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范文参考.doc_第1页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范文参考.doc_第2页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范文参考.doc_第3页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范文参考.doc_第4页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范文参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摘 要:本文借鉴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方法,首先利用高低比较法和基尼系数法,分析了2000年2006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得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结论;接着指出这种“小”只是一种“相对公平”,而且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对于产生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字:甘肃; 农村居民; 收入差距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Gap in Gansu Province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rawn the relevant methods on studying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to analyses the Gansu Province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 in 2000-2006, have the basic conclusion that the income gap of rural residents in Gansu Province is small by using the high-low comparative law and the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at first. Then point out that such a small is only a relatively fair, and the regional income gap between farmers have the increasing trend. Finally, analyses the reason about farmers income gap between regions,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Gansu Province; Rural area resident; Income gap一、问题提出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关注甘肃的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对甘肃农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也是多方面的。樊宝平,张静(2006)通过对甘肃与西北其他四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民纯收入方面的对比,揭示了甘肃农民收入的差距。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增收对策1。李永波,魏永红(2007)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表明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并且认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2。程小宁(2007)通过对1978年至2005年甘肃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变化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农民收入横向、纵向增长都慢, 说明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及种植业结构已经不能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添动力3。冯巧玲(2006)通过对甘肃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增幅阶段性波动较大、居民收入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明显的分析,认为政府行为是导致城乡之间、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求通过构建以政府行为规范为主体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平抑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4。上述研究在论及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时大部分仅仅局限于甘肃本省的具体情况,很少与全国平均水平做对比分析,并且没有着眼于对未来趋势的把握。本文将对甘肃省2000年2006年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作出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势做出说明。文中采用的数据指标为近七年甘肃省各地州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建立高低分析法模型和基尼系数分析法模型,特别是利用后者分析了甘肃省区域间的农民收入差距情况。文章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入手,并对14个地州市的农民收入做简单的分析;而后用高低分析法计算了各地州市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做了对比;接着利用基尼系数模型计算了甘肃省区域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并利用一般公认的基尼系数标准对计算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通过两种方法都得出了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小的结论,但是通过比较发现,这是一种“低收入的公平”或者说是“低水平的均衡”,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然后通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分析了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小的原因;最后为改变这种“相对平均”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二、实证分析(一)20002006年,甘肃省各地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析表1:甘肃省各市州2000年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陇南95698110551123125213531464临夏1010105511241181128413801479甘南1180122312661341143315141604天水1054116112501330144015501665定西1267135614211493159016701762庆阳1271133814281510163317341874平凉1359144314991585171518201950白银1520160016881784189520232145兰州2005212922682397255027132898武威1883197321322290253528023043张掖2810293130913274353537513934金昌2771287530513277359739824293酒泉3315351436883924417444654744嘉峪关3208336035143798440747505315甘肃1428.681508.611590.31673.051852.221979.882134.05全国2253.422366.42475.632622.232936.43254.933587.04数据来源:全国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近七年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处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以2006年为例,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等四个地州市的农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应该看到,全省十四个地州市有十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最后一位的陇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123元,这个数与甘肃省当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体相同。从省内各地州市来看,嘉峪关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达到了5315元,陇南市最低,仅有1464元,相差3852元,极值比为3.63,这说明市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明显。全省各地州市的农民收入呈梯度分布,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为第一梯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水平;张掖、兰州、白银属第二梯队,人均收入仅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剩余的属于第三梯队,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数量占全省地州市的一半。总体而言,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一是低,二是增长缓慢。(二)两种模型计算甘肃省区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状况1、 高低比较法分析所谓高低比较法,是将收入最低地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设为“1”,收入最高地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除以收入最低地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的比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2006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单位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嘉峪关为5315.00元,最低的陇南市只有146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高低比为3.63。从发展趋势看,自2000年以来,高低比一直呈波动状。甘肃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相似。全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值变化不大,但波动较频繁。甘肃省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值虽然频繁波动,但甘肃省的差距比全国的要小。表2:甘肃省和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高低比年 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甘 肃3.3623.5843.4933.4913.5203.5113.630全 国4.2054.1814.2564.2534.1054.3944.605(注:高低法得到的全国数据计算方法同上所述,以省为单位)2、 基尼系数法分析又称基尼集中率,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不平等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异程度的分析指标。本文中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其中:G为基尼系数;Xi为第i个市州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n为地州市个数。(该计算方法借鉴了黄应绘(2007)对重庆农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时所用的模型5)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20002006年全省区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20002006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且比较低,但从2003年开始有增大的趋势。表3:20002006年甘肃省农村基尼系数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0.24030.24130.23930.24280.24820.25090.2544一般而言,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处于0.20.3为“相对平均”;处于0.30.4为“比较合理”;在0.4以上为“差距偏大”。李永波,魏永红(2007)通过用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按高低划分为组的方法计算出了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如下:上式中,n为组数;qi为第i组的收入比重,ui为第i组的向下累加收入比重,pi为第i组的人口或住户比重,Pi和Qi分别为第i组的人口和收入。其分别计算了1998年2005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07、0.2400、0.2452、0.2424、0.2373、0.2381、0.2316、0.2464。计算结果与本文相似。综合来看,两种方法计算的近年的基尼系数都未超过0.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在农村居民内部处于合理的区域内,甘肃省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三、得出的结论(一)尽管从整体上看,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但仍有增大的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反映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呈递增趋势。这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反映在农村居民收入越是高的地方增长速度越快,越是收入低的地方增长速度越慢。以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嘉峪关和最低的陇南两个地市来看,其差距有愈拉愈大之势,2006年嘉峪关的增长速度为11.89%,而陇南只有8.2%,由图2可以看出其区域间差距拉大的趋势。(二)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只是一种“相对公平”虽然通过高低比较法和基尼系数法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2006年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相对平均”是一种低水平的平均。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慢。200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5%,与全国的差距扩大到1453元,在31个省市区中总量排第30位,仅高于贵州。我们可以将2000年2006年甘肃和全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做一个比较,由图3、图4可以看出,不论是从人均纯收入的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甘肃都远远落后于全国,而且从2005年开始,全国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甘肃却仍然保持温和的增长速度。 (三)原因分析造成农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农民收入的差距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由于非农收入较少,所占比重不高,农民收入差距也就比较小。甘肃省属我国经济落后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仍靠土地为生,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农民的非农收入较少,收入差距较小符合经济规律。以2006年为例,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中,甘肃的家庭经营收入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而工资性收入30%,却低于全国38%的平均水平。实际上,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而农村发展水平的差距取决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即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目前来看,甘肃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效果不太明显,以粮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收入主渠道仍然来自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加上甘肃省耕地单产能力低、增产潜力低等现实,使农民不能在农业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收入来源。这表明,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支农惠农、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一样,造成各地农民收入还会有较大的变化,差距必然会拉大。四、对策建议总之,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较小是一种“相对平均”现象,只能反映出该省的农民收入组成不合理,农村经济乃至全省国民经济比较落后,对此要有清醒地认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甘肃的省情,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实现增值增效。要紧紧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加强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药材、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逐渐形成一批高附加值、高利税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经营规模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以要进一步改革当前阻碍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总之,只有从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增加农民收入。2、要允许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度扩大,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积极性。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