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民族乐器的学习小贴士.doc_第1页
几种民族乐器的学习小贴士.doc_第2页
几种民族乐器的学习小贴士.doc_第3页
几种民族乐器的学习小贴士.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种民族乐器的学习小贴士:琵琶它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由唐代时的木拨弹,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著名独奏乐曲有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别看它名头很大,其实琵琶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因为它是民族乐器中少有的配有“儿童琴”的乐器。琵琶分儿童琵琶和正常规格的琵琶,9周岁以下一般用儿童琵琶,这种小型号的乐器便于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手臂、手指学习掌握。学习琵琶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也可以转学较为冷门的阮、柳琴、月琴等弹拨乐器,有了琵琶学习的基础,再学这类冷门乐器时上手很快。 古筝传统上,筝主要用作器乐合奏或伴奏民间说唱音乐等。筝因弦线不同(丝弦、金属弦)而音色有纯朴、典雅和清脆、明快之分,筝的表现层次独特而丰富,从古典优雅及至激烈高亢的风格都善于表达,技巧多样,韵味浓郁。著名独奏乐曲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庆丰年及战台风等。它是目前最热门的民族乐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300万人学筝,考级人数仅次于钢琴。有人说,学习古筝“好看,好听,好学”。“好看”在于古筝的造型具备民族乐器特有的流线美和古韵美,弹奏时姿态优美。“好听”是指古筝音质上和手法上的出色表现力,不论是慢板的古典悠扬还是快板的气势磅礴,古筝都能用21根琴弦完美呈现。“好学”是指古筝容易入门,五声音阶易掌握,即使初学者也能拨弄出简单的旋律,不像一些西式乐器,需要一定的技巧方能发出优美声音。当然,真正要进入古筝的世界,绝对不会很容易,“好学”也仅指入门相对容易而已。二胡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它音色甜美、具高难度技巧、表现力丰富,并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和独奏乐器。著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协奏曲有长城随想等。有人称它是民乐中的小提琴,可想而知,它学起来一点也不简单。二胡是最能代表江南丝竹韵味的乐器,也是民乐中最难掌握好的乐器,很多学二胡的琴童家长笑言:孩子拉二胡的声音和动作都跟锯木头差不多。学习二胡的难度在于它不像钢琴、扬琴有固定的位置标明音高,二胡必须依靠听觉和手指来控制音高,因而音准的要求不易达到,对孩子的辨音能力提出了考验。初学二胡的小琴童可以根据手指和手臂的长度调节千斤线,使之适合自己的位置、高度,极大地扩展了学习范围和学习年龄。和琵琶一样,学习了二胡,孩子再转学高胡、京胡、板胡都较为容易,为孩子开拓了更广阔的音乐天地。 扬琴扬琴又名蝴蝶琴、扇面琴、打琴。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几百年以来,扬琴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特别在民间器乐合奏中,如广东音乐、潮州弦诗、江南丝竹、客家汉乐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扬琴因其具有清脆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以至各种的节奏型,功用甚广,故常用于合奏及伴奏。传统乐曲有龙船、苏武、将军令等。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常用的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常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和古筝一样,扬琴也是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上手的乐器之一。一般来说,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就能让孩子演奏几首小曲,可以在家里自娱自乐了。如果认真学习三年五载,能达到七八级的程度。和钢琴一样,扬琴只要找准地方就能弹出音高来,所以初学扬琴非常迅速,但要达到精通就需要花费精力和苦练了。竹笛、唢呐等吹奏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梆笛(短膜笛)主要流传于北方,演奏风格音调高亢明亮,节奏活泼跳动,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特长。著名独奏曲有五梆子、喜相逢、荫中鸟等。 曲笛(长膜笛)主要流传于南方,演奏风格音调浑厚圆润,柔美流畅。旋律进行往往呈波浪起伏,节奏平稳舒展,在演奏上以用气的技巧为特长。著名独奏曲有鹧鸪飞、三五七、姑苏行等。 和西洋乐的吹奏类乐器一样,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