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pdf_第1页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pdf_第2页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pdf_第3页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pdf_第4页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4 卷第 1 期 2 00 8 年1 月 机械工程学报 Vo1 44 N 1 C H IN E SE JO U R N A L O F M E C H A N IC A L E N G IN E E R IN G Jan 2008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 Tri c ept 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水 李剑锋 费仁元 范金红刘德忠 北京l l kP 学北京市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2 摘要 分析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 3 自由度 Tri c ept 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 针对 18 种冗余及非冗余驱动方式 导出相应的 机构雅可比矩阵及刚度矩阵 结合运动灵活度 最大和最小刚度指标在机构位置空间中部断面上的分布特点 对不同驱动器 布位及冗余驱动方式下的机构性能进行分析对比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兼顾运动灵活度及刚度特性的机构驱动方式 分析表明 冗余驱动对 U P S 支链主动关节均为移动副的 Tri c ept 并联机构的灵活度与刚度影响较小 但可显著改善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 机构的运动灵活度及刚度特性 因此可在 U P S 支链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的 Tri c ept并联机构中 通过增置冗余驱动器获得较 佳的机构性能 关键词 Tri c ept并联机构 驱动器布位 冗余驱动 性能比较 中图分类号 T H l 12 1 E ffec ts of A c tu ato r D i sp o si ti o n an d R ed u n d an t A c tu ati o n on P erfo rm an c e of th e T ri c ep t P a ral l el M ec h an i sm L I Ji an fen g F E I R en y u an FA N Ji n h o n g L IU D ezh o n g K ey L aboratory of B eiji ng M uni c i pal i ty for A dvanc ed M anufac turi ng Tec hnol ogy B ei ji ng U ni versi ty ofTec hnol ogy B eiji ng 100022 A b strac t T h e eff e c ts o f ac tu ato r di sp osi ti o n and redu nd ant ac tu ati o n on perform an c e of the 3 D O F T ri c ept p aral l el m ec han i sm ar e an a l yzed F or ei g hteen redu nd an t an d n on redu nd ant a c tu ati n g m o de s th e c o rresp on d i ng Jac o bi a n and sti ff n ess m atri c es ar e edu c ed A c c o rdi n g to th e di str i bu ti ng p rop erti es o f the k i n em a ti c dexteri ty th e m ax i m a l an d m i ni m al sti ff n ess i nd i c e s o n m i d sec ti o n of m ec h ani sm S p osi ti on al w ork sp ac e th e performan c e c h arac teristi c s o f tr i c ep t m e c