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49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49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49 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49 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49 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沅弟所批雪信稿,有是处,亦有未当处。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滇”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 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 “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注】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3分) 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吾家亦盈时矣。 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 b c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 “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3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铨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且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昔胪朐河之战,五将不还,奈何轻出塞。为今计,不必征兵四方,但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以固吾圉,厚抚北关以树其敌,多行间谍以携其党,然后伺隙而动。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因请发帑金,补大僚,宥直言,开储讲,先为自治之本。又言:“李如柏、杜松、刘珽以宿将并起,宜责镐约束,以一事权。”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复上疏言:“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削无已,驱之使乱。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臣殊不得其解。”铨疏皆关军国安危,而帝与当轴卒不省。珽、松败,时谓铨有先见云。熹宗即位,出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不听,曰:“祸始此矣。”天启元年三月,沈阳破,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宁,以壮声援。疏甫上,辽阳被围,军大溃。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铨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事闻,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注:朘(jun):剥削的意思。 (选自明史张铨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多行间谍以携其党 携:带领 c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 藉:借助 d臣殊不得其解 殊:很,甚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突骑野战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b因请发帑金 不如因善遇之c与瓦砾粪土何异 失其所与,不知d乃发帑之请 三五之夜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铨有远见的一组是( )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 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 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 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 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荫战败身亡后,杨镐提议四路出兵,但遭到张铨的反对,张铨认为目前要做的是加强边界的防守,厚抚北关的人民。b面对有关官员加重赋税的提议,张铨明确表示反对,但得不到重视,对此张铨很不理解。c张铨嫉恶如仇,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得罪皇帝与大臣冒死上奏,被俘之后仍然坚贞不屈,最终上吊自杀。d天启元年三月,沈阳沦陷后,张铨上书请求支援,无奈奏疏刚送上去,辽阳就被围,张铨毅然坚守辽阳,直至城破被俘。13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4分)译文: (2)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3分)译文: (3)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削无已,驱之使乱。(3分)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也,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6下列句子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效:学习 b尝辍业投笔叹曰 辍:停止 c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除:罢官 d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直:报酬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沛公军霸上 c既来之,则安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8下列句子中与“卿弟安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d申之以孝悌之义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蓄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注释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傅嘏(g),字兰石。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全军之长策也 全:保全 b.是以相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 引:率领 d.谢之不暇 谢:推辞11.下列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 )(3分) 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 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伐吴失败而归,司马师未听兰石之谏,愿承担全部责任。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唯有监军司马昭被削了爵位。 b.陈泰请司马师下令把雍州和并州的军队合并在一起,司马师答应了他的请求。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还未及作战,军队就“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但司马昭杀司马王仪是因为王仪做事太荒谬。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4分) (2)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4分)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4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5分)译: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狱中杂记 方苞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有删节)注释同官:同官县,在陕西。