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近年的干旱及治旱措施.pdf_第1页
雷州半岛近年的干旱及治旱措施.pdf_第2页
雷州半岛近年的干旱及治旱措施.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9卷第1期 2007年2月 广东气象 GuangdongMeteorology Vol 29 No 1 February 2007 雷州半岛近年的干旱及治旱措施 温亚丽 韦馨丰 湛江市气象局 广东湛江 524001 摘 要 通过对雷州半岛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 历史干旱的原因及近年个例进行分析 对现阶段治 旱措施的利弊进行讨论 总结出 在充分利用地表水 地下水 生态水的基础上 把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作 为主要的治旱措施之一 以达到长远有效的解决雷州半岛干旱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治旱措施 人工增雨 雷州半岛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 6190 2007 01 0047 03 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 湛江市包括雷州半岛 全部和半岛以北的一部分 雷州半岛多年平均降雨量从 南到北为1 300 1 700 mm 是全省降雨量最少的地区 而 且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西部 南部偏少 1 往往会出 现春旱 2 5月 和秋旱 9 10月 是历史上有名的 苦 旱区 素有 十年九旱 赤地千里 春旱年年有 三年一 中旱 五年一大早 之称 2004年9月 2005年上半年 徐闻县遭遇了自1902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 2 4 干 旱给工业 农业及群众的生活用水带来了严重影响 解决 水资源短缺问题刻不容缓 5 8 已采用了诸如 扩库硬渠 上井群 改善生态调结构 等治旱措施 虽然前人对治旱 也有诸多研究 9 但旱灾仍未得到根治 因此 应该研究 现阶段治旱措施的利与弊 探讨新的治旱措施 1 雷州半岛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原因分析 根据湛江各地1954 2000年共46年的资料统计 雷 州半岛春旱多数是从2月份开始 南部重于北部 徐闻的 春旱最为严重 连旱日数大多在40 70 d 发生频率高达 79 1957 1965年连续9年春旱 1973 1982年连续10 年春旱 廉江 遂溪 吴川 湛江市区 雷州春旱的发生频 率在40 50 连旱日数多在30 50 d 最长连旱日 数分别为103 d 1971年湛江 徐闻100 d 1960年 吴 川92 d 1971年 春旱中约36 年份为全区性春旱 其 中40 属严重春旱 以连旱日数 60 d以上 总雨量 40 mm 日最大雨量 10 mm 雨日 15 d为指标 秋旱多 从9月下旬或10上旬开始 北部重于南部 廉江秋旱发生 频率高达63 徐闻只有23 秋旱连旱日数多在20 40 d 超过40 d的年份较少 最长连旱日数分别为55 d 1996年廉江 雷州48 d 1996年 湛江市区46 d 1991 年 秋旱有连年出现的现象 北部多为连续4年或5 年 南部2年或3年 秋旱中全区性秋旱占40 秋旱常 与冬旱相连接 甚至延至来年春季 如秋旱最严重的 1954年 从9月起至1955年5月中旬止 连旱日数达250 d 湛江 其次是1998 1999年 连旱日数达168 d 1 雷州半岛成为历史性的旱区的主要原因 受季风气 候影响 造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年 季降雨量变率大 与雷州半岛的特殊地形 地貌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关系密 切 三面倾斜的 龟背 地形 不利蓄水 台地地势低矮 难以形成地形抬升降水 9 30 以上玄武岩地质 渗透力 强 半岛南面有1 800 m高的五指群山阻挡 西南面有南 北走向的越南高原隔断 春末夏初偏南气流爬过五指群山 和越南高原后 在海南岛西北侧及北部湾下沉 产生 焚 风 作用 增温和蒸发加剧 冷暖气流在雷州半岛的交 锋短暂 雨带偏北 带来的锋面降水少 加之气温高 太阳 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量较大 作物生 长期较长 需水量较多 10 夏秋降水的主要来源是热 带气旋雨 少热带气旋 辐合带 或无热带气旋 辐合带 影响时大面积降水的机会就会明显减少 另外西北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强盛 副高带来的下沉气流 使气温升高 水 汽会大量蒸发消耗 出现大范围的持续多日晴热天气 2 2004 2005年干旱个例分析 2004 2005年 雷州半岛南部地区雷州 徐闻年雨量 较常年均偏少40 以上 表1 见第48页 且2004年9 月24日 2005年5月24日 徐闻县连续243 d没下过 透雨 打破了1959年9月26日 1960年5月10日连 续228 d没出现过 透雨 的历史记录 2005年1 