h an i sm s w i th di ff eren t ac tu ato r di sp osi ti on an d re dundant ac tu ati on ar e c ontrasti vely i nvesti gated A s a resul t th e ac tu ati ng m odes w hi c h c an si m ul tan ei ty enhan c e the ki nem ati c dex teri ty an d sti ffness c har ac teri sti c s ar e presented The i nvesti gati on show s th at redundant ac tu ati on has l ess eff ec t on dexteri ty and sti ffn ess of the tri c ept par al l el m ec hani sm i n w hi c h the sl i ders of U P S sub c hai ns ar e adopted as th e dri vi ng joi nts but i t Can evi dentl y i m prove ki nem ati c dexteri ty an d sti ffn ess c har ac teri sti c s of the m ec han i sm s w i th ac tu ati ng rotati onal joi nts T hus the redundant ac tu ators c an be added to the Tri c ept m ec hani sm i n w hi c h the rotati onal joi nts of U P S sub c hai ns ar e used as the dri vi ng joi nts to ac qu i re b etter m ec h an i sm p erformanc e K ey w ord s T ri c ep t p ar al l el m ec h an i sm A c tu ato r d i spo si ti on R edun d an t ac tu ati o n P erfo rmanc e c o m p ar i son 0前言 3 自由度 Tri c ept并联机构因结构简洁 具有较 大的位置空间 较高的刚度和较好 的动态特性 作 为混联运动机器 的位置机构获得了成功应用 针对 该机构 已有众 多文献发表 主要涉及机构的运动学 和动力 卜 训 尺度参数优化 与其他并联机构的 I 家 自然科学基金 6027503 1 h京市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 金 K PO 1Oo2Oo2O1 资助项 目 20070329 收到初稿 2007 1129 收到修改稿 性 能 比较 6 71以及 该机构变 异型 的分析与综合 r8 等 在前述文献中 机构均采用驱动器布位于 3 条 U P S 支链 的移动副 的非冗余驱动方式 对于其他驱 动器布位形式则少有研究 此外 考虑到 U P 支链 被动支链 为 Tri c ept机构的组成支链之一 如在其 移动副处增置另一驱动器 则可在不增加机构复杂 性的前提下 实现机构 的冗余驱动且不改变位置空 间的体积和形状 冗余驱动可提高机构的承载能力 回避奇异位形 获得较高的刚度特性及较好动态性 能l l J 是改善机构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2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4 卷第 1 期 本文分析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 Tri c ept 机 构性能的影响 借助运动 灵活度与刚度指标分析 l 8 种驱动方式下的机构性能 进一步通过分析对比提 出兼顾运动灵活度及刚度特性的冗余驱动方式 1 Tri c ept并联机构描述 Tri c ept并联机构如图 1 所示 动 静平台通过 3 条 UPS 支链 u P 和 S 分别表示胡克铰 移动副 及球铰 及一条 u P 支链相联 设 O xyz 和 z 分 别 为 基 坐 标 系 及 动 平 台 坐 标 系 Yb z 1 2 3 4 为胡克铰 处 的局 部定坐 标 系 其 中 Yb 与 O xyz 系的姿态一致 轴矢量与各 胡克铰的定轴线 第一条轴线 矢量重合 轴矢量 垂直于轴矢量 Xb Z 轴矢量由右手定则确定 坐 标系 z i 1 2 3 4 随支链运动 Y 和 Z 轴矢量分别与各胡克铰的动轴 第二条轴线 及支链 杆矢量方向一致 轴矢量 x 依右手系原则同时垂直 于 和 坐标系 4 Za i 1 2 3 图 1 中未 示出 与 z i 1 2 3 平行 其原点为球铰 