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污泥沉降曲线优化沉淀池排泥控制.pdf_第1页
利用污泥沉降曲线优化沉淀池排泥控制.pdf_第2页
利用污泥沉降曲线优化沉淀池排泥控制.pdf_第3页
利用污泥沉降曲线优化沉淀池排泥控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污泥沉降曲线优化沉淀池排泥控制 陈琦涛 熊 艳 徐正荣 何相之 张 磊 提要 沉淀池排泥是给水厂的一个重要环节 排泥时间和排泥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出厂水质和生 产成本 通过对杭州制水二公司平流式沉淀池污泥沉降曲线的测定 沉泥的量化 找到了一种较为 直观 简单的以周期控制量为参照的排泥控制法 关键词 沉淀池 污泥沉淀 沉降曲线 行程 周期 沉泥累积量 周期控制量 杭州制水二公司 位于杭城北部祥符桥 是一家 设计规模为25万m 3 d的净水厂 供水区域为杭城 35 km 2 人口约40万 其制水基本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 原水取自东笤溪 属 类水系 年平均浊度约 为15 N TU 最高浊度达200 N TU 最低浊度为2 3 N TU 一般稳定在10 50 N TU 净水处理后 出 厂水浊度小于015 N TU 1 沉淀池排泥情况 我公司沉淀池采用2组 110 m 2314 m 215 m 平流沉淀池 平均设计流速12 m m s 沉淀后浊 度控制在215 015 N TU 沉淀池排泥采用SXH 虹吸式吸泥行车 污泥经污水泵房外排 长期以来 采用吸泥行车沿沉淀池匀速运行排 泥 这种方法固然简单 但显然存在不科学 不合理 的现象 在整个排泥过程中 我们经常发现排泥水 的含泥率偏低且浓度不一 造成了水量 电能的浪 费 同时也增加了附近河道的负担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种合理的排泥 控制周期 以便增加排泥浓度 减少排放量 2 沉淀池排泥控制 211 污泥沉降的不均匀性分析 当原水经配水花墙进入沉淀池后 水中颗粒随 水流向前推进 同时颗粒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 沉降 由于配水花墙和絮凝的不均匀性使得沉淀池 内悬浮颗粒有着不同的粒径 不同的沉降高度 不同 的沉降速度 这势必造成沉降高度小 粒径大的颗 粒在离花墙近的地方先沉降 沉降高度大 粒径小的 颗粒在离花墙远的地方沉降 产生污泥沉降的不均 匀现象 212 污泥沉降曲线的测定 沉淀池底泥厚度实际上反映了沉泥规律 因 此 我们对污泥沉降情况进行了测定 测定方法 在 长为110 m的沉淀池边每隔5 m设定一个取样点 共计23个 在同一取样点分别取不同时间的排泥水 样5个 测定水样中的含固率 计算每个取样点的平 均含固率 见表1 并根据平均含固率绘制沉降曲 线 见图 2 表1 各取样点的平均含固率 取样点 含固率 取样点含固率 取样点含固率 00148400125800116 50147450120850116 100145500119900115 150143550119950115 2001406001181000114 2501376501181050114 3001347001171100113 350130750117 注 取样点数值为取样点至沉淀池前端的距离 m 图2 污泥沉降曲线 213 行车行程的确定 从污泥沉降曲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沉淀池 给水排水 Vol127 No112 200129 底部积泥从沉淀池前端至末端呈逐步减少走势 特 别是沉淀池前端1 3部分的积泥量远远大于后端 据此分析 我们决定吸泥行车的吸泥行程采用 1 3 1 L运行方式 即第一次吸泥行程为前端1 3部 分 第二次吸泥行程为全程 214 排泥周期的确定 鉴于我公司水源和工艺的特点 行车排泥频率 不高 排泥周期较长 选择一个合适的周期显得非常 重要 那么周期如何确定呢 在此 我们首先提出 一个沉淀累积量和周期控制量概念 分别表示为 时间 原水浊度 流量 和 时间 原水浊度 流量 86 400 10 3 500 沉淀累积量 时间 原水浊度 流量 表示进水流 量与原水浊度的乘积和时间的关系 我们用积分表 示为 W N1 Q1 t1 N2 Q2 t2 Ni Qi ti N Q dt 周期控制量 时间 原水浊度 流量 86 400 10 3 500 表示一个运行周期中 进水流量与原水 浊度的乘积和时间的关系 我们用积分表示为 K N1 Q1 t1 8164 105 q N 2 Q2 t2 8164 105 q Ni Qi ti 8164 105 q T 0 N Q 8164 105 q dt 式中W 沉淀累积量 K 周期控制量 dt 电脑程序读取数据的间隔时间 我公司 以s为时间段 N 原水浊度 N TU Q 流量 m 3 h q 每台进水泵的小时流量 T 周期时间 86 400 10 3500是换算系数 其中86 400是把 时间换算成天 3 500是我公司每台水泵的小时流 量 10是将10 N TU浊度作为1个单位计算 目的 是将周期控制量值变小 便于量化直观分析 我们通过试验确定了周期控制量值 试验方法 为 在沉淀池的不同部位均匀地设定6个取样点 分 别用量筒提取不同周期控制量值下的排泥水样 1 000 mL 将水样沉降24 h 通过观察泥柱体积来 