5月 南部地区雷州降雨量166 6 mm 徐闻仅有45 8 mm 比历 史同期严重偏少近75 收稿日期 2006 04 23 作者简介 温亚丽 1976年生 女 助理工程师 学士 主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及影视制作 1 湛江气象实用手册 湛江市气象局 湛江市气象学会出版 2003 79 80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表1 2004 2005年湛江各地降水量与历年平均降水量比较 市县 雨量 mm 距平 mm 距平百分比 2004年2005年2004年2005年2004年2005年 历年平均 mm 湛江1 068 31 422 9 667 4 292 838 516 91 733 5 廉江1 295 91 219 9 473 1 549 126 731 01 769 0 道溪1 633 21 421 1 125 2 337 3 7 119 21 758 4 吴川1 058 01 520 0 558 6 96 634 6 6 01 616 6 雷州 924 41 105 1 794 2 613 546 235 71 718 6 徐闻 846 5 785 6 566 7 627 640 144 41 413 2 2004年龙舟水不明显 无热带气旋影响 秋高物燥加 速蒸发 前汛期 4 6月 降水明显不足 降水偏少30 以上 后汛期 8 10月 降水偏少50 4月开始湛江市 的气温持续偏高 4 9月全市平均气温27 5 5月份日 极端最高气温 35 0 的日数与历年相比 除吴川外 均 比历史同期记录偏多2 14 d 当月月平均气温比历年高 1 1 6月末7月初出现了罕见的大面积高温炎热天气 高温加大了水分蒸发 入秋以后 虽冷空气频频南下 但 湛江市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少 难以产生降水 2005年 上半年冷空气影响位置偏北 湛江市锋面降水不明显 虽 南支槽频繁东移 但槽底偏北且东移北收快 对湛江降水 也不利 造成2004 2005年雷州半岛干旱的环流背景主要有 两方面 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和冷空气势力偏北 2004 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总体偏北偏强 雷州半岛常常 在副热带高压 588 hPa线 的控制之下 副高的活动使得 热带气旋多以北上为主 雷州半岛长期处于下沉气流中 出现高温和伏旱 而冬春季副高脊线位置又偏南 副高的 异常是导致干旱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 入冬至春季冷空 气频繁南下影响广东省中北部出现低温阴雨天气 但是湛 江仅局部出现2 d低温天气 冷锋或低槽影响湛江以南的 机会就更少 并自北向南减弱 进一步加剧了旱情的发展 3 雷州半岛防治干旱的现状与建议 雷州半岛西南部现阶段仍以 扩库硬渠上井群 改善 生态调结构 为治旱的战略决策 其相应的主要措施是 管好用好已建的水利工程 对其固坝扩容 进行水库 渠 道清淤防渗 针对雷州半岛属于玄武岩 渗漏性大 水源利 用率低的特点 实施排灌系统硬底化和三面光 在无法建 工程的高台地 适当打井合理开发地下水 大力营造涵 养水源的园林 发展有南亚热带特色的作物 减少高耗水 作物 多种耐旱作物 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 调减糖蔗 面积 扩大南亚热带水果 蔬菜 花卉的面积 引进热带作 物 有效地推动了湛江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 装住天上水 集蓄地表水 巧取 地下水 的整合资源的科学治水捷径 有效缓解了旱情 但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水利工程 标准偏低 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雷州半岛蓄水库容比正 常库容小 引水和灌区工程失修 配套不全 水的利用率 低 过分打井及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下 降 11 近两年由于降水偏少导致各类水库蓄水量持续减 少 工程蓄水比正常年份同期减少20 40 甚至出现 部分小水库干涸的情况 雷州半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 出 努力挖掘新水源才是治旱的根本出路 探讨治旱的新思路 应把人工增雨作为治旱的最有效 措施之一 12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 水资源非常丰富 受海 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 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带 经过雷州半岛上空 特别是在春季 南支槽频繁东移 但 由于雷州半岛的特殊地形 造成地形抬升触发降水机制 弱 大量的水汽穿越雷州半岛上空却没有聚集滞留形成降 水 在雷州半岛开展人工增雨的较现实可行的方法 是在 云降水自然过程中的某些环节 在有效范围内播撒碘化银 催化剂引入触发机制 13 15 促使自然能量再分配 