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1).doc_第1页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1).doc_第2页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1).doc_第3页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赞美自然 借景言情主题解说看到花朵在枝头绽放,听到水流的“哗哗”声,感觉到清风拂过,嗅到清新的泥土味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自然中的一切无不轻轻地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也许埋藏了很久的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情怀。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这一切,更要用心。心是一个生命的核心,有了一颗纯洁的心,心中的“自然万物”才会都富有生机。“自然”,只有两个字,但它却是所有词汇中包含的意义最广的一个。它包含了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宇宙。其实,它最本质的东西是我们对美的理解。面对自然,你能不发出由衷的赞美吗?美文在线一槐花深一寸丁立梅槐花开的时候,我抽了空去看。人生的旅途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能相遇到的花期也有限,我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槐花也属乡野之花。它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那是因为它心怀甜蜜。花开时节,空气中密布它的香甜,让你不容忽视。于是乡下孩子的乐事里,就有这么一件,爬上树去摘槐花。那也是极盛大的场景,树上开着槐花,地上掉着槐花,小孩的脖子上、肩上落着槐花,口袋里还塞着一串串白。随便摘取一朵,放嘴里品咂,甜啊,糖一样的甜。巧妇会做槐花饼、槐花糖,吃得人打嘴不丢。家里养的羊,那些日子也有了口福,把槐花当正餐吃。我来赏的这树槐花,在小城的河边。小城新辟了沿河观光带,这棵槐被当做一景从他处移植过来。其他树种众多,独独它,只一棵。周礼秋官中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分别站在那三棵槐树下。周代的槐,有崇敬的意思在里面。槐又通“怀”,是怀想与守望。我瞎想,我们小城移来这棵槐,是把它当做镇城之树的吧?傍晚时分,光的影渐渐散去,黑暗渐渐加深,及至一树的白也没在黑里头,天便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候,赏花变得纯粹,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的白花。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说不清那情绪到底是什么。那一刻,时间停顿,风不吹,云不走,仿佛什么都想了,又什么都没有想。这是人生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本能,是由不得你的。微笑。想起那首出名的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歌里唱:“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盼郎来的女儿家,心焦焦却偏不承认,偏把相思推给无辜的槐花:“哎呀呀,槐花槐花,你咋还没有开?”这里的槐花,浸染上人间情思,惹人爱怜。一对老夫妻,晚饭后出来散步。他们唠嗑的声音隐约传来,如虫子在鸣唱。他们走过我身边,奇怪地看看我,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脚步。却在离我有一段距离后,一个问:“人家在看什么呢?”一个答:“看槐花呗。”一个说:“哦,槐花开了呀。”一个笑答:“是啊,开了。”他们的声音,渐渐融入夜色里,融入槐花的甜里去,直至无痕。我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落空,相依为命。我愿意,老了时,也有这样一个人陪在我身边,听我说一些可有可无的话,然后一一应答。这是最凡俗的,而又是最接近幸福的。风吹,有花落下来。我捡一串攥手心里,清凉的感觉在掌中弥漫。白居易写槐花:“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我以为这是花落景象。古人尚不知花可吃,或者,知可吃而不吃,是为惜花。他们任由槐花自开自落,一径落下去,在地上铺了足有一寸深的白。真是奢侈了那一方土地,埋了那么多香甜的魂。(选自瓶子里的春天)阅读品鉴文中,作者巧妙地借写槐花将回忆、眼前、将来串联起来,充盈其间的不仅有槐花无痕的香甜,而且有作者对幸福的讴歌,对生活的热爱。本文语言优美、细腻。如描写黑暗中的槐花,“周遭的黑暗做了底子,槐花的白跳跃出来,是黑布上绣的白花”,生动的比喻,化静为动,精彩传神。