判定行车吸泥的效果 如果发现沉泥体积并非随着 周期控制量值的增大而增大时 我们就可以认为此 时沉淀池的底泥已经达到一定的厚度 排泥浓度已 经无法增加 此时的周期控制量值应为最佳排泥启 动量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沉泥体积与周期控制量值关系 取样点 不同周期控制量值的沉泥体积 5811141720232629 1650790925930933929928935933 2620765930927933935927933931 3210330440530780931935929930 4195278418500748917933935933 5179246387495716908924939936 6153213354487695887928937939 注 沉泥体积单位为mL 通过污泥沉降高度的对比分析 同时考虑行车 运行的可操作性 我们最后确定排泥周期设定为 当 周期控制量值达11时 行车排泥1 3行程 当周期 控制量值达20时 行车排泥全程 虽然该排泥方法存在沉淀池局部区域排泥浓度 不足的情况 但为了整个操作的可控性和管理方便 我们对局部区域不作专门的设计 215 自控系统 依据前面的理论基础 结合我公司原有的自控 系统 我们对沉淀池排泥进行了自控改造 自控系统 示意见图3 图3 自控系统示意 以我公司为例 如进水和原水浊度均稳定 进水泵2台 进水浊 度20 N TU 则 K T 0 N Q 8164 105 q dt T 0 20 7 000 8164 105 3 500 dt 则当T 2175 d K 11时 行车执行排泥1 3 30 给水排水 Vol127 No112 2001 行程指令 当T 5 d K 20时 自控程序将K值 重新设置为0 并发出行车排泥全程指令 3 结语 采用新的排泥方式后 污泥排放的浓度增加 排 泥时间得到了科学的控制 排放量下降 带来的经济 效益较为明显 仅电耗一项就可节省2 kW h 1 000 m3 水 全年电耗节约支出约为9万元左右 节约生产用 水量20万m 3 a 节约自用水成本约为12万元 a 环 境效益更为可观 制水工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每个制水厂 有着不同的处理工艺 不同的水源特点 只有通过不 断的摸索 才能找到合适的排泥方式 但总体上讲 利 用 沉 泥 曲 线 和沉 泥 累积量基本可以实现排泥自动控 制 如果考虑变频电动机的配制 那排 泥 将更加优 化 作者通讯处 310011杭州莫干山路祥符桥北杭州制水二公司 电话 0571 88171249 3007 88174298 E2mai l xuzr 收稿日期 2001 3 21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3 王秀蘅 刘俊新 彭建凤 提要 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技术处理城市污水 在试验运行期间 考察了冲击负荷 温度和污泥 龄等因素对试验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污泥负荷的确定应根据温度和脱氮要求 水 温在15 以上时 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污泥龄 c 40 d时 污泥可达到好氧稳定 关键词 一体化氧化沟 城市污水 脱氮 氧化沟技术具有构筑物简单和运行管理方便等 优点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被广泛采用 美国EPA对 不同类型生物处理法的运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不同工艺出水BOD小于20 mg L的时间占总运行 时间的百分数分别是 氧化沟90 鼓风曝气70 生物滤池60 1 由此可见 氧化沟的处理效果比 其它生物处理方法稳定 氧化沟的特点是低负荷运 行 因此有机物可以被有效去除 而且可对氨氮完成 硝化 但传统的氧化沟中由于溶解氧浓度较高而没 有反硝化发生 总氮 TN 去除率通常在30 40 实际上 氧化沟的循环运行方式非常适合于 脱氮 它不需要为反硝化而增设回流系统 通过调节 曝气量使氧化沟内形成缺氧区和好氧区 可使脱氮 效果明显提高 总氮去除率大于90 2 因此 其 基建和运行费用均低于其它生物脱氮工艺 3 本研究采用新型斜板沉淀池一体化氧化沟处理 城市污水 工艺简单 操作简便 不需设污泥回流系 统 曝气转刷是唯一的机械设备 设备利用率 3 哈尔滨市建委资助研究项目 100 由于污泥龄长 污泥呈高度矿化状态 排出 的剩余污泥较稳定 不需要消化 经浓缩后可直接脱 水 研究中对该氧化沟的处理效果以及主要影响因 素进行了考察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本研究为实验室小型试验 试验装置见图1 氧化沟全长116 m 有效水深013 m 有效容积41 L 污 水首先由高位水箱经转子流量计流入氧化沟中 迅 速与沟内的原有混合液混合 经多次循环后 与进水 等量的混合液在沉淀池内固液分离 经出水堰排出 由于试验模型较小 没有适当规格的曝气转刷可以 安装 所以在氧化沟的一端转弯处设1台搅拌机 以 图1 试验装置流程示意 给水排水 Vol127 No112 200131 WATER WASTEWATER ENGINEERINGVol127 No112 December2001 