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功效 实施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收 益 达到增雨目的 16 人工增雨效果可达 10 20 专家估算认为 用人工增雨的手段拦截雷州半岛上空的水 汽 若增加10 的雨量 一年就能增加地面雨水量17 21 亿m3 若增加雨量20 可达34 42亿m3 投入效益比 达1 60以上 因此 利用人工增雨增加降水量 是一项经 济 科学 有效的抗旱减灾措施 1999年春季 在雷州半 岛上空采用飞机播撒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作业5个 架次 其中4个架次作业后雷州半岛出现明显降水 有效 率为80 1个架次不成功是因为当时未达到催化条件 2000年采用地面碘化银焰弹火箭作业 有效率达100 特别是2004年11月份 通过地面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作 业 各地均出现了明显降水 其中遂溪 廉江出现了历史罕 见的冬季暴雨过程奇迹 成效显著 2005年春季的4 6 月份共实施了35次地面车载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作业 雷州半岛共增加降水量超过1 5亿m3 实践证明 在雷 州半岛进行人工增雨效果显著 建议把人工增雨作为一项长期性 经常性的工作来开 展 而不是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缓解旱情的手段 旱时 利 用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平时 利用人工增雨补充地表水 地 下水和生态水 减轻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 预防干 旱出现 把握治旱工作的主动权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治旱与集水节水也是密不可分的 要大力提倡节水 84广东气象 第29卷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灌溉 最大范围地节约农业用水量 研究节水措施 珍惜水 资源 防止农村水环境急剧恶化等 借鉴国内外地区成 功的经验 应因地制宜地建一些辅助设施 如小水窖 地头 水柜等来集雨贮水 海水淡化也是有效解决雷州半岛 干旱的途径 随着自来水价格的调整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 展 有关海水淡化优惠政策的出台及巨大社会需求的压 力 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 海水利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水淡化应用前景广阔 抗旱工作应该立足于长期 艰巨和全面 战略的高度 多功能立体开发水资源格局 建立由地表水 地下水 生态 水 空中水构成的水资源体系和 四水 良性循环利用机 制 才能使雷州半岛的改水治旱措施更加完善 才能够摆 脱历史旱患的长期困扰 参考文献 1 杜尧东 王广伦 刘锦銮 等 雷州半岛农业高效用水的途径 与措施 广东气象 2004 02 34 36 2 罗晓玲 黄珍珠 广东省2004年第4季度气候综述 J 广东 气象 2005 1 49 50 3 罗晓玲 潘蔚娟 2005年第1季度气候综述 J 广东气象 2005 2 49 50 4 罗晓玲 大旱大涝与降水极端异常 广东2005年前汛期 的天气气候 J 广东气象 2005 3 49 50 5 王广伦 杜尧东 罗晓玲 广东近年大旱 大涝的反思 J 广 东气象 2005 4 17 19 6 戴 润 李 刚 黄志梅 韶关干旱分析及防御对策 J 广东 气象 2006 2 47 49 7 戴 润 韶关市水资源分析及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J 广 东气象 2006 4 55 57 8 陈国保 陈利东 陆小林 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 及防御对策 J 广西气象 2006 27 3 40 43 9 李剑兵 雷州半岛春旱原因及缓解途径初探 J 广东气象 1996 1 17 19 10 广东省农业厅 广东省气象局 广东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 灾减灾对策 M OL 11 杜尧东 余 勇 林继生 开发广东省空中水资源的战略思 考 J 广东气象 2003 3 40 43 12 陈桂标 揭阳春旱与对策 J 广东气象 2003 2 47 48 13 游积平 冯永基 杨今冬 广东省2005年春季飞机增雨作业 技术分析 J 广东气象 2005 3 17 19 14 张 曙 戴 润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两次人工增雨中的对比 分析 J 广东气象 2004 3 20 22 15 刘玉明 梁 域 邓荣昌 云浮市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介 绍 J 广东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