成功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13.从澄江动物群化石来看,脊椎动物的进化最可能从什么动物开始的?( )a.云南虫b.海口鱼c.海口虫d.昆明鱼14.剩余法也叫排除法,首先排除不相关的因素,剩余的就是问题的答案。请据此回答:下列哪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能进行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a.红色硫细菌b.硝化细菌c.酵母菌d.蓝藻15.蚯蚓是不是环节动物?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是这样的:所有的环节动物都有分节,所有的蚯蚓身体也是分节的,所以蚯蚓是环节动物。这样的结论是经过下列科学思维中哪一过程得出的?( )a.观察b.建立模型c.分类d.推理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15分)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的两条短线代表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1)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2)图示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3)图示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说明了什么?17.(25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许多中学都开展以环境调查为中心的系列环保活动,使同学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和环境道德有了很大的提高。该项活动还需要你的参与。(1)请你确定一个环境污染调查的课题,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注:要注意所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的可行性,尽量选择较“小”的题目。选题范围可涉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各种因素,也可涉及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环境道德等人文领域。课题名称: 。选题理由: 。(2)简要拟订出你的调查方案。调查的对象(或内容): 。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的方法): 。注:调查方案还应包括调查的计划,本题不做要求。(3)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参考答案1.d 解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a、b、c三项均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2.b 3.d 4.d 5.d6.b 解析:基因治疗不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而是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病变细胞;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抗虫机理与抗病毒机理不同,所以抗虫作物不能抗病毒;“超级细菌”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具有多种外源基因的细菌。 7.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客观、恰当地分析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要解答好此类题目,要求平时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在社会上引发的各种反应,并且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科学的认识观。观点过于绝对化,具有片面性。8.c 解析:“用进废退”进化理论由拉马克提出,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为科学进化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揭示了分子水平的进化规律,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理论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否定。9.c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a项为拉马克“用进废退”理论的观点,b、d两项观点则认为环境引起生物遗传物质的定向改变,这显然是错误的。10.a 解析:狼群存在个体差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在食物较少的情况下(生存斗争),行动敏捷的狼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因而被保留下来(遗传),行动迟缓的狼在生存斗争中就会逐渐被淘汰。同理,行动敏捷、奔跑快速的鹿获得了生存机会,可以逃避奔跑快速的狼的捕食;反之,体弱、奔跑较慢的鹿则被淘汰,所以鹿选择了狼,狼也选择了鹿,它们进行着相互选择。同样,田鼠的生活习性和猫头鹰的行为特点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1.d 解析:“中性突变”进化理论认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的,只有当分子进化导致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差异后,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12.b 解析:自然选择是以生存斗争为动力,经过自然条件的淘汰而形成的。而长尾鸡和来杭鸡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经人工选择形成的。13.c14.a 解析:在进行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的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应为厌氧型。选项a中的红色硫细菌在高中教材中没有提及,同学们会感到生疏,而其他三个选项中的生物代谢类型则较为熟悉,可用剩余法(排除法)来解题。选项b中的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选项c中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选项d中的蓝藻为自养需氧型,故可排除b、c、d三项。15.d 解析:推理是从一件事推出另一件事的过程。16.(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在生存斗争中,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3)说明在生存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逐代通过遗传而不断积累和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17.(1)玄武湖水体中氮和磷含量的调查 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等 (2)玄武湖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 定期测量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 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答出其中之一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就可,具体可参照如下:(1)可行的环境污染调查课题(如玄武湖水体中氮和磷含量的调查、秦淮河白色污染的调查等)。选题理由的陈述应包括课题的意义、本人的兴趣、所具备的研究条件等,暂不对学生的答案作过高要求,只要能在某一个方面作出条理清楚的阐述便可。选题的理由必须与所选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