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项羽之死新授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故事情节。2、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3、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4、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品评项羽这一与众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重点、难点感知项羽的悲情形象,评价其性格。 教学过程一、 自主学习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 家、 家和 家。字 ,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人。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诵古文”即读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西南各地。元封八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史记创作。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 。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 本纪、 表、 书、三十 、七十 ,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二、 整体感知项羽之死的主人公是项羽,我们写人物,当然要把人物放到一定的事件或场景中去。所谓场景,首先要有“场”,也可理解为具体的地点,然后再有对这个场的事件情景的描述。提问: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场景,用几个字或成语来概括一下每个场景。三、具体赏析。场景一、1第一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2项羽面临的处境怎样?3在四面楚歌的背景中,司马迁用了几个动词来写项羽的反应?4这些动作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个?5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6说到“力拨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历史上好像还有许多,试着举出一些事例?场景二:东城快战。1、诵读: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言外之意是什么?3、细节,对比。在这场“快战”中,司马迁再一次运用细节描绘,写项羽的拔山之力,不世之威问:运用那些细节?怎样进行对比?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场景三:乌江自刎1、(提问):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项羽当时并不是无路可走,但是他为什么拒绝过江东呢?2.关于他的这次行为,李清照是怎么评价的?易中天又是如何评价的?四、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气势豪壮,令人敬仰。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五、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要有理有据。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随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 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2.下列名句,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编号: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课时使用时间项羽之死新授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故事情节。2、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3、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4、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品评项羽这一与众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重点、难点感知项羽的悲情形象,评价其性格。 教学过程三、 自主学习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人。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诵古文”即读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西南各地。元封八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史记创作。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四、 整体感知项羽之死的主人公是项羽,我们写人物,当然要把人物放到一定的事件或场景中去。所谓场景,首先要有“场”,也可理解为具体的地点,然后再有对这个场的事件情景的描述。提问: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场景,用几个字或成语来概括一下每个场景。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具体赏析。场景一、1第一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在垓下,2项羽面临的处境怎样?四面楚歌。3在四面楚歌的背景中,司马迁用了几个动词来写项羽的反应?惊起饮歌泣4这些动作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个?5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一曲“虞兮之歌”唱出了项主对虞姬的难舍之情,唱出了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6说到“力拨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历史上好像还有许多,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水浒中的黑旋风李逵和三国中猛张飞。张飞长坂坡喝退曹军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泣字。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泣数行下在汉书中是泣下数行,虽然只是略微改动,文学效果却大不如史记.因为,泣下数行只是一般概述,如同一个远景镜头,泣数行下则是变远景镜头为特写镜头,更能表现项羽之泪乃英雄之泪,更好地渲染这里的悲壮气氛.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盖世英雄,竟然落到战无计,妃难保,只能以泪诀别的地步,作者写出了盖世英雄的侠骨衷肠,这是何等苍凉悲壮的情景啊!史公细描“歌”与“泪”,把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写得淋漓尽致,可谓力透纸背,惊天地,泣鬼神。清代吴见思说:“一腔悲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也!”四面楚歌声中项羽悲歌慷慨。场景二:东城快战。1、诵读: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言外之意是什么?亡我可以,但不是我的罪过。在这位英雄心目中,死,从来都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认自己失败,那才可怕。要死也死个痛快,死在胜利之中。这种心态,可笑而又可悲。可见其:自信,自负。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云项羽是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豪气干云之人。以数十击数千,斩将刈旗,当者披靡。身处绝地,仍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3、细节,对比。在这场“快战”中,司马迁再一次运用细节描绘,写项羽的拔山之力,不世之威问:运用那些细节?怎样进行对比?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汉军皆披靡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为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师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提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把陷入汉军重重包围中的项羽描写成一尊凛然不可冒犯的天神,一只被猎犬激怒的猛虎。溃围、斩将、刈旗如囊中取物,尽显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所向无敌的勇猛之威。突围后,一句“何如”,更是写尽了项羽得意自负,淋漓尽致地彰显了西楚霸王之气。“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项羽终于自刎了,他是站着死的。场景三乌江自刎1、(提问):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项羽当时并不是无路可走,但是他为什么拒绝过江东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里重点的词语是“何面目”,可见项羽,重面子,知耻。籍独不愧于心乎?”寥寥数句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声。临危之际,不是念念不忘自己在反秦战争中的功绩,而是引咎自责。面临一线生机,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最要面子的最后选择-关于他的这次行为,李清照如此评价。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四、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气势豪壮,令人敬仰。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五、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要有理有据。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随堂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 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 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