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 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选练: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九课时导学案、【知识网络图一】闲情逸致及对隐逸生活的倾羡表现远大志向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思乡怀亲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个人迟暮飘零之感山水田园诗表达将士们建功报国的决心和气概边塞征战诗表达淳朴、真挚的情谊怀古咏史诗寄托亡国之痛、故国之思送行惜别诗对黑暗现实不满,批评、讽刺统治者感情、观点、态度表达多种复杂感情羁行役旅诗内容、题材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寄赠诗抒发物是人非、世事变迁、兴亡交替、繁华易逝的感慨宫词、闺怨诗讽喻诗怀古伤今,讽喻时事。羁旅愁思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题画诗身世之感、际遇之悲即事感怀诗抒写离愁别恨爱情相思、怨情咏物言志诗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富有理趣。高洁情操,崇高人格,对高尚品格的赞美。积极开朗,豁达乐观,豪迈动人之情【篇章知识网络】内容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2)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表现远大志向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4)表现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及对隐逸生活的倾羡(5)表现政治失意后陶醉大自然的欣喜之情及其它独特感受。(6)思乡怀亲和怀念古人之情(7)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迟暮飘零之感(8)寄托亡国之痛、故国之思(9)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10)表达淳朴的情谊,喜悦的心情。(11)表达多种思想情感边塞征战诗(1)表达将士们建功报国的决心和气概。(2)表现戍边将士不畏边塞艰苦,勇于献身的壮志豪情。(3)歌咏边塞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抒写离愁别恨。(4)反映将士们怀土思家的情绪。(5)同情戍边战士,批评朝廷的用人不当。(6)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7)表现巩固边防的决心和功业未建、征夫思乡,有时还有不被重用的焦虑等复杂矛盾的心情。怀古咏史诗(1)借写古人,或慨叹世无知音,不被赏识而壮志难酬,或慨叹壮志难酬而生隐逸之情。(2)借写史事倾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3)借写古迹,怀念古人,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4)抒发物是人非,世事变迁,兴亡交替,繁华易逝的感慨,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5)怀古伤今,讽喻时事。(6)表达多种复杂感情。 送行惜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感情缠绵婉曲。(2)分别时的积极开朗,豁达乐观,豪迈动人的情绪。(3)惜别情中充满诗情画意,或意在向往,或意在挽留。(4)惜别中有一种淡远的意境,一种闲适淡泊的情怀。(5)没有惜别之意,或表达式微之感,抒写浓浓乡愁。(6)惜别中透出身世之感与际遇之悲。(7)题为送别,实为告别故乡,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羁行役旅诗(1)道路辛苦,旅途的孤独和思家念远等羁旅愁思(2)抒写诗人的际遇,除表达羁旅惆怅、思亲怀乡,还蕴蓄着对社会和人生的一些感慨。(3)羁旅愁思与忧国愁绪相结合(4)漂泊中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5)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寄赠诗(赠友诗)(1)表达朋友间的真挚友情(2)表现自己同情知友和忧时愤世哀时忧国之情(3)写自己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4)表达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宫词、闺怨诗(1)写爱情相思(2)望远怀人(3)反映人民的厌战情绪。(4)表现宫女的怨情。(5)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6)表现少女的惜春之情(7)自伤身世,抒发英雄暮年的感慨讽喻诗(1)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2)形容人间的势利(3)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4)抒写不遇之感题画诗(1)写得逼真传神富有情趣,表达喜爱之情。(2)反映诗人的爱国思想。(3)表现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4)揭露现实黑暗,抨击丑恶现象。(5)反映隐居生活,流露隐逸之情。(6)借咏画中景物来自明心志(7)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富有理趣。(8)阐述艺术理论,评论画家画品即事感怀诗(1)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2)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闺怨诗、离别诗)(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5)反映离乱的痛苦。(6)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远大报负。(7)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咏物言志诗(1)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崇高的人格及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2)讽刺现实生活中的得志小人、世俗小人。(3)寄托渴念亲朋故旧的感情。(4)表达自己孤寂傲世、超凡脱俗的情趣。(5)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6)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二、【具体问题阐释】44、做好“评价作品(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工作,应要关注哪两个问题?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工作应要把重点放在那个问题上?“评价”,是指评定某个对象价值的高低。而要做好“评价作品(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工作,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是什么”,即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这就要理解古代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什么感情,体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和态度。严格地说,这个问题不是“评价”的层面,但可以说它却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说,如若不知道作品(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怎么去“评价”它呢?二是“怎么样”,即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怎么样的。这就要对它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判断、评说,指出它们价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但从近些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来看,考查“是什么”的时候居多,考查“怎么样”的时候鲜少。也就是说,严格意义的“评价”试题在高考试卷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还出现不多。因此,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复习备考还是要把重点放在“是什么”的问题上,即放在如何去理解、分析、概括诗歌的基本内容、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上。歌(或作品)的思想内容呢?