阅读练兵1.作者为什么说槐花比桃花、梨花更与人亲?2.“仰头望向那树白,心莫名被一种情绪填得满满的。”联系全文,说说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3.文章写槐花,却又写到山西民歌我望槐花几时开,写到一对老夫妻的唠嗑,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作者说她“不想错过每一场花开”,为什么?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美文在线二秋的气魄日本丰岛与志雄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地照射着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它们是属于残暑的,不在真正的秋的领域。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莎莎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那个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影。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这震颤正是秋所具有的本来的感觉。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识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陈德文译,有删节)阅读品鉴悲秋的情绪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本文作者却给予了秋另一种解读:大自然从盛转衰,正暗喻着人生的不可逆转。走过的就走过了,还指望再来吗?但大自然并不真的如此,它有四季,它有轮回,花谢了还开,开了又谢。人们赞美大自然之永恒,哀叹自己生命的短暂。阅读练兵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2文中第六自然段说“秋是寂寞的”,而第十自然段却说“秋才不是寂寞的”,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请结合全文,回答秋具有怎样的气魄。美文在线三雨林中的情思石建光西双版纳,没有谁能阻止我爱你!无论是热辣辣的阳光,还是热辣辣的“骚多哩”(傣族姑娘)。沉浸在雨雾的氤氲中,漂移在柔情似水的“绿浪”里,我成了被幸福环绕着的“猫多哩”(傣家小伙)。西双版纳,没有谁能阻止我爱你!“嗜杀藤”不能,“箭毒树”不惧。纵然成了“坎坎伐檀兮”中的“紫檀木”,纵然成了“挨千刀”的“黑心树”,我也依然爱你!我是傣家人炉膛边劈碎的柴,即将投入到西双版纳熊熊燃烧的生活里。“杠上开花”伸出缀满金色鲜花的双臂,“老茎结果”捧出清甜诱人的菠萝蜜,热情的火棘奉献出热情似火的吉祥果,浓情似蜜的雨林在频频地向我招手致意!澜沧江已经波澜不惊,原始部落不再神秘,嚼碎了释疑解惑的神秘果,生活便不再苦涩与酸楚。抱一抱路边的合欢树,摸一摸田间的无忧草,我便感染了傣家人与生俱来的无忧天性。含羞草不再有怀春少女的含蓄,多情土地上的静静守候终于唤来了姗姗迟归的“猫多哩”,绽放着红霞般的笑靥迎接我轻轻的抚慰,婀娜摇曳的身姿躲避着我调皮的“胳肢”。当我用唇去亲吻婆娑的“她”,当我用牙去轻启曼妙的“她”时,“她”才“倏”的一声,收回所有的柔情,留给我欲拒还迎“绿幽幽”的媚。“老虎须”早已卸下王者的风范、武者的威仪,顽劣的表情恰似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那般充满魅力。“老虎须”的脸庞越老越可爱,深深的皱纹里嵌满傣家老蜜桃(傣家大妈)的祥和与慈爱。“老虎须”的“胡须”越长越精神,就好像蓄满了傣家“老伯涛”(傣家大娘)对知音知己不倦的等待。跳舞草是植物界情感的精灵,你为她高歌,她便奉献出全身心的爱。“跳舞草”的情感有着鲜明的“国界”,唱着国歌的“起来!”更能唤起她心中的澎湃。我准备了无数“凤求凰”的情歌,为她唱出爱情买卖,她跳着孔雀国的舞蹈却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爱”。高高的糖棕撑起参天的华盖,为我播下阴凉却不知我为追赶太阳才来到了南疆。我倚着糖棕的树干只为了承接雨露纷飞的糖浆,如果能把我浇成糖人的模样,就完成了我对泼水节的祈盼。雨林中最高级的化妆师是无心无肺的黄蝉,她把艳丽的花瓣幻化成了酒杯的形状。她把“传宗接代、传道授业”的花蕊,浓缩成“星星”沉在了杯底,让我每每举起杯来就觉得星空也在杯中晃荡。我是一定要举着黄蝉来干杯的,干出傣家人祝酒令中的豪爽“多哥:水,水水!(干杯,干,干干)”。那是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声音在西双版纳的雨林中荡漾。(选自散文世界2011年第3期,有删节)阅读品鉴文章寓情于景,物我相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处处写景,然而没有一处不是在写情。在作者的笔下,西双版纳的植物、动物都与作者一样激情涌动。在热烈奔放的语境中,我们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