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参考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分析。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巩固训练: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资料分析:分析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布置课外实践与调查: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讨论与交流。带着问题阅读p13内容。观察图-6 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思考、讨论、交流。讨论与交流。思考与交流:什么是两栖动物?观察图-5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阅读资料p14资料分析1.2.3。思考、讨论、交流:p15讨论1.2.3。分析比较。任选其中一个,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评价与点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评价、释疑、小结、拓展。评价、小结。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点拨指导,得出结论简要介绍、拓展。引导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评价、释疑、小结。拓展 提供一定的资料,进行方法指导。一、教材分析前面学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后面又即将学习鸟的生殖与发育,因而本节内容较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两栖动物作为从水生到陆生的一个过度类群,其生殖与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就注定了它的弱者地位,学习本节对于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有帮助。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各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2、树立环保意识。二、学情分析对该节内容进行学习的是八年级的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讨论、探究意识及一定的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强,但青岛市区的孩子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较为陌生,不易直观的呈现,因此采用的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表演课本剧、资料分析法、图表对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探究,如何细致观察,教学生学会学习。三、教学方法n 导入主要以编排课本剧、诗歌引入的方法引入课题;n 对于第一个重、难点的突破,采用静态浸制标本观察与观看动态录像相结合,并通过图表对比进行突破。n 对于第二个难点的突破,以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启发式教学贯穿其中;学生则主要通过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找到答案。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本剧导入小蝌蚪找妈妈提出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老也找不到妈妈?(优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是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因此本节以课本剧导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直观性,并为后面比较蝌蚪与青蛙异同埋下伏笔)一)、青蛙的生殖与发育1、体外受精-设置问题串教师以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引入,再以宋朝辛弃疾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设置情景,设置问题串,学生思辩质疑、讨论分析。讨论:雄蛙为什么鸣叫?/为什么抱对?/抱对必须在什么环境中进行?最终完成体外受精的讲述,从而得出“受精过程为体外受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的结论。(以问题串为主线,可较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2、变态发育-动态与静态观察相结合,动口与动手动脑动眼相结合(1)分组观察浸制标本,各组交流发言,讨论确定青蛙发育各时期,即:受精卵、蝌蚪、成蛙。观察后,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后,对变态发育的概念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细致观察的能力)(2)让学生进一步观看青蛙生殖发育录像并自我评价刚才的观察浸制标本结论(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动态的观察可弥补静态观察的不足,更容易加快其对青蛙生殖与发育过程的了解,也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简单自我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策略(3)以组为单位完成蝌蚪与成蛙比较表项目 初期蝌蚪 青蛙呼吸器官 尾 四肢 生活环境 食物 通过亲自动手整理知识,有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理解二者异同,从而更深刻地得出青蛙的发育过程蝌蚪与成蛙差异很大,是变态发育。从而得出第二个特点是:变态发育,幼体发育离不开水。二)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引入设置情境:青蛙的发育都在水中吗?特例一:栖息在南美洲的达尔文蛙毫不领会两栖类动物产卵的一般法则,它把卵产在陆地上,不过,父母们并不会一走了之,父亲会日夜守护在孩子们身边,一旦胶质中的小蝌蚪开始游动时,做父亲的会将小蝌蚪含到嘴里去,小蝌蚪们在那里大约要呆上3个星期才能完成发育,父亲就会把他们从嘴里吐出来,小青蛙才可以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特例二: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蛙因为担心恶劣的孵化环境,母亲在生下他们的孩子后,干脆一股脑的将它们吞到肚子里去,直到完全发育完全妈妈才会像变戏法似的把小蝌蚪一个个从嘴里吐出来。问题:以上两种蛙是否违背了两栖类生殖与发育的一般规则了呢?生答:不是,因为爸爸的口腔和妈妈的肚子皆是有水的环境。思考:有人说正是由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幼体发育离不开水,才导致今天地球上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资料分析:读p14关于畸形蛙等的资料分析,并以四人小组选择讨论一个最感兴趣问题,5分钟后全班交流。(资料分析可以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分析一:青蛙“赶集”: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蛙集群行进,俗称“赶大集”,这些青蛙最后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驻留了下来。问题:青蛙为什么要“赶集”?资料之二: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的发展变迁如下:问题:1、两栖动物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什么?2、分析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原因?资料之三: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三条腿?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泥沼中发现了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经过调查,在这些地区发现的畸形蛙的比率竟高达10%左右。