ABSTRACTS The 2nd and 3rd Phase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Ninth Water works in BeijingZhong Liangjie et al 1 Abstract New t r eat ments t r uct ur eswer eadopt edf ort hes ec ondandt hi r dphas esc ons t r uct i onoft heNi nt h W at er2 wor ksi nBei j i ng i ncl udi ng r api d mechani calmi xer c or r ugat ed s heetpl ugf l ow hydr aul i cf l occul at i onchamber s edi men2 t at i on t ank wi t h l at er alc or r ugat edpl at esand homogene ousc oalf i l t er swhi ch ar el ai douti n gr oup c ompact l y Al s o new devi ceswer eadopt ed s uchasmul t i2noz z l ef l ow c ont r olval ve hi gh2s peedaxi almechani calagi t at orandvol t agefr equency c onver t erof ca paci t y 2 250 kW The t r ai loper at i on s hows t hat t hes e new t echnol ogi es and equi pment s ar e hi gh e f f i ci ent s a f et y and ener gy2s avi ng and s omeoft hem ar eadvanced wor l dwi deandf i r s tt i me us ed i n t hi sc ount r y A Topological2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ource2S erving Districtsand Drawing Pressure2Coutour in Multi2Source NetworksLi Liwu et al 5 Abstract A t opol ogi cal2bas ed met hod wasdevel opedf ordet er mi nat i onofs our ce2s er vi ng di s t r i ct sand dr awi ngpr es2 s ur e2c ont ouri n mul t i2s our ce net wor ks A mat r i x des cr i bi ng t opol ogi calr el at i ons hi p bet weenl i nesandj oi nsi n t he mul t i2 s our ce net wor kswass etup f ort hec omput er2ai ded anal ys i s Gr aph di s pl ayofs our ce2s er vi ng di s t r i ct s di vi di ngl i nesand pr es s ur e2c ont ourwasper f or med us i ng VBA bas edon Aut oCAD2000 VT VD ProcessFeng Shenghua et al 14 Abstract A pat entt echnol ogyi sdes cr i bedi ncl udi ngwas t ewat ert r eat mentpr oces sV T and s l udget r eat ments ys t em VD devel oped by Nor man Cor por at i oni n Canada Thewas t ewat erand s l udgear et r eat ed byaer obi cbi ol ogi calpr oces si n s uperdee p ver t i calr eact ori ns t al l ed under gr ound Thet hr ee s e par at i ngz onesi n s ha ftaer at i on t ank have been c ombi ned i nt o oneofs mal l ervol umeand meanwhi l et heoxygenavai l abi l i t yi ncr eas ed Bot h t hei nves t mentandoper at i ngexpens es ar e r educ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low Pattern of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 Solely Driven by Submersed FlowDriver Li Weimin et al 19 Abstract Thef l ow vel oci t y i n t he mai n c or r i dorof a i nt