中 点 4 此外 坐标系 c 4 Zc 平行于系 图 1 Tri c ept 并联机构 2 Tri c ept并联机构逆运动学分析 2 1位置分析 由图 l知动平台坐标系 Y z 相对于基系 Oxyz 的姿态可 由绕 u P 支链胡克铰 两轴线 及 Y 的角位移o4 和04 描述 相应的姿态变换矩阵 R oP为 COS 0 42 si n 042 j c1 一 sin l cos 2 1 c os l c os 2 J 因 U P 支链 的运动学约束 动平台的位姿参数 应满足如下约束关系 f一厶 J f4 J 1 4 c os04l c os042 J 式 中 re 为动平 台中点 P 的位置矢量 为 U P 支 链位移 f4 转角 及 o4 可如下计算 4 lrel o4l arc tan 一 Ye zP o42 arc sin xe 4 将式 3 代入式 即可确定姿态变换矩阵 raf re R oerpa 4 ra ffz rb li RosfRBc 0 0 1 rbf 5 式中 为支链移动副位移 rb 为点 的位置矢量 ra rp 分别 为点4 在 Oxyz 系及 z 系中的 位置矢量 成为 Yu 相对于 Oxyz 的姿态变 换矩阵 a 为 Ci xc z 相对于 fYb f的姿态 变换矩 阵 其 中 为常值阵 R ea 可由支链胡 f c os0 2 0 sin0 2 1 RBCf l si n0 l si n0i2 c os0 l si n01l c os0 2 l 6 c o s0 1 si n Ot2 si n 0 l c os0 1 c os 0 2 由式 4 5 可得支链移动副位移为 re P f rbf i 1 2 3 7 f一 l ti美vi 8 l P rPaf bfl 令 ki 和 ki 为式 8 左侧矢量的三个分量 则 由 式 8 有 l arc tan k 2 kf3 2 arc si n k l 9 N 04l 2 f4 10 f 0 f4 COS si n 1 J7v l f4c os l C0S f4 sin l sin 一 si ngl COS042 l f4 sinO4l COs c os041 si n c os0 l COS 式 中 为点 P 的速度矢量 和 f4为 U P 支链的关节速度 借助于 U P 支链运动学 进一步得到动平台的 角速度矢量为 0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08 年 1 月 李剑锋等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 Tri c 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 33 将 va 投影至 Ya 及 Zai 轴 可得 锄 式中Xa Xc f R oc f 1 0 0 z z D 0 0 1 季 diag 一 心 f 善兰 c 4 链关节速度 和厶 问的 关系可表示为 将式 11 16 代入式 15 再分别点乘轴矢量 及 X b4 o42 4 t4z 4 Xb4 Zc 4 z 4 X b4 17 041 rp Yc 4 2 杀 将式 11 19 代入式 12 并整理 得 一 Yc 4 x R oprP f 4 z 4 Xb4 z 4 t4 Yc 4 zc 4 Xb4 再将式 1 3 20 代入式 14 有 叫 0 Zc f r 0 2 1 0 0 1 v a l l l Ip f2 1 I lI z J Q 1 4 x b4 Zc 4 J Y c 4 0JD f 4 一 z 4 X b4 z 4 14 Yc 4 zc 4 Xb4 雅可比矩阵与刚度矩阵 3 1雅可 比矩阵 非冗余驱动 Tri c ept 联机构的驱动器布位方式 可以有许多种 本文限于考虑如表所示 U PS 支链及 驱动器对称布位的 1 8 种冗余及非冗余方式 U P 支链 移动副为增置的冗余驱动关节 它们所对应 的雅可 比矩阵 1 2 18 的表达式亦在表中给出 表 l 8 种冗余及非冗余驱动方式及其雅可比矩阵 序号 方位符 d 驱动方式 雅可 比矩阵 表 中驱动器 的布位 方式 以驱动器所在 的轴线 来描述 如 Xb Xb Xb 表示 3 个驱动器分别布置在各 20 U PS 支链胡克铰的第一条轴线上 而雅可比矩阵的 相关元素 由式 21 确定 此外 U P S 支链胡克铰定 轴线的方位符 d 由数字 1 2 及 3 描述 d 1 表示 一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4 卷第 l 期 定轴线与定平台圆盘的周 向相切 d 2 表示定轴线 与定平台圆盘径 向一致相切 d 3 表示定轴线与定 平台圆盘的切向成 45 角 不 同驱动器布位方式下 的关节输入速度矢量 与动平 台线输 出速度 矢量之 间的映射关系可 一 般地表示为 J 1 2 3 18 22 3 2 刚度矩阵 设 及 分别为主动关节驱动力 矩 动 平台输出力和输出力矩 d sj d P 及 d Q 分别为主 