请看教材在“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这一节中的具体说法:“他在许多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李白“写了不少歌颂游侠的诗”,诗中的“狭义行为”,“慷慨无私的精神”,“不甘心过白首儒生寂寞生活的性格作风,都和他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不愿屈己干人的性格,以及功成不受赏的高尚品德,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他抱着种种的理想和幻想来到长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但是,当权的宦官外戚等等人物却暗中对他谗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他写了不少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悲愤声中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李白“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李白对国家的强大统一非常关怀,他像盛唐边塞诗人一样,对保卫祖国边疆曾经作过热情的歌颂”,“但是,到天宝年间,唐统治者穷兵黩武,不断向吐蕃和南诏用兵,发动战争他前后写了好几篇诗反对这种不义的战争”。这一节的对李白诗歌内容的概括表述是:“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政治上的远大抱负,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权贵势力,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表现。这些思想内容,错综交织地贯穿着他的优秀作品。”教材在讲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时,按白居易自己给他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的分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重点讲了价值最高的讽喻诗的三个特点,即一是反映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二是对统治阶级的“荒乐”以及与此密切关联的多种弊政进行揭露;三是爱国主义思想。从以上高校教材中专家们对李白、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的讲析可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应包括我们常说的题材、内容、主题(志向、情感、道理、思想、主张、观点)等要素,而主题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2)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或事物的一些看法。它实际上和上边所述的诗歌的主题(或说主旨,或说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一个是就作品说,一个是就作者说)。我们也常说思想内容,思想感情,思想观点等等,可见它们本就是交叉在一起的,思想和观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为了和高考考试说明一致,也为了我们学习上的方便,我们还是把它们分开来说,即分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46、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诗歌,有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或说是接近的;同一首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可能是多方面的;同一首诗歌,因角度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名称。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举例说明。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的。这就说明古代诗歌鉴赏的复杂性。第一种情况很好理解,如思乡之情,山水诗中有,边塞诗中有,送别诗中有,羁旅行役诗中也有等等。第二、第三种情况,如刘长卿的登余干古县城:“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这首诗,唐诗鉴赏辞典中的分析如下。唐代饶州余干县,即今江西余干。“古县城”是指唐以前建置的余干县城。先秦时,其地名作余汗,因境内余水、汗水得名,为越国西界城邑,在安仁江(即今江西境内信江)西北,安仁江上游属楚国,故诗中云“楚水西”。汉代置余汗县,隋代正名为余干县。唐代迁移县治,这个旧县城逐渐荒落。刘长卿这诗是登临旧县城吊古伤今之作,在唐代即传为名篇。这荒落的古城也随之出了名,后有称之“白云城”的,也有修建“白云亭”的,都是附会刘诗而起。刘长卿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诗人被贬谪,是由于为官正直不阿而遭诬陷,因此他深感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污浊。现在他经历的这一地区,又刚刚经过军阀战乱,触处都见战争创伤,显出国家衰弱、人民困苦的情状,使诗人更加为唐朝国运深忧。这首即景抒情的诗篇,就包蕴着这种感慨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这是一座小小的山城,踞高临水,就象塞上的孤城,恍惚还象先秦时那样,矗立于越国的西边。它太高了,仿佛跟空中白云一样高;也太荒凉了,似乎亿万斯年就没人来过。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掩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见乌鸦在城头啼叫。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在这荒寂的世界中,诗人想起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古城沧桑,不就是“陵谷变”吗?诗人深深感慨于历史的变迁。然而无知的鸟儿不懂得这一切,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这首诗,即景抒情而又不拘泥历史事实,为了突出主旨,诗人作了大胆的虚构和想象。这城废弃在唐初,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形容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出于这样的构思,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点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旧说十月之交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中激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造成陵谷灾变,以至“民莫不逸”。结合前三联的描述,可见这里用的正是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方东树评此诗曰:“言外句句有登城人在,有诗人在,所以称为作者。”(昭昧詹言)中肯地指出了这诗的艺术特点。(倪其心)由倪其心老师鉴赏分析可知,刘长卿的登余干古县城的题材和内容,可以看成是怀古诗,可以看成是山水诗,可以看成是即景抒情诗,可以看成是政治抒情诗等等;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可以说有怀古伤今之情,有忧国忧民之情,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等等。为什么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说法呢?主要是因为角度不同。我们举这个例子意在说明诗歌鉴赏的复杂性。我们下面的分类也好,分析也好,往往采用比较一般的传统的观点,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从具体诗作出发,要注意从多角度看问题。47、山水田园诗是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田园诗中“景”“情”之间常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经常说山水田园诗,实际上山水诗与田园诗还是有区别的。山水诗自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山水诗以大自然中的山水为描写对象,而田园诗以田园风光和农人生活为描写对象。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尽管山水诗与田园诗在描写对象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写景诗,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且在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因此,人们习惯上往往把它们说到一块儿。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山水田园诗中“景”“情”之间常有怎样的关系呢?一般的,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当然,这都是一般情况,还有以乐写哀和以哀写乐的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48、山水诗中表达的多种思想情感一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止一种。读诗时我们要注意领会诗人在诗中表现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例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练一练8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1)_。(2)_。49、边塞征战诗中表现巩固边防的决心和功业未建、征夫思乡,有时还有不被重用的焦虑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