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的转变 - 全国.doc_第1页
角色的转变 - 全国.doc_第2页
角色的转变 - 全国.doc_第3页
角色的转变 - 全国.doc_第4页
角色的转变 - 全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推荐表 单位名称: 河北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2008年 月 日论文题目新课程下高中的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方向姚素艳2006年12月16日学科教学(历史)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新课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要进行转变,这对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全文紧紧围绕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展开,分八部分论述。文中通过对教师角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的概述,以及学生对教师角色定位及期待的调查,在介绍高中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独行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由历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历史教学的研究者,由学生的教育者转变为终身的学习者,并且教师还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利用者等问题。要言之,教师角色应当实现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这是时代的要求。文中不仅指出教师应该实现怎样的角色转变,还提出一些具体做法以及在角色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促使高中历史教师切实实现角色的转变。最后,本文论及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这是教师角色转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专家推荐理由 该论文征引文献丰富,研究内容全面,在研究方法上有一显著特点即注重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除作者自述的诸研究方法外,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历史这一特殊的视角,以及现实调查,阐明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与此同时,作者对该领域现有研究有较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又力求创新,如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提炼,在有关新课程下高中教师各角色论述中,多渗有自己独立见解。 论文结构严谨,文字流畅,是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硕士论文。专家签字:任印录单位推荐意见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类号 密级UDC 单位代码10094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申请人姓名 姚素艳导师姓名、职称 范红军(副教授)专 业 名 称 历史教学论文提交时间 2006 年 9 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新课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要进行转变,这对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全文紧紧围绕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展开,分八部分论述。文中通过对教师角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的概述,以及学生对教师角色定位及期待的调查,在介绍高中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独行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由历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历史教学的研究者,由学生的教育者转变为终身的学习者,并且教师还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利用者等问题。要言之,教师角色应当实现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这是时代的要求。文中不仅指出教师应该实现怎样的角色转变,还提出一些具体做法以及在角色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促使高中历史教师切实实现角色的转变。最后,本文论及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这是教师角色转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The Change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RoleUnder the New Curriculum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role to be transformed, which means both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a challenge to the teacher.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changing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which will be divided into eight parts to deal with.On the basis of a new focus on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the history teacher will be faced with the following transforms: from the teacher importing history knowledge into the facilitator; from the monopolist of teaching into teaching partners; from the one implementing the history curriculum resources into one cultiv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n researcher in history teaching; from educator into lifelong learner, and to be the expert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short, history teachers role will basically transform from merely passing on history knowledge to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studying.In consequence, the teacher must be ready to adapt to the change, which is the demand of the tim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eacher should not only know how to achieve the changes in the roles, but also take some specific practice related to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tries to be served as guidance in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role change.Finally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ssential factors to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which cant be ignored in any way.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role; transformation目录摘要 一、前言 1二、教师角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 2(一) 教师角色的概念界定 2(二) 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 2(三) 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3三、关于学生对教师角色定位及期待的调查 4(一) 调查情况介绍 4(二) 学生对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 5(三) 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5四、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6(一) 高中历史新课程简介 6(二)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 7(三) 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7五、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8(一) 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 9(二) 由教学的独行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12(三) 由历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历史教学的研究者20(四) 由学生的教育者转变为终身的学习者24六、教师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利用者30(一) 高中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30(二) 高中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31(三) 高中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32七、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33八、结语34主要参考文献35致谢37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新课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要进行转变,这对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全文紧紧围绕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展开,分八部分论述。文中通过对教师角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的概述,以及学生对教师角色定位及期待的调查,在介绍高中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独行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由历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历史教学的研究者,由学生的教育者转变为终身的学习者,并且教师还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利用者等问题。