动关节虚位移 动平台虚线位移及虚角位移 由虚 功原理有 dS y r ot d P 一 d Q 0 23 又由式 11 19 可得动平台角速度分量为 O x 缈 04 0 2yc 孚 二 f 4LXb4 X 4J Yc Xb4 J 4 X 一 z 4 Xb4 4 J c 4 f4 J c 4 X zc 4 Xb4 J 1 Xb4 X zc 4 Yc 4 J 4 4 一 4 b4 J c 4 z 4 J 14 Yc 4 X zc 4 Xb4 缈 Y o41Xb4 o42Y 4 Y t xb4 X 4 Yc 4 垒 2二 圣 生 圣 2 14 Yc 4 X zc 4 Xb4 J f4 4 X z 4 Yc 4 J c 4 J T4一 z 4 Xb4 J c 4 J T4 14 Yc 4 X zc 4 Xb4 OJz OJ z c 一 z z 生 墨 2二 圣 生 圣 墨 2 14 Yc 4 X 4 b z f4 4 X z 4 Yc 4 J z 一 z Xb J c Z Zc5 f4 J 4 X z 4 4 合并以上三式有动平 台角速度 缈的矩阵表达形式 缈 D 24 由式 24 有动平台虚线 角位移之间的关系 d Q ooAt D fpAt D dP 25 利用式 22 并将式 25 代入式 23 得 d尸一 d 尸一 D dP 0 26 进而有 F 一 一 D 0 27 转置式 27 得 JIF 一 Fo D LM o 0 28 设 为主动关节的刚度矩 阵 则关节驱动力 矩与虚位移间的关系可写为 F f K j d Sj 29 将式 29 代入式 28 有 D K j d Sj 30 再将式 22 乘 以时间微量 f后代入式 30 得 D Ji Kj dP Kj dP 31 式 中 Fo D 为考虑输出力矩效应的动平 台等 效输出力 为第 种驱动方式下描述动平台的等 效输出力与虚线位移之 间关系的刚度矩 阵 4驱动方式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结合具体示例分析对 比不同驱动方式对 Tri c ept 机构运动灵活度及刚度特性 的影响 机构的动 定 平台半径分别为 0 25 m 及 rb 0 6 m U PS 支 链伸缩极 限为 0 8 m 1 4 m i 1 2 3 U P 支链 伸缩不作 限制 此外 基坐标系的X 轴线过定平台 上第一条 U PS 支链的胡克铰 中心点 4 1灵活度 比较 根据式 22 令机构主动关节 的速度矢量的模 恒为 1 即 1 则有 J J 1 32 式 32 表明 当主动关节速度矢量 的模恒为 1 时 动平台线速度矢量末端分布在式 32 表示的椭球面 上 且在该椭球的长 短轴 向具有最大及最小的输 出速度 它们的量值分别等于长 短轴的长度 与 min 因此可采用 O j mi n o5 描述机构 的运动灵活度 图 2 19 为 18 种驱动方式下灵活度在机构位 置工作空间中断面 z 1 042 8m 上的分布 可以 看 出以下几点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08年1月 李剑锋等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 ept并联 机构性能 孥 图 17条件数倒数Dj16 图 18条件数倒数c rj17 图 19条件数倒数c rj18 35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6 机械工程学报 第44 卷第 1 期 1 U PS 支链胡克铰定轴线的布置方 向不影响 U PS 支链中主动关节均为移动副机构的运动灵活 度 此外 在 U P 支链增置冗余驱动器对机构运动 灵活度的影响也较小f图 6 7 12 13 18 19 2 胡克铰定轴线的布置方向对主动关节均为 转动副的非冗余驱动机构的运动灵活度影响显著 图 2 4 8 10 14 16 其中 对于驱动器均布 位于胡克铰定轴线的情形 运动灵活度按定轴线与 定平台圆盘周 向切线方 向重合 成 45 角 以及正交 的变化趋势而逐步减小 图 2 8 14 且当定轴线 与圆盘周向切线正交时 运动灵活度降为 0 图 8 对于驱动器均布位于胡克铰动轴线的情形 运动灵 活度按定轴线与定平台圆盘的周向切线方向重合 成 45 角以及正交的变化趋势而逐步增大 图 4 10 16 当定轴线与圆盘周向切线重合时 运动灵 活度为 0 图 4 嘣 3 UP 支链增置冗余驱动器后 可明显提高表 中各种 U PS 支链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机构的运动 灵活度 并可避免表 中序号 3 及序号 7 对应的非冗 余驱动方式出现的运动奇异 图 4 5 8 9 4 2 刚度 比较 由式 3 1 知 刚度矩阵 的最大 最小特征值 i 对应于机构的最大与最 小刚度 可采用 及 作为描述机构刚度特性指标 图 20 55 所示为表所示 18 种驱动方式下个刚 度指标 及 在机构位置工作空间中截面上的 