为探究原因,研究员们将发现畸形蛙的地区水取来,用非洲爪蟾做实验,结果非洲爪蟾在发育过程中也出现了畸形。问题:1、畸形蛙的出现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拓展资料:关于吸虫的寄生影响青蛙腿的发育事例(略)教师论述: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许多几十年前常见的青蛙物种,现在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影。在过去的十年间,有20中的蛙类正在绝迹,有200中数量正在减少。引起蛙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对蛙类栖息地的改变与破坏。在英国过去的50年间,为了发展农业和扩展人类居住面积,大量蛙赖以生存的池塘被填平,结果蛙类绝迹,蛙声消失。近10年来,“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了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可是人们没有意识到,阡陌交错的公路对蛙类来说却是分割它们栖息地的一条条“死亡峡谷”。更有甚者讨论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我们应为他们做点什么?做法一:加强宣传做法一:发出倡议,讨论向社会各界如执法者、法律部门、学校、家庭发出倡议,保护两栖动物,保护我们的碧海蓝天。(发出倡议并践行之,应为环保的最高境界)谈感悟与收获n 知识层面的有哪些?n 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完成对整节内容的反思感悟,达到树立环保意识的目的开放性作业各兴趣小组学生自己搜寻有关两栖动物的资料,并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在下次上课时分析交流,并交流自己关于环保的倡议书(如可示意学生寻找关于蝌蚪尾部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问题”的趣闻,从而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科技发展,提高生物学素养。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生物趣闻,并设置开放性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了解sts。练习题一、选择题1、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为()a.变态发育b.完全变态发育c.体内发育d.不变态发育2、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3下列是两栖动物的是()a龟b.大鲵c.鳄鱼d.中华鲟4.下列动物不是鱼而是两栖动物的是()a鲫鱼b娃娃鱼c鲳鱼d鲅鱼5.成熟的青蛙要回到水中()a抓蝇b获取食物c繁殖d湿润腮体6.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出现变态现象的是()a.蝌蚪发育成青蛙b.蝇的幼虫发育成蝇c.孑孓发育成蚊子d.雏鸡发育成大公鸡7.在生殖季节雄蛙鸣囊鼓起,叫声响亮,为什么?()a吸引雌蛙b吓退敌害c体外受精完成d引诱昆虫二、判断题1.雌雄蛙抱对时进行体内受精。三、分析题如果一只蝾螈没有了肺,皮肤干燥就会立即死亡,为什么?板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与发育1、体外受精(离不开水)2、变态发育(离不开水)(二)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时间设置(45分钟)n 导入(5分钟)n 一、青蛙的生殖与发育(23分钟)n 二、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15分钟)n 小结(1分钟)n 布置作业(1分钟)课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的第十二页至十五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知道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并进行体外受精。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理解体外受精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仗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并关爱我们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青蛙的鸣叫,以及鸣叫的意义。青蛙的生殖方式和体外受精的过程、意义。青蛙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中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难点雄性青蛙的鸣囊及其作用。雄性青蛙鸣叫的意义。体外受精的过程及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关于两栖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录像带。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带。准备青蛙捕食田间害虫的图片、资料和统计数字等;准备人类捕食青蛙的图片、资料等。准备一些畸形青蛙的图片。学生准备:复习前两节所学的内容并预习新课。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1观看教学录像,产生兴趣,进入课堂情境。2放映青蛙的呜叫、生殖发育过程的教学录像,教师讲解青蛙的呜叫和生殖发育过程,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2观看录像后,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3展示幻灯片资料,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3阅读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4通过列举图片和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4通过观看图片、资料,了解青蛙对人类的益处,并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师修改意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栏日吗?那现在想不想就看动物世界呢? 1引起兴趣并急于回答。 回答:喜欢看;喜欢;想看。2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物世界的录像,是关于两栖动物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记住要仔细地看,看完了还要回答问题哦。(教师播放录像)2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并思考录像中所播放的内容。3录像放映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 (1)在刚才的录像中大家看到了哪些动物? (2)录像中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点? (3)它们为什么被称作两栖动物?3学生回忆录像内容并回答: (1)在录像中出现的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它们生活的环境一般都很潮湿并且有水。 (3)因为他们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板书: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两栖动物)4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陈述: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那么你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而老师又没有提出来,你们可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答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因为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我相信你们自己就会找到答案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4学生回忆、思考,然后提出问题: 录像中青蛙产出的卵都在水中,而青蛙也能在陆地上生活,那为什么青蛙不在陆地上产卵呢? 