要言之,教师角色应当实现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这是时代的要求。文中不仅指出教师应该实现怎样的角色转变,还提出一些具体做法以及在角色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促使高中历史教师切实实现角色的转变。最后,本文论及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这是教师角色转变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The Change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RoleUnder the New Curriculum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role to be transformed, which means both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a challenge to the teacher.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changing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which will be divided into eight parts to deal with.On the basis of a new focus on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the history teacher will be faced with the following transforms: from the teacher importing history knowledge into the facilitator; from the monopolist of teaching into teaching partners; from the one implementing the history curriculum resources into one cultiv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n researcher in history teaching; from educator into lifelong learner, and to be the expert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short, history teachers role will basically transform from merely passing on history knowledge to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studying.In consequence, the teacher must be ready to adapt to the change, which is the demand of the tim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eacher should not only know how to achieve the changes in the roles, but also take some specific practice related to these changes. This paper tries to be served as guidance in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 role change.Finally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ssential factors to the changes mentioned above, which cant be ignored in any way.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role; transformation目录摘要 一、前言 1二、教师角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 2(一) 教师角色的概念界定 2(二) 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 2(三) 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3三、关于学生对教师角色定位及期待的调查 4(一) 调查情况介绍 4(二) 学生对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 5(三) 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5四、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6(一) 高中历史新课程简介 6(二)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 7(三) 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7五、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8(一) 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 9(二) 由教学的独行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12(三) 由历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历史教学的研究者20(四) 由学生的教育者转变为终身的学习者24六、教师要成为信息技术的利用者30(一) 高中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30(二) 高中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31(三) 高中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32七、影响高中历史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33八、结语34主要参考文献35致谢37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前言鲁迅先生曾批评中国人的国民性,说中国人有一种 “看客”的心理。如果在历史教师心里,“课程改革仅仅是课程开发室的事,仅仅是学校领导干部或教研组长的事,或者仅仅是年轻人的事,要评职称的人的事,”“我们极有可能身处学校最重要也许是最后的改革之中,却浑然不觉,而终于沦为了看客。”“一个看客可以毁了他自己,一群看客可以毁了一所学校,一代看客可以毁了一个民族。”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页。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程规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理解和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关键,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客观地、科学地、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标准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自觉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行动,重新认识和塑造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由于传统课程体系由来己久,已经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角色观念和行为形成一种“定势”,生成一股“惯性”,这势必严重阻碍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学历史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转变教师的角色,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一课题,以加快教师角色转变的进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转变,探索教师角色转变的方法途径,以及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关系问题。文中指出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的促进者、合作者、开发者、研究者、学习者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者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并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教师角色转变文献的述评,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还有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边实验,边总结;以及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听课等途径,了解本校乃至更大范围的教师目前的角色状况,分析制约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论文创新之处在于不仅指出教师应该实现怎样的角色转变,还提出一些具体做法以及在角色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是目前教师角色转变研究的疏落之处。本文目的在于指导高中历史教师切实转变角色地位,以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高中历史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新一轮高中历史课改的帷幕已经拉开,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通过大家的努力才能使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全面实施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诸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真正使高中历史教学闪出新时代的光芒。二、教师角色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一)教师角色的概念界定“角色”亦称“脚色”,原指戏剧、影视剧中的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率先借用这个词,用以表示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陈桂生:师道实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师角色经历了一个外延逐渐缩小,内涵不断扩大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长者即教师,演变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有文化知识者即教师,从工业化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文化知识传递者即教师,演变为信息化社会的文明进步的促进者即教师。现在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二)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提升,使这些美名逐渐褪色。