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2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2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2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2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三生物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动2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动测试题1一、选择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某池塘中的所有鱼b在有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上侵入的其他杂菌c可可西里草原上的藏羚羊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4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5(2011重庆卷,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6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都为710岁b种群和都为110岁c种群为01岁,种群为67岁d种群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7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率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8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9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下列现象体现该观点的是()a农业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10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丁、乙、丙、甲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丁、乙11.(2011南京二模)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1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13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14(2011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5(2011盐城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16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17(2010山东理综,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18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19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20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二、非选择题21请根据右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若出现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3)曲线和曲线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点后,增长速率为0。(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点后进行,原因是_。22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_相等。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_;标记物不能_,否则可能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1张50 cm50 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两项)_。(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2丙100.128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用显微镜定期测定甲、乙、丙三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分别对应的试管是。23(2010东城区质检)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24(2011江苏卷,26)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cbbcc ccdab bbbab bcbbd21(1)(2)cd(3)曲线一定(4)f(5)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22(1)概率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过分醒目(2)取样方法、样方位置、样方的代表性、样方面积等的不同(至少两点)(3)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甲、乙、丙23(1)样方随机取样(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要求:画成“s”型曲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24(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解析(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ab段无乙醇产生,故在ab段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随着培养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