谳:审判定案。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情:案情b无罪者罹其毒 罹:遭受c寝食违节 节:常规d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易:改动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寄蜉蝣于天地c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赂秦而力亏 d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受到牵连被关进牢房。为这件事,作者为此感慨不已,广泛询问,可见其同情心。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d狱中杂记是方苞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如刑部老胥家中有许多假的印章,当然也有很多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2)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注】帑:t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具:准备c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尝终日而思矣c吾令汝为贷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d公乃持砝码语章曰今君乃亡赵走燕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对面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3分)(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3分)(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4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众有罪,已前系 系:关押。b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 培:加高。c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阳:假装。d帝贷诸将罪 贷:惩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光弼遣穴地颓之 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不如起军逼之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b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c李光弼率兵入太原后,借助诏书的威力巧妙地杀掉了向来傲慢无礼的侍御史崔众,从而得到了兵权。d李光弼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5分)(2)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5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3题。养 才苏洵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奈何以朴小道加诸其上哉?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而必自纵以为此者,乃上之人之过也。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责之丛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今我绳之以法,亦已急矣。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胡、南走越耳噫!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及其不幸一旦有边境之患,繁乱难治之事而后优诏以召之,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而已耶?周公之时,天下号为至治,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称职。当是时,虽有奇杰无所复用,而其礼法风俗尤复细密,举朝廷与四海之人无不遵蹈,而其八议之中犹有曰:“议能者。”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四夷未尽臣服,卿大夫士未皆称职,礼法风俗又非细密如周之盛时,而奇杰之士,复有困于簿书、米盐间者,则反可不议其能而恕之乎?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或曰:“奇杰之士有过得以免,则天下之人孰不自谓奇杰而欲免其过者?是终亦溃法乱教耳。” 曰:“是,则然矣。然而奇杰之所为,必挺然出于众人之上,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以赎其过。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而真奇杰者出矣。” (节选自苏洵文集)【注释朴:小木,喻凡庸之才。上之人:高位之人。八议:指朝议。贳(sh):赦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事:从事b无事之时既不能养 养:供养c丰爵重禄以结之,则彼已憾矣憾:遗憾d况当今天下未甚至治治:太平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无使为刀笔吏所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而责其成绩,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作者阐述养奇杰的“必要性”的一组是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故不待放恣而后为乐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而已耶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是终亦溃法乱教耳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奇杰之士自负而常冒犯法律,甚至触犯刑法,但是他们也能做到翻然自新,所以不能让他们拘泥地执行礼法,因为他们不是凡庸之才。b现在对待奇杰之士不仅不养,还用法律约束制裁他们,已经算逼迫了,逼迫他们而不停止,随着又用上刑法,那他们只有往北跑向胡地、往南奔向南越了。c所谓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就是要他们拥有特殊权力、最高的爵位、优厚的俸禄,这样就不用急时抱佛脚,国家有难时也不必用优厚条件下诏书去召集英材了。d从客观上说,现在四方异族未完全臣服,外部环境不好;内部人员不是都很称职,礼法风俗也不是很细密,这时应该更加重视选拔英才并原谅他们的过失。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4分)(2)周公之时,天下号为至治,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称职。(2分)(3)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4分)试卷答案1.2.9b携:离间。10da.连词,况且连词,表并列;b副词,于是趁机;c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d助词,的。11d只是比喻,与远见没有关系;说的是张铨向皇帝陈述现状;主要说的是袁应泰。12c“不惜得罪皇帝与大臣冒死上奏”于文无据。13(1)敌方山川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得分点:险易、知、绝,句意) (2)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辽东了。(得分点:识者、忧,句意) (3)现在我们应该团结人心,从而加固根本,怎么能剥削不止,驱赶天下人作乱呢?(得分点:固、已,句意) 【参考译文】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被授予保定推官之职,又被提拔为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因为服丧回家,后被起用巡视江西。 当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战败身亡,而经略杨镐正提议四路出兵。张铨驰往京师奏道:“敌方山川的高险平坦,我方不能全部了解,孤军深入,能保证不被包抄不被截断后路吗?