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传统与继承的关系。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对这些传统角色加以分析:“教师是蜡烛、春蚕”。它肯定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但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它强调的是教师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实际上教师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地补充营养,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教师是园丁”。“园丁”是令人尊敬的,“园丁”作为一种精神固然可喜,但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则值得商榷。因为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园丁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甚至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悟,仅仅将学生视为可以一视同仁任意剪辑的花草。教师应该是园丁角色中的根雕艺术家,其成功法则是“一视同仁,因形塑才”。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智力、能力、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达到育人的目的。杜银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青海教育,2004年第9-10期,第16-17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强调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即关注人心灵的发展。但它又暗示一种固定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芦中阳:从新课程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9卷第3期,第26页。它强调整齐划一、批量生产,容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而且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三点谬误:第一,教师的灵魂肯定比学生高尚。第二,学生的灵魂肯定不如教师。第三,学生的灵魂是可以被工程师随心所欲地塑造的。李镇西:教有所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其实教师不应该作为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为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而不是培养出一批批平庸的“标准件”。贺斌: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2卷第5期,第30页。综观传统教师角色定位,可以看出:它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这些恰恰是新课程标准要改革的方面。(三)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关于教师角色的问题,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成果。美国的杰克逊在教室中的生活一书中,把教师在教室中的角色比喻为:交通警察、法官、供需长、计时员。这些角色是说教师的行动要像交通警察那样神速,教师还像法官那样决定谁可以发言,教师上课就是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学生,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李中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卷第2期,第50页。总之,教师决定教学过程。叶澜等著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探讨未来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书,对教师的探讨,不是放在“育人”,而是放在“育己”。书中导言中指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强调教师自身的发展,对教师角色转变的实现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一些教育理论也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依据:首先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灌输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其次是人本主义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教师教育者开始利用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培养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独特性,人的尊严价值,设想通过理想的教育发展人的潜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最后是实用主义观点。实用主义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主要源于杜威的理论,主要指个人的实践对于个人的理解性知识的形成意义重大,把专业的教学视为一种需要细致分析、掌握大量细节并且调控多种需求的复杂的工作实践,实用主义将教师视为“反思型实践者”。随着课程改革的实行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关于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也在向前发展,在大量论文中,提出教师角色要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看护者”、由“教育者”转变为“学习者”、 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由“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朋友”等等,但它们的共同点可以归纳为:强调教师角色的变化、重要性与要求,较少从实践的角度,系统研究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方法及注意问题。三、关于学生对教师角色定位及期待的调查(一)调查情况介绍唐山市共有市直高中8所,通过整体抽样选择研究对象。所调查学生来自两所学校(唐山市第十一中学和唐山二中)在市直高中8所学校中,唐山市第十一中学属于三类学校,唐山二中属于一类学校。由研究者本人向学生介绍调查的目的,要求班主任回避,同时不记姓名,鼓励学生填写真实情况,可以认为调查对象代表了唐山市区高中生的真实想法。唐山市第十一中学调查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5份,剔除资料不完整问卷 23份,有效问卷322份;唐山二中也调查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74份,剔除资料不完整问卷 19份,有效问卷155份。其中未交回问卷与资料不完整问卷的学生与接受调查者无统计意义差别。(二)学生对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为了调查现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笔者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现在的老师是什么角色?请用一个名词表述。”(在调查问卷中,我没有限定历史教师,因为历史教师人数太少,没有代表性)调查结果统计:现在教师角色唐山十一中唐山二中看管员、监视人、警察、监狱长官、狱卒、教官、侦探、哨兵、管家、领导者、上司等监视者、领导者30.44%29.41%教育工具、语音机器、传授知识的人、文化使者、复印机、教书本的人等知识传授者23.6%19.61%皇帝、奴隶主、独裁者、霸主等统治者14.29%19.61%良师、园丁、导游、引路人、路灯、拐杖、启蒙者11.18%11.76%朋友6.2%5.88%其他14.29%13.7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两校学生对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没有太大差别,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是监视者、领导者、统治者和知识传授者,反映出现在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传授知识。(三)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为了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笔者设计的问题是:“你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什么角色?请用一个名词表述。”调查结果统计:理想的教师角色唐山十一中唐山二中朋友70.19%50.98%文曲星、全能教练、心理医生、桥梁、园丁、引路人、导演8.07%19.61%家长7.45%5.88%兄弟姐妹1.24%9.8%天使2.48%3.92%其他10.57%9.8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两校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稍有差别,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理想的教师角色是朋友,学生需要的是平等,是心与心的交流。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教师的理想角色为文曲星、全能教练、心理医生、桥梁、园丁、引路人、导演等,而且指出教育与交流并进,不满足与教师仅仅作为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四、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一)高中历史新课程简介“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合性的变革”。郑金洲:教育碎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高中历史新课程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再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最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研修手册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和属性特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提出了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问题,倡导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即教要创新,学需自主。