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5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b.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c.d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的10%20%d.c处在第四营养级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元素在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气体物质b.两种元素在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c.图中过程在两种元素的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d.图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碳循环过程中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的同化量远大于丙的摄入量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co2 库b.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型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5.“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形式是co2c.参与过程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6.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7.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 )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进行处理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8.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二、非选择题(共44分)9.(10分) 请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的。(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所以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3)由图可知,碳循环带有 ,属于型循环。(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表示关系;表示。(5)参与过程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和。(6)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10.(12分)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 _ _ 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 _作用实现的。(2)表中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11.(12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在一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为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以n2 、no-3 和_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两类生物大分子。(2)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3)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如下:_;_。(4)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_。(5)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12.(10分)下图甲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甲(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 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 _。(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_过程,表示的是_关系,过程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中完成的,表示的是_作用。(3)若图甲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乙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9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 kj。(4)碳循环等物质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能,因而使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产生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关键措施有_。参考答案1.a 解析: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co2形式进行的,故图中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图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c为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提供;捕食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c 解析:图中过程表示两种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过程转化时主要呈气态,但硫元素主要以土壤或水体中的so形式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化学燃料燃烧释放的co2和s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对照教材中的两种物质循环图解可知,火山爆发主要与硫循环过程有关。3.d 解析:甲、丁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乙、丙表示消费者。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d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缺少丁类生物,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乙生长、发育、繁殖。4.b 解析: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以要考虑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co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co2,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大气中的co2库,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5.d 解析:图示分别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co2、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产生co2和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通过增加植被或增强光合作用吸收co2的能力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学)燃料的燃烧,可减少对过程的依赖。6.c 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包括三部分: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7.a 解析: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应不做处理,使其处于自然状态,实验组为了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应对土壤进行处理。8.c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首先需要确定这四种成分,1有箭头指向2、3、4,可以确定1是生产者,因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由于生产者联系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所以确定4为无机环境。然后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箭头指向分解者,确定3为分解者。5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产生co2。碳元素在1和4之间是以co2形式传递的,在1、2、3之间是以有机碳的形式传递的。1是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2是消费者,并不参与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1生产者和3分解者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它们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9.(1)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hco3-(3)全球性气态(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6)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解析:本题是围绕碳循环展开的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只要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逐题分析即可。10.(1)光合 呼吸 (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 co2浓度 (4)光反应 有机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以及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过程的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环境问题的能力。(1)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co2,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 。(2)分析图表可知,该生态系统a时期的碳吸收量与碳释放量相等,而b时期的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即b时期该生态系统的环境中co2含量不断增多,而a时期该生态系统的碳能维持相对稳定。(3)当碳过度排放到环境中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从而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形成温室效应。(4)类囊体吸收光能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经发酵可转化为乙醇。11.(1)nh4+ 蛋白质、核酸 (2)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3)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 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4)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5)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解析: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只能利用含氮有机物。因为植物细胞中的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中,蛋白质和核酸一定含n元素,所以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在细胞中主要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有的脂类中也含氮)。不同季节环境温度有变化,1号山谷中的植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利用的硝酸盐的量就不同。1965年5月前,2号山谷中树木全部被砍倒留在原地,5月后,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分解者生命活动旺盛,动植物遗体分解快,又由于树木被砍光不能利用硝酸盐,所以产生的硝酸盐大量进入小溪。同时雨水冲刷也输出部分氮元素。2号山谷砍伐树木后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和小溪中硝酸盐含量增多,说明森林群落能涵养水源和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12.(1)co2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捕食 线粒体 分解者的分解(或分解者的呼吸)(3)4.5107 (4)能量流动 热 逐级递减(或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温室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答案合理或写出上述内容中的一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中碳元素的流动形式及能量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学年江苏海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 4G移动通信技术及优化(吉林联盟) 知到智慧树答案
- 旅游业市场调研与投资建议
- DB65-T 4252.1-2019 森林公园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 第1部分:导则
- 汉中铁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永远永远爱你课件
-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课件
- 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标准方案
- 给水设备维护与保养方案
- 《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 《现代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叶类药材鉴定番泻叶讲解
- 药物制剂生产(高级)课件 5-11 清场管理
- 2025安徽安庆高新投资控股限公司二期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妇女保健工作计划
-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招标代理机构遴选投标方案(技术标)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兔眼动物模型在眼科研究中的价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