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装潢说甲醛PPT课件.ppt_第1页
家庭装潢说甲醛PPT课件.ppt_第2页
家庭装潢说甲醛PPT课件.ppt_第3页
家庭装潢说甲醛PPT课件.ppt_第4页
家庭装潢说甲醛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3家庭装潢说甲醛 第一课时甲醛的结构 性质 用途 1 2 资料一 室内装修中的污染 近年来 室内装修引发污染的事件越来越多 某些新装修的居室内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 使人的眼睛流泪 鼻腔和喉咙感到不适 严重时引起中毒 其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例如 中密度板和胶合板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甲醛树脂作为黏合剂 如果黏合剂的质量和使用不符合标准 这些板材会在室内长期连续释放出甲醛 当遇热和潮解时释放量更大 3 资料二 不同浓度甲醛对人体的影响 4 注意甲醛含量别把 杀手 穿在身 九成服装未标甲醛含量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 每千克外衣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毫克 内衣不超过75毫克 童装不得超过20毫克 笔者走访了多家服装商店 发现在服装的成分吊牌中 有9成的服装吊牌上没有标明甲醛含量这一指标 但为什么许多服装面料都要使用甲醛呢 原来由于甲醛防腐能力特别强 为了使服装能达到防皱 防缩 阻燃等效果 或为了保持印花 染色的耐久性以及改善手感 都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 5 据介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防皱服装或免烫衬衫 大多都使用了含甲醛的助剂 穿着时可能释放出甲醛 有些服装厂家为提高产品质量 曾放弃使用含有甲醛的助剂 但目前能这样做的企业还很少 对付甲醛四招一看 尽量不要购买进行过抗皱处理 免烫 漂白过的服装 尽量选择小图案 而且图案上的印花不要很硬的服装 二闻 闻闻服装上是否有特别浓重的刺激气味 三洗 甲醛往往比较容易溶于水中 买回服装后 最好先用清水充分漂洗 不要迫不及待穿新衣 四疗 穿上新衣后 如出现皮肤过敏 情绪不安 饮食不佳 连续咳嗽等症状 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6 甲醛的物理性质 甲醛又名蚁醛熔点 92 沸点 21 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35 40 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 用于浸泡生物标本 7 甲醛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CH2O 比例模型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HCHO 醛基 CHO COH 8 甲醛的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中氢原子活泼 易被氧化成羧基 碳氧双键中不稳定键易段裂发生加成反应 9 银镜反应 试剂 甲醛溶液 银氨溶液银氨溶液的配制 反应条件 水浴温热 1mL2 AgNO3 2 稀氨水 直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3滴甲醛 试剂的加入量和加入顺序 检验醛基的常用方法 工业制镜的反应原理 水浴温热 边振荡边滴加 实验现象 试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10 AgNO3 NH3 H2O AgOH NH4NO3 HCHO 2Ag NH3 2OH Ag2O 4NH3 H2O 2Ag NH3 2OH 3H2O HCOONH4 2Ag 3NH3 H2O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弱氧化剂 11 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 不能长时间放置 试管必须洁净 上述实验必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试管上的银镜可用稀硝酸洗涤 实验中应注意 12 试剂 甲醛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 反应条件 直接加热至沸 2mL10 NaOH 2 CuSO44 8滴 振荡 检验醛基的常用方法 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甲醛溶液0 5mL 加热至沸 试剂的量和加入顺序 实验现象 有红色沉淀产生 注意安全 13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CuSO4 Na2SO4 Cu OH 2 结论 CHO 醛基 有还原性被氧化剂氧化成羧基 COOH 氧化反应 有机物分子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弱氧化剂 红色 14 甲醛的还原反应 与H2的加成反应 结论 CHO具有弱的氧化性可以被还原成 加氢 醇羟基 OH 还原反应 有机物分子加氢反应 还原反应 15 甲醛的用途 杀菌防腐 用福尔马林来浸制生物标本 农业上用0 1 0 5 的稀甲醛溶液来浸种 给种子消毒制造塑料 如酚醛塑料 聚甲醛等 应用于合成纤维工业 制革工业等 16 乙醛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C2H4O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H3CHO 醛基 CHO COH CCH O H H H 17 乙醛的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小沸点20 8 易挥发能跟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18 化学性质 1 易燃烧 2 CH3CHO 2Ag NH3 