此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和提出,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关注青蛙的产卵问题,从而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陈述: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诗吧:“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中描述的是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蛙的叫声原来是如此的美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青蛙的知识。1听教师的陈述,并对教师的描述产生兴趣急于想学习后面的知识。(板书:二、青蛙 的生殖和发育)2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记忆和见闻描述一下青蛙的特征。 陈述;青蛙呱0k地叫声,草绿色的皮肤,轻盈的跳跃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而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对我们来说却很陌生,大家想不想知道青蛙是怎样产出小蝌蚪的,而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2描述: 青蛙会“呱、呱、呱”地叫。 青蛙既会跳跃又会游泳,蛙泳就是模仿青蛙游泳的姿势而得名的。 青蛙的皮肤是绿色的,而且还粘粘的、滑滑的。 青蛙还会生小蝌蚪。 回答:想知道。3陈述: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并思考。教师播放教学录像。3学生认真观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4录像放映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 (1)录像的一开始就是一只大青蛙在呱呱地鸣叫,请问在青蛙鸣叫的时候伴随着什么动作的发生? 陈述:对,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两个“大泡”鼓起来又瘪下去,那两个“大泡叫做鸣囊,是青蛙用于发声的器官。 (2)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呢? (3)清大家结合前边的录像想一想青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雄蛙是到了繁殖的季节,才会不停的鸣叫,说明什么?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花儿的芳香用来招引昆虫为它传粉,那么此处的芳香具有引诱的功能,类比以下青蛙的叫声,你们会想到什么呢?陈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雄蛙的鸣叫确实有这样的意义,那你们知道鸣叫还有其他的意义吗?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查阅一些资料,完成这道题。4回答: (1)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两个“大泡”伴随着青蛙的鸣叫鼓起来又瘪下去。 (2)不是,只有雄性青蛙会鸣叫。 (3)到了繁殖的季节。雄蛙会鸣叫,说明鸣叫与繁殖有关。而进行繁殖必须经过两性的结合,此时的雄蛙需要找到雌蛙后才可以繁殖,所以雄蛙的 鸣叫可能是用来召唤雌蛙的,是求偶的叫声。 (对于第三个问髓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或者是学生回答不上来,此刻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5陈述:录像中显示青蛙到了繁殖的季节,雄蛙不停的铭叫从而引来了雌蛙,然后雄蛙会与雌蛙紧紧地抱在一起,这叫做抱对。接着就会发生生殖作用。提问:(1)在录像中的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又排在了什么地方? (2)卵细胞与精于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 卵,它已经是一个新个体了,意味着生殖作用的完成,那么青蛙是以何种方式生殖的呢?为什么? (4)青蛙在生殖过程中进行体外受 精。请同学思考为什么是体外受精 呢?5回忆录像内齐并回答问题! 回答: (1)雌蛙向水中排出了卵细胞,雄蛙向水中排了精子。 (2)卵细胞与精于在水中结合成了受精卵。 (3)青蛙是有性生殖,因为雌雄蛙有抱对现象,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成了受精卵。 (4)因为雄蛙将精子排在水中而不是排在雌蛙体内,雌蛙也将卵细胞排在水中,精卵的结合在水中进行而不是在雌蛙体内进行所以是体外受精。6陈述: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紧接着就是发育的过程了。提问:(1)从录像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什么? (2)小蝌蚪的形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是什么? (3)小蝌蚪慢慢地长出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慢慢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最后小蝌蚪变成了什么? (5)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6)与上节课的家蚕作比较,从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变化大么?6回答: (1)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小蝌蚪。 (2)小蝌蚪有头、尾,没有四肢;他们都生活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生活。 (3)小蝌蚪慢慢地长出了四肢,尾巴渐渐的在发育过程中消失。 (4)最后小蝌蚪就变成了青蛙。 (5)青蛙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生活。 (6)从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变化很大,开始是有头有尾无四肢的小蝌蚪,然后变成有头有尾有四肢的小蝌蚪,最后变成了有头无尾有四肢的青蛙。而且小蝌蚪是在水中游泳生活,变成青蛙后就可以水陆两地生活了,运动方式是既会游泳又会跳跃。(7)想一想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作什么呢?(7)这种发育叫做变态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1陈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工业的前进,人类生存的环境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的融化,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如臭氧层空洞使人类的皮肤病发生率上升,大气污染使人类的呼吸道疾病增长。淡水的缺乏迫使一些缺水地区的人民搬迁等等。 环境的变化对我们人类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那么环境的变迁对两牺动物的生殖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教师在陈述问题的过程中放映一些相关的环境问题图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页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牛”的讲解课件
- 水银血压计使用课件
- 混凝土养护与加速养护方案
- 学生宿舍照明节能与智能控制方案
- 混凝土混合物的性能检测与控制方案
- 标准厂房安全出口与疏散方案
- 水电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胰岛素赵娜娜51课件
- 二零二五版服务业劳动保障监察及员工权益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务车借用协议书模板
-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教学课件设计
- 采油采气井控题库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3版)
-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 外科学课件:食管癌
- 汽机专业设备运行日常点检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