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三历史滚动训练试题(5)人民版.doc_第1页
山西省高三历史滚动训练试题(5)人民版.doc_第2页
山西省高三历史滚动训练试题(5)人民版.doc_第3页
山西省高三历史滚动训练试题(5)人民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滚动训练历史试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1841年5月,广东民众在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振振有词地问道:“汝已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材料中广东民众认为只要林则徐没有被道光皇帝罢官,英国绝对无法赢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按照现在的史学理论,这种观点属于( )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 c.文明史观 d.循环史观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 (部分),造成学文科者多的主要原因是( )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者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a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已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5.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6.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即政府、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对海内外辛亥革命阐释的学术进程及学派的再认识。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a辛亥革命史事长编 b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武昌起义的整理与研究 d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7.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 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8.下图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这一命令颁布的最重要意义是( ) a.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b.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战略反攻的序幕9(2013苏州模拟)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提出以下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正确的是( )反映了国民政府全方位的抗战策略 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作战的方针体现了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防御的作战计划到1938年10月时这一战略意图已遭遇失败ab cd10.下面这幅漫画将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民众比做汹涌咆哮的“巨浪”,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整个画面很有气势。作品形象地反映了( )a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宏阔的一幕b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篇章c.“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画面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喷薄欲出11.(2013南通模拟)右下面是某时期人民日报第一版的内容(部分),从这张报纸可以判断出当时( )a.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发生改变 b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发生根本转变c.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结束 d新中国成立,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领土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 c推翻国民政府统治d民主革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情况(单位:箱)材料二 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材料三 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觉,渐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之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材料四 故为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时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烬灭矣。注:材料二、三、四均来自赫德中国实测论(1) 材料一说明了鸦片走私的趋势,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的态度。(4分)(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德发表材料二、三、四中言论的背景和实质是什么。(6分) (3) 材料二、三中,赫德认识到了什么?(4分)(4) 据材料四,赫德提出的侵略思想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1)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请你结合所学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1919-1949年间的两件大事。(10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10分)参考答案1-5::a。b。a。d。b。6-10:d。a b。c。b。11-12:a。d。13. 答案:(1)鸦片走私呈上升趋势,总量在不断增加,表明清政府并没有彻底杜绝鸦片走私的决心和措施。(4分)(2)背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实质:要把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6分)(3)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认识到瓜分中国是不可行的。(4分)(4)思想:“以华治华,和平演变”。目的:在经济上变中国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政治上变中国为西方的殖民地。(6分) 14.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2分)例如: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