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达标检测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1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分配方式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 按劳分配 2 按劳分配为主体 1 含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公有制经济 劳动 提示错误 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 如按要素分配 提示 试判断 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必然性 a 前提 生产资料 b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c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a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的社会地位 3 地位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地位 公有制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积极性和创造性 平等分配 公有制 主体 试判断 按劳分配为主体就是个人收入分配来源中按劳分配的部分占较大比重 提示错误 按劳分配在我国的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而不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来源中占主体地位 提示 二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按要素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让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等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 请思考 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 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 奖金8000元 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 家里有房出租 年收入6000元 去年 李某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 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是多少 提示国有企业中的工资及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个人专利转让费及房屋出租属于按要素分配 李某按劳分配收入是44000元 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是11000元 提示 2 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的意义 1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的确认 2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尊重 对劳动 知识 人才 创造的尊重 3 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 推动发展 合理性 合法性 权利 居民收入 经济 试判断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 津贴和私营企业职工的劳动所得没有区别 都属于按劳分配 提示错误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 私营企业职工的劳动所得属于按要素分配 提示 我的总结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按劳分配 议题 正确认识按劳分配 河北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唐钢 是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 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 河北唐钢实行薪酬分配制度 全面构建起以 宽带薪酬 为主导的岗位工资分配机制和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方式 所谓 宽带薪酬 是指 以岗位绩效薪级工资制作为公司基本薪酬分配制度 由岗位工资 操作技能等级工资 加班工资 岗位津补贴 绩效奖金5个单元构成 并着重对现行岗位系数工资制中的岗位工资 岗位津补贴 绩效奖金3个单元进行统筹配套改革 问题诱思 答案 按劳分配要依据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宽带薪酬 作为一种按劳分配的形式 充分衡量了个人的岗位和工作绩效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平均分配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 唐钢中工人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 绩效奖金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为什么 答案 答案都属于按劳分配 因为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而唐钢是特大型国有企业 其职工工资 津贴 资金都属于按劳分配 2 唐钢为什么要实行 宽带薪酬 而不实行平均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意义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归纳提升 2 客观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 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例1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 读表格 回答下面问题 典型例题 弟弟年收入项目中按劳分配收入是a 14000元b 8000元c 12000元d 12600元 答案 解析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 集体经济的工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收入等 材料中弟弟年收入项目中按劳分配收入是8000 6000 14000元 本题答案选a 探究点二按要素分配 小张大学毕业 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工作 收入不菲 后来 响应国家 大众创业 号召 小张辞职创业 开了一家豆腐作坊 经营一段时间后 觉得作坊没有发展前途 他把自己的豆腐作坊作价入股了一家著名民营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自己也进入了这家公司工作 成为了一名员工 不久公司又花巨资购买了小李的一项专利技术 并以40万元年薪的条件聘任了一位高管小谢 该公司效益蒸蒸日上 议题 如何判断按要素分配的形式 问题诱思 1 请依据小张的工作经历 分析小张获得的收入形式有哪些 小李的专利收入和小谢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答案 答案 在国企工作获得的工资 奖金属于按劳分配 将豆腐作坊作价入股民营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的收入 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从该民营公司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小李和小谢的收入分别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2 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有什么意义 答案 答案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 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 知识 人才 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推动经济发展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 1 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 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 奖金 津贴 农村中家庭承包土地所得 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 村办企业 街道办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归纳提升 2 按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 例2肇庆某县的何某把承包的8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何某说 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1200元外 我春节前又领了15 的分红 加上每月工资2200元 一年下来能挣4万多 她的收入 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属于按劳分配 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属于按要素分配a b c d 答案 解析 典型例题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股票价格的波动 排除 不符合题意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 排除 说法正确 股东入股获得的收益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故入选 说法正确 把集体土地的承包权以入股的方式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入股分红 这属于按要素分配 故入选 故选d 探究点三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下表是某国企软件工程师2017年全年的收入情况 单位 人民币元 议题 正确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问题诱思 1 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为多少 非劳动收入为多少 答案该工程师的按劳分配收入为60000 40000 100000 元 非劳动收入为20000 5000 25000 元 2 该工程师的劳动总收入为多少 答案劳动总收入为60000 40000 15000 115000 元 答案 注意区分几种常见的收入形式 1 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 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 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归纳提升 2 财产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指通过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 有价证券 和不动产 如房屋 车辆 收藏品等 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 租金 专利收入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 财产增值收益等 通俗地说 财产性收入就是人们投资理财所获得的收益 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 即企业在销售货物 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 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例3如今 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上半年王先生一家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 单位发奖金3000元 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0000元 大女儿失业保险金4000元a b c d 答案 解析 典型例题 解析财产性收入 也称资产性收入 指通过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 有价证券 和不动产 如房屋 车辆 收藏品等 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 租金 专利收入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 财产增值收益等 所以 正确 选b 是工资性收入 属于转移性收入 热点追踪 收入分配连续三年成最关注议题 两会期间 超过1亿人次通过今日头条了解两会 并参与了相关讨论 2018年3月21日 结合新华社和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 根据用户阅读行为统计而来的 2018今日头条两会阅读大数据 报告出炉 报告显示 收入分配 以12 12 的比例成为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议题 而且已经三年连居首位 热点素材 1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但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员工付出相同劳动 获得的劳动报酬有所差别 这是因为按劳分配的实现 与企业经营效益有关 与员工投入企业的资本 技术等紧密相联 需要以企业的盈利作为物质基础 需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a b c d 答案 解析 创新演练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的分配方式 员工投入的资本和技术取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 不符合题意 在不同的国有企业中的不同员工付出相同劳动 获得的劳动报酬有所差别 说明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关 需要以企业的盈利作为物质基础 答案为b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强调 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 期权 分红等激励方式 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a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 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c 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d 是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的体现 答案 解析 解析科研人员通过股权 期权 分红等获得的收益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 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以造福于人民 故b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而不是变革 排除 c说法错误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内部 材料体现的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 而不是按劳分配 排除 d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3 瞧这一家子 李家大哥真能干 承包五亩冬枣园 转让十亩责任田 妻子开了快餐店 儿子国企技术员 工资奖金照样拿 炒股还把钱来赚 一家三口忙一年 挣钱多达一百万 生活和谐又美满 答案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 李某一家三口人一百万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答案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2 简要回答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达标检测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 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 社会总产品b 生活必需品c 个人消费品d 物质总产品 1 2 3 4 5 解析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故选c 答案 解析 2 某村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 迎来了第一个西瓜基地 一块块破碎的 巴掌地 被连绵起伏的现代化大棚取而代之 农民也有了像地租 工资等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土地流转是激活土地要素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 b c d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 表述错误 大力发展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表述错误 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 不归每户村民所有 村民只拥有使用权 符合题意 农民也有了像地租 工资等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 不属于按劳分配 而是属于非劳动收入 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故本题选d 1 2 3 4 5 3 某家庭有甲 乙两劳动力 城镇化建设中 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1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 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 月工资1200元 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 工资 薪金年收入30000元 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 则该家庭当年按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a 1 55万元b 2 4万元c 1 74万元d 4 85万元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解析根据题意 该家庭承包土地转包给他人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获得收入 为6600元 甲在私营农业公司打工 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要素获得收入 为14400元 乙在国有企业上班的工资 薪金属于按劳分配 乙的专利技术转让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