分布 可 以看出以下几点 1 U P S 支链胡克铰定轴线的布置方向以及在 U P 支链中增置冗余驱动器不影响主动关节均为移 动副机构的最小刚度 图 29 31 4 1 43 53 55 定轴线的布置方向不影响机构的最大刚度 图 28 40 52 但在 u P 支链中增置冗余驱动器后可以较大幅度 提高机构的最大刚度f图 28 30 40 4 1 52 54 主一126c 7 1 i t 舍 主 菖 毒 最 略 图20最大刚度 1 ax 图21 最小刚度 1IIli 图22最大刚度 nax 禽 舍 菖 暑 置 嘣 7 72 03 68 0 鹱 嘣 2 g 弓 嗣 置 略 图24最大刚度 图 25最小刚度 血 图26最大刚度 ax 图27最小刚度 IIli 图 28最大刚度 一220 q v q2 主1 856 1 854 1 852 1 850 鹕 略 图 30 最大刚度 图 3 I最小 刚度 i 2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08 年 1 月 李剑锋等 驱动器布位 及冗 余驱 动对 T ri c ept 并联机构性 能的影 响 图47 最小刚度 l 4 图48 最大刚度 l 5 ax 图49 最小刚度 l 5min 3 7 宇 越匠 瑶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8 机械工程学报 第 44 卷第 1期 640 6 20 童600 5 80 560 菱 50 240 堪 图 50最大刚度 16一 图 51 最小刚度 1 图 52最大刚度 17 i 2 15 点 2 10 垂 遴 堪 图 53 最小刚度 1 图 54最大刚度 18 图 55最小刚度 18l Il i f2 胡克铰定轴线的布置方向对主动关节均为 转动副的非冗余驱动机构的最大刚度影响相对较小 f图 20 32 44 24 36 48 但对最小刚度影响 显著f图 2I 33 45 25 37 49 其中 对于驱 动器均布位于胡克铰定轴线的情形 最小刚度按定 轴线与定平 台圆盘周向切线方 向重合 成 45 角 以 及正交 的变化趋势逐步减小f图 2 I 33 45 且当 定轴线与圆盘周向切线正交时 最小刚度 降为 0f图 33 机构处于不可控状态 对于驱动器均布位于胡 克铰动轴线的情形 最小刚度按定轴线与定平台圆 盘的周向切线方向重合 成45 角以及正交的变化 趋势而逐步增大 图 25 37 49 当定轴线与圆盘 周 向切线重合时 最小刚度为 0r图 25 3 u p 支链增置冗余驱动器后 可 明显提高各 种 U PS 支链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机构的最小刚度 r图 2 1 23 25 27 33 35 37 39 45 47 49 s z 减小机构最大与最小刚度之间的量值差异 r图 22 23 26 27 34 35 38 39 46 47 50 511 获得较为一致的刚度分布 此外 还可避 免表中序号 3 及序号 7 对应的非冗余驱动方式出现 的刚度奇异f图 25 27 33 35 另外 还对其他参数组合的Tric ept并联机构进 行了分析f限于篇幅 结果未列出 其运动灵活度 及刚度特性亦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5 结论 1 U PS 支链胡克铰定轴线的布置方 向以及在 U P 支链中增置冗余驱动器对 U PS 支链 中主动关节 均为移动副机构的运动灵活度影响很小 对最小刚 度无影 响 而定轴线的布置方向也不影响非冗余驱 动机构 的最大刚度 但增置冗余驱动器后可较大幅 度提高机构的最大刚度 2 胡克铰定轴线 的布置方 向对主动关节均为 转动副 的非冗余驱动机构 的最大刚度 影响相对较 小 但对最小刚度及运动灵活度影响显著 其中 对于驱动器布位于胡克铰定轴线的情形 最小刚度 及运动灵活度按定轴线与定平台圆盘周向切线方向 重合 成 45 角以及 正交的变化趋势而逐步减小 且当定轴线与圆盘周向切线正交时 最小刚度及运 动灵活度均 降为 0 对于驱动器均布位于胡克铰动 轴线的情形 最小刚度及运动灵活度按定轴线与定 平 台圆盘 的周向切线方 向重合 成 45 角 以及正交 的变化趋势而逐步增大 当定轴线与圆盘周向切线 重合时 最小刚度及运动灵活度 皆为 0 3 u P 支链增置冗余驱动器后 可显著提高表 中各种 U P S 支链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机构的运动 灵活度及最小刚度 减小最大与最小刚度之间的量 值差异 提高刚度分布 的一致性 并可避免表 中序 号 3 及序号 7 对应的非冗余驱动方式出现 的灵活度 及刚度奇异 综上可 以看出 冗余驱动对 U PS 支链主动关节 均为移动副的 Tri c ept 并联机构的灵活度与刚度影 响较小 但可显著改善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机构的 