2OH 水浴加热 CH3COONH4 2Ag 3NH3 H2O 银镜反应 3 CH3CHO 2Cu OH 2CH3COOH Cu2O 2H2O 19 醛基中碳氢键较活泼 能被氧化成相应羧酸 1 醛的重要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小结 醛基中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 被H2还原为醇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O 20 如何区别这三种溶液 新制的Cu OH 2 CH3CH2OHCH3CHOCH3COOH 2H 2H O CH3CH2OH 无现象 CH3CHO 加热煮沸 产生红色沉淀 CH3COOH 蓝色沉淀消失 21 1 判断下列哪些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乙烯 甲烷 苯 乙酸 甲苯 乙醛 葡萄糖 SO2 H2S 裂化汽油 2 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 乙醛 乙酸 甲酸四种无色液体 新制的Cu OH 2 知识运用 22 3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 CHCH2CH2CH CHCHCH3O若要检验出其中的碳碳双键 其方法是 先加足量的银氨溶液 或新制的Cu OH 2 使醛基氧化 然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 或溴水 检验碳碳双键 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 或溴水 褪色 23 银镜反应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须用新配的银氨溶液 配银氨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 水浴加热 加热时不能震荡或摇动试管 24 1 配制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 在2ml10 NaOH溶液中滴入2 CuSO4溶液4 8滴 振荡 2 乙醛的氧化 在上述蓝色浊液中加入0 5ml乙醛溶液 碱必须过量 加热至沸腾 与新制的Cu OH 2注意点 25 醛基中碳氢键较活泼 能被氧化成相应羧酸 1 醛的重要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小结 醛基中碳氧双键发生加成反应 被H2还原为醇 氧化反应 乙醇分子中脱去两个氢原子 氧化成乙醛 去氢氧化 甲醛分子中得到一个氧原子 被氧化成甲酸 加氧氧化 还原反应 甲醛与氢气生成甲醇 加氢还原 26 中新网3月15日电据北京日报报道 昨天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发布特别警示 2004年北京地区检测的千户新装修家庭中 甲醛超标的占60 最高一户超标达7倍之多 根据检测数据分析 目前家庭中的甲醛主要有四个来源 一是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 细木工板 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 二是人造板家具 布艺家具和厨房家具 三是含有甲醛成分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 特别是不合格的白乳胶和涂料 四是室内装饰纺织品 包括床上用品 墙布 墙纸 地毯和窗帘 按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每立方米室内空气中甲醛释放量不得大于0 1毫克 一旦甲醛超标 人们就会出现嗓子不适 痰多有血 眼睛流泪等症状 去年千户家装六成甲醛超标小心 病 从房入 27 2 醛基的检验 小结 哪些有机物中含有 CHO 怎样检验醛基的存在 醛 HCOOH HCOOR 葡萄糖 麦芽糖 28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介绍 目前甲醛已从可疑致癌物上升为第一类致癌物质 专家也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甲醛会引发鼻咽癌 鼻腔癌和鼻窦癌 甚至白血病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 装修时要按照国家标准选择无污染或者少污染有助于健康的产品 尽量选用无毒 少毒 无污染 少污染的施工工艺 使用人造板材锯口处 应涂以涂料 使其充分固化 以防止板材内的甲醛散发 装修后若发现甲醛污染应及时治理 除开窗通风外 还应在室内种植吊兰 芦荟 绿萝等植物 或是使用具有一定吸附作用的空气净化器 以降低甲醛浓度 29 醇与醚 醇 R OH 醚 R O R 饱和一元醇 CnH2n 1OH n 1 R 烷基 CnH2n 2O n 1 分子通式 代表物 乙醇 CnH2n 2O n 2 分子通式 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醇与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C2H5OH与CH3OCH3 甲醚 CH3CH2CH2CH2OH 丁醇 与C2H5OC2H5 乙醚 30 羧酸与酯 饱和一元脂肪酸 CnH2n 1COOH n 0 R 烷基 CnH2nO2 n 1 分子通式 代表物 乙酸 酯 RCOOR R 烷基 CnH2nO2 n 2 分子通式 代表物 乙酸乙酯 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 密度小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低级酯作溶剂或做饮料和糖果的水果香料 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与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CH3COOH与HCOOCH3 甲酸甲酯 CH3CH2CH2COOH 丁酸 与CH3COOCH2CH3 乙酸乙酯 31 硝酸等无机酸与醇反应生成酯 硝酸酯R O NO2C2H5O NO2硝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