同时,新课程还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提出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要求培育衡量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二)高中历史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高中历史旧课程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方式比较笼统和单一,只限于“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描述,对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应达到什么程度缺乏明确的指导,它只是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旧课程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更关注知识点学习的效果,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历史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也就是说,新课程“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予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战兵,高建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第31页。这次课程改革力图通过制定标准的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历史课程的目标。强调历史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三)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本次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要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第二,新课程“渗透了史学界许多研究新成果,但仍有滞后之处,为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适当的把这些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第三,“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第四,“为消除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的弊端,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第五,“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能否在学生思想上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乎历史教育的成败。”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多的要求,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这种转换是内化课程理念的关键,是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构建。此次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传统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要能娴熟地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课程就像师生交往的舞台,不同场景的舞台,演练着不同风格的戏剧,塑造着不同的任务角色。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五、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有了期待。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他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不再是个人行为,教师要由教学的独行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以往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的执行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历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曾经是知识的“权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人,而新课程下教师将转变为终身的学习者。新的课程理念的落实,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强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历史教学的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这是每位教师的必然选择。(一)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促进者在传统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着,学生在下面听。当教师认为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就问学生还有没有问题,一般情况没有学生举手。这时别以为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事实是等教师把学生叫起来,让他们描述课程的重点时,学生的回答是一知半解,不对要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课堂展示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们扮演的是知识和真理的代言人与灌输者的角色。朱致英: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8卷第4期,第 80页。“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李松梅: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4第4期,第40页。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且很多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完成三大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德育渗透,这也是传统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这种教学有严重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所有这一切明显不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导演能取代演员进行表演吗?该由演员表演的角色要由演员自己来完成,导演只能进行指导。但很多教师就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或者不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自觉。让学生自主学习?他们能干什么?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可是冒昧问一句:如果学生真的不想学,即使教师讲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学生照样一无所知。而且教师有了对建构主义的理论认识后,就会改变上述想法。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后来维果斯基等为代表的学者又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受外部刺激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即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知识是每个学习者通过学习构建起来的统一体。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者要在完整和真实的环境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和帮助下学习及理解其单独无法领会和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了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这些认识,作为历史教师就会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知道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如何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转变观念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有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做,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要用体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已经积累了哪些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对本次教学活动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我根据学生的经验采用启发式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今天开始学习中国八年抗战的历史。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看过的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影片。生:地道战地雷战血战台儿庄师:根据你们所看过的影片,大家觉得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谁起的作用更大呢?生(讨论)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才能形成理性的客观认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环节时要给学生留相当大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在其中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质疑并畅所欲言,杜绝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闫旭蕾,闫玖红: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与扮演,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第46页。 而且“人一生都在自主学习,都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同时意味着对可能最好的学习方式的期待,是教学变革的价值起点和精神归宿,还意味着教育必然的愈加开放的自由选择。”张文质:教育的十字路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119页。强调更新观念对角色转变的作用非常大,要用理论武装头脑,当然头脑有时也被理论禁锢着,使人无法前行,关键在于选择并接受了哪一理论。2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只可惜师生平等的关系一直被忽视,教师被誉为“园丁”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1)结合土地制度引导学生联系我国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使学生认识到其继承和发展。圣库制度又联系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说明其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2)除教材提供的内容外,补充制度中提倡男女平等,禁止缠足,蓄辫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定对打击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