灵活度及刚度特性 因此可在 U P S 支链主动关节均 为转动副的机构中 通过增置冗余驱动器的途径获 得较佳的机构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1 SIC IL IA N O B The tri c ept robot i nverse ki nem ati c s 维普资讯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08 年 1 月 李剑锋等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 Tri c ept 并联机 构性能的影响 39 m an i pu l abi l i ty anal y si s and c l o sed l o op d i rec t k i n em ati c s al gori thm J R oboti c a 1 999 1 7 2 437 445 2 ZH A N G D G O SSE L IN C M K i netostati c anal ysi s and desi gn opti m i zati on of the Tri c ept m ac hi ne tool fam i l y J A S M E J o f M an u fac turi ng Sc i enc e and E ng i n eeri n g 2002 1 24 3 725 733 3 C ac c aval e F SIC ILIA N O B V IL LA N I L The Tri c ept robot dynam i c s and i m pedanc e c ontrol J IE EE A SM E Trans on M ec hatroni c s 2003 8 2 263 268 4 L I Ji an feng W A N G Ji nsong Inverse ki nem ati c and dy nam i c anal ysi s of a 3 D O F paral l el m ec han i sm J C hi nese Journal of M ec han i c al Engi neeri ng 2003 16 1 5 4 5 8 5 5 B A D ESC U M M A V R O ID IS C W orkspac e opti m i zati on of 3 l egged U PU and U PS paral l el pl atform s w i th joi nt c onstrai nts J A SM E J M ec h D esi gn 2004 1 26 1 2 9 1 300 6 JO SH I S T SA I L A c om pari son study of tw o 3 D O F p ar al l el m ani pu l ators on e w i th three an d th e o th er w i th four suppos i ng l egs J IE EE Trans on R oboti c s an d A utom ati on 2003 1 9 2 200 209 7 x I F Z H A N G D X U Z et a1 A c om parati ve study on tr i pod uni ts fo r m ac hi ne tool s J Int J of M ac hi ne Tool s and M anufac ture 200 1 43 3 72 1 730 8 8 H U A N G Ti an LI M eng Z H A O X i nm ei et a1 C onc eptual desi gn and di m en si o nal syn th esi s o f a 3 D of m od u l e of th e T ri V ari ant a no vel 5 D of rec on fi g ur ab l e h yb ri d ro bots J IE EE T rans on R oboti c s an d A utom ati on 2005 21 3 449 456 9 LI M eng H U A N G Ti an M E I Ji angpi ng et a1 D ynam i c formu l ati o n an d p erformanc e c o m pariso n o f th e 3 D O F m odu l es o f tw o rec o nfigurabl e P K M th e T ri c ept a nd th e Tri V ar i ant J A SM E J M ec h D e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