况且用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进行野战,是敌人之所长,我方之所短。以短击长,以疲劳应对安逸,以进攻者的身份与守卫的一方交战,不是好办法。先前胪胸河之战,五位将领不得生还,怎么能轻易出关塞?眼下之计,不必向四方征兵,只需要就近征调招募军队,屯集在要害地点来加强,边界的防守,优待安抚北关的人民,让他们树敌于外,多派间谍离间敌人的党羽,然后窥伺时机采取行动。如果现在就增加赋税,选拔壮丁,使天下百姓不得安宁,只怕有识之士的忧患就不(只是)在辽东了。”于是请求发放国库的钱币,填补大官的空缺,宽恕敢于直言的人,开始给太子讲经史,先加强自治的根本。他又说:“李如柏、杜松和刘珽作为宿将一同出兵,最好责成杨镐统领监督,以使行动统一协调。”(张铨)又说杨镐不是大帅之才,而竭方推荐熊廷弼。四十八年夏,张铨又上书说:“自从兴兵打仗以来,有关官员提议加重赋税,每亩增收三厘银子,不久增加到七厘,不久又增加到九厘。拿身体打比方,辽东是肩背,天下是腹部和心脏。肩背有了毛病,可以借助腹部和心脏的血脉来滋养。假使腹部和心脏先溃烂了,生命的危亡就在眼前。榨干天下的钱财来救辽东,辽东未必安宁,而天下已近危亡。现在我们应该团结人心,从而加固根本,怎么能剥削不止,驱赶天下人作乱呢?再说,陛下的宫廷里积金如山,把有用的东西放在无用的地方,它们与瓦砾粪土有什么区别?而开仓发钱的请求,提交朝廷却得不到回应,而增收赋税的建议,早上奏来晚上就批准。臣很不能理解。”张铨的奏疏都是有关军事与国家安危的,可是皇帝与当权者最终不能明白。等到刘珽、杜松兵败,当时人都说张铨有先见之明。熹宗继位,张铨出外巡视辽东,经略袁应泰传下投降的命令,张铨力争,袁应泰没听从他,张铨说:“祸事从这里开始了。”天启元年三月,沈阳沦陷,张铨请求派辽东巡抚薛国用率领河西兵驻守海州、蓟辽总督文球率领山海关的,军队驻扎广宁,以加强声势。可是他的奏疏剐送上去,辽阳就被包围,官兵大败。张铨与袁应泰分城而守,袁应泰让张铨退保河西,以图谋再次举事,张铨不从命。守城三天,城被攻破,张铨被俘,他坚贞不屈,敌人要杀他,他伸着脖子等待挨刀,于是敌人把他送回官署。张铨穿戴好衣冠,向着京城方向行礼,又向父母遥遥行礼,然后上吊自杀。皇帝知道了这件事,追赠他为大理卿,又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忠烈。3.6d 除”指授予官职。7a“不耻劳辱”中的“耻”为意动用法,“以耻”。a意动用法,“以为羞”。 b.名词作动词,“驻军”。 c.使动用法,“使来”。 d.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8b例举是宾语前置。a项是定语后置。c项是被动句。d项是介宾结构后置【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胸有大志,不注重细节;然而内心孝顺恭谨,居家常施行勤俭,不以辛劳为耻辱。他能言善辩,并且广泛地阅读书籍。永平五年,兄长班固被召去任校书郎,班超与母亲跟随班固来到洛阳。家中贫穷,班超经常为官府抄书来供养母亲。他长期劳苦,曾停下工作扔下笔叹息说:“大丈夫没有什么别的抱负,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以此得以封侯,怎能长久从事这种抄写工作呢?”身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知壮士的志向!”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回答说:“为官府抄书,挣钱来供养老母亲。”皇帝便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4.10.d(谢:道歉) 11.a(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收人心”,是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12.a(b、“结果战败”错,原文为“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疏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d、“王仪做事太荒谬”错)13(1)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或三征)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伐、诏、句意各1分)(3分) (2)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讨诸葛诞于寿春”中的“状语后置句”、敛、句意各1分)(3分) (3)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向众人询问:“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任、咎、句意各1分)5.4.c 5.d 6.b7.(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白天默默地背诵,夜晚就关上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张养浩被选拔任命为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老百姓,因为饥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盗贼。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党羽凶恶残暴,为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原先的县尹没有一个敢于追查的。张养浩来到后,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立即将奏疏放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 “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登车上路,遇到饥饿的人便救济他们,遇到死人便加以埋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老百姓拿着钞票出来买粮,(钞票)稍微有些不清便不能用,到府库去兑换,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骗人,换十贯钱他们给五贯,许多天得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在钞票的背后都加盖官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于是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又带领富人拿出粮食,趁机请求朝廷颁布交纳粮食多者授予官职的命令。张养浩听说民间有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人,他为此大为悲痛,拿出自己个人的钱接济那个人。 张养浩到任四个月,没有在家里住过,只在衙门里歇宿,一天到晚没有稍微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陕西人像失去了父母一样伤心。6.16、d 易:换17、b 于:在。a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c 而:但是/因而;d 因为/来18、b 广泛询问的不是这件事。19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错1处扣1分,3分扣完为止)20(1)都想多关一些人来谋利,所以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来。(得分点:系、少、钩致 共3分)(2)案件已经判决,某狱吏对他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让你活命。”(得分点:狱、谓、千金、生 共4分)译文: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站起来对我说:“近年打官司,十四司正副郎官中乘机营私者以及掌理文书的小吏、狱官、小卒,都把多关押人视作有利可图,所以,稍有牵连的人,一定千方百计拘捕到。一旦投入监狱,不问有罪无罪,必定戴上手铐脚镣,关进老监,使他们痛苦不堪,然后劝诱他们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才放他迁出狱外,狱官估计他家财产来定敲诈的数额,得钱后官吏就坐地分赃。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尽家财去找人取保,次一等的人家,只求脱掉镣铐,住在监狱外的板屋,也得化费数十两银子;只有极其贫困而又无依靠的囚犯,则被铐得很紧,以作为样子来警告其余的犯人。有时同是一个案子,案情罪行严重的,反而能居住在监狱外,而罪轻或无罪的人却遭受其害。这些人忧愤积结,饮食起居又不正常,一旦染病,又缺医少药,所以往往死去。”同我一起被捕的朱老先生、姓余的青年,和狱中的同官县僧某,先后得了传染病死去,都是不应该判重罪的。又有某人因儿子不孝控告他儿子,左右邻居也被牵连关押在老监,呼天喊地一直到天亮。我十分感慨,并以杜君所说的话广泛核实,大家所说的都相同,于是我就写了下来。刑部中的老吏,家里藏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