egr at ed oxi dat i on di t ch s ol el y dr i ven by s ubmer s ed f l ow dr i ver SFD wasexami ned I ti sa ppr oved t hatt he vel oci t y di s t r i but i on i n t he di t ch i n t hi scas e i sevi dent l y c ompl e2 ment ar y t o t he di s t r i but i on i n t hecas ewhen t heaer at i on br us hi sr un s ol el y W hena SFD i si ns t al l edatt heups t r eam of t he br us h s l udgeaccumul at i on caus ed byl ow vel oci t y undert he br ush att he bot t om oft he di t ch wi l lbe avoi ded The i ns t al l at i onofSFD makest heoxi dat i on di t cheas yandf l exi bl e andal s oi ti sabet t erwayt o s ol vet hepr obl em ofi ns uf f i2 ci entmi xi ng andf l ow dr i vi ng att he bot t om oft heoxi dat i on di t ch caus ed by dee perde pt h Study on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Wang Lihua et al 23 Abstract As s i mi l abl eor gani ccar bon AOC wasmeas ur edi n wat er wor ksand di s t r i but i on s ys t em i naci t ys i t uat ed ats out heas tChi nai n dur at i onofoneyear TheAOC r emovalbyc onvent i onalwat erpur i f i cat i onpr oces s esand t hevar i a2 t i on ofAOC l eveli n wat erdi s t r i but i on s ys t em wer es t udi ed Ther es ul ts hows AOC l eveli n wat erdi s t r i but i on net wor k f l uct uat edi n r ange of 89 163 g L i n wi nt er2s pr i ng and 163 275 g L i n s um mer2f al lr es pect i vel y Onl y s l i ght changeofAOC wasobs er ved fr om t heout putof wat er wor kst o t he dead2end of t he di s t r i but i on s ys t em So t he AOC c oncent r at i oni nf i ni s hed wat erl e ftwat er wor kscan be t aken asAOC c ont r oli ndex i n di s t r i but i on net wor k and can be us ed t o eval uat et heper f or manceofwat er wor ksandt hebi ol ogi cals t abi l i t yofdi s t r i but i onwat er Ther ei sar emovalr at i o i n t he r angeof4017 7514 f orAOC byc onvent i onalwat erpur i f i cat i onpr oces s I ti sobs er ved t hatt heAOC l evel i ncr eas eda ft erchl or i nat i on So t he bi ol ogi cals t abi l i t y of t he out put wat erof t he wat er wor ks mi ght be notens ur ed enough even t heAOC r emovali sbet t er Optimization of the S ludge Discharge Control of S edimentation Tank by Sludge S edimentation Curve Chen Qitao et al 29 Abstract Sl udge di s char geofs edi ment at i on t anki si mpor t anti n wat er wor ksoper at i on Thes l udgedi s char get i me and ca paci t y ar e bot h key f act or st hati nf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