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doc_第1页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doc_第2页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doc_第3页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doc_第4页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 篇一:试论李煜词的悲剧意识 浅析李煜词的悲剧意识 悲情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精通书画、音律、诗文,尤其在词上的艺术成就备受后人推崇。文学界常把李煜的词的风格以975年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以及宋朝的压力下所流露的深深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感染力,广为后世传颂。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引用沈谦的话,评价他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赞他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用他的词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执着追寻灵魂抚慰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多愁善感的心灵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索,充满了悲剧意识,带给了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李煜词悲剧意识的表现 李煜词悲剧意识源于他对自身悲剧境遇的感受,他力求通过词的形式,在精神上摆脱束缚、实现超脱。刘鄂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到:?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序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李煜正是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写自己对悲剧性人生的体验。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性格角色、家国命运、生命体验三种方面。 ( 一)性格角色冲突之悲 性格角色冲突是指李煜词人与帝王两种身份之间形成的矛盾。这主要体现在李煜前期词作之中,李煜成为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说帝位本不属于他,但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所谓帝王之相使得他颇遭太子弘翼的猜忌,李煜为了避祸,李煜尝试着做个隐士,来逃避宫廷内部的争斗,从这一时间他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可以管窥一斑,他想沉醉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预政事,他天资聪慧,好读书,又喜欢佛教,?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文章、诗、词样样精通,还?通晓音律,精别雅?,工书、善画,尤精鉴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然而,人生无常,?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成长经历和渴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纵横驰骋的李煜,却偏偏被推上了帝位。几个哥哥的相继早逝,使他承袭了帝位。但李煜毕竟是一个文人,又亲历了帝王家争的宫闱之争,因此,多愁善感的艺术家的天性与帝王的崇尚权谋的角色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渴望自由的艺术天才与苟且偷生的末代国君之间,就形成了极大的心理反差,这种矛盾在他前期词作中表现得很是突出,这一时期压抑的精神生活和复杂的矛盾处境虽没有后期明显,但却是其悲剧意识的起始,是不能忽视的悲剧意识来源。李煜前期词主要写其帝王生活,在读李煜词,时常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个?黄昏独倚栏?的落寞帝王形象,像菩萨蛮三首、浣溪沙、一斛珠、玉楼春等,这些词作中多是些色彩明丽而鲜艳的、香软的事物,这些描写纵情声色的词作,实际暗含词人希望通过片刻欢乐的麻醉,来抵制无常的人生的悲哀之情,当?樱桃落尽春归去?,抑或?碧栏杆外映垂杨?,无论是欢乐还是寂寞,都表露出李煜对自身悲剧人生的逃避,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因而他才能写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的名句, 李煜的浓厚的文人禀性与当称职的帝王之间的剧烈冲突,就决定了他必然的悲剧结局,他的建立自由的精神家园要求无法实现,其词中性格角色冲突方面的悲剧意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二)家国命运之悲 读李煜的词能深刻的感受到他处于亡国窘境之中在情感上的悲哀,对自己、对故国、对历史、对天道的深思。 李煜的人生经历可以分割为对比强烈的两段:前段是醉里偷欢、苟且偷生的帝王,后段是孤独寂寞、生活凄惨的俘虏,刻骨的亡国之痛和多情的词人禀赋使得李煜的对家国命运之悲达到情感深度的极致。如他在破阵子中写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北上后追忆往昔家国破灭之作,词充分表露出李煜对往事的追忆,对身为?阶下囚?的难以言说的悲痛心情。李煜后期的词作中大多表现出强烈的感伤国亡家破的悲剧意识。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正是对李煜此期间作的一个真实评价,李煜的虞美人更是这种家国破灭之悲的代表之作,该词以?春花、秋月?时间之问开始,从时间不断流动中显示出物是人非的伤感,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春秋更替,花开花落,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人生无常的悲哀。词结尾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将个人的家破国亡之痛升华为一种普天下人共有的对美好事物消逝而又无能为力的人生之悲。当代古典文学家叶嘉莹称:?后主此词乃能以一己回首故国之悲,写出了千古人世的无常之痛,而且更表现为春花秋月之超越古今的口吻,与一江春水之滔滔无尽的气象。?对李煜家国破灭之悲的表述十分贴切。 (三)生命体验之悲 斗转星移,岁月流转,人生旅程随之走向终点,尤其是李煜常引用的?春、秋?,它们积淀着中国人常有的时间流转意识,于是春与秋就成了李煜感悟生命不可缺少的媒介。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联系,它表现为自然的变化可以引起人心情的变化,李煜内心具有悲凉的生命意识,所以才伤春悲秋,给客观的自然景物与生活里习以为常的事物融入了自己主观的悲剧色彩。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万物生机盎然,但在李煜词中,伤春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词人内心的悲剧意识,像?燕罢又成空,梦迷香睡中?,?绿窗冷静芳香断,香印成灰?,?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此类心情的写照, 是李煜词中伤春的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还有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此词自然抒发了家国破灭之恨,也包含着深沉的生命体验之悲,?这是篇幅极短而包容极为深广的一首小词,通篇只以林花着笔却写尽了天下有生之物所共有的一种生命的悲哀。?(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词开头便借?林花?春红?两种美好事物,以此象征人生和自然的更好,但这些都转瞬即逝,因而诗人深深叹惜?太匆匆?。?相留醉?是在绝望中对美的深深挽留,然而,?几时重?如一记当头棒喝留给词人深深的绝望。对此,词人只得发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叹。 秋天的来临,意味着年已过半,物色的显著变化强烈地篇二:李煜词的内容及词境 论文 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词境 作者:测控3班 齐鹏飞 尹好学 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我国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把 词作为抒写自己心魂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美 感。本文从李煜词的意象、情感和哲思意蕴的角度,分析李煜词的艺术美、并从中探寻李煜 的词心。首先他善于用优美的意象(如:月、水、歌女) 和朦胧的艺术效果(如写梦境)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人在读他的词时,情不自禁地走进他 的词境中,或徘徊在柔美的月光下;或荡漾在如岁月般轻轻流逝的江水中;或梦游在歌女们 漂亮的舞姿中。其次李煜词注重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使他的词作既纯洁又感人,特别是他亡 国后的词作,字字滴血,句句含泪。他用细腻的笔法将他内心深处那种纯真的、悲伤的、感 人的情感描述了出来,倾诉了他的亡国之音、亡国之痛、亡国之思。同时李煜因为特殊的人 生体验和善于思悟的个性,使他的词作,具有了一种含蓄、深沉的哲思意蕴,留给人们不少 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李煜,真感情 内心 意象美, 朦胧美, 情感美 一 李煜词的内容 1. 国君使命与诗人天性的尖锐矛盾 南唐作为江南弱国李煜作为南唐国主若按“有道君王”的使命行事本应摒弃儒弱多愁 的性格攻于政事和军事。方能兴国。然而李煜天生性格多愁善感,儿女情长加之自幼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使得他酷爱诗词。父亲李瑗“多才艺。好读书。 善骑射”。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雄歌舞。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在25岁继位之前不问军国大事,。惟覃思经籍”,工书、善画、 知音律、精鉴赏。博通众艺,造诣甚高。艺术才华与诗人气质相结合,他不断思索着人生的 困惑和解脱的途径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 2. 亡国前后人生境遇的巨大变化 亡国前,李煜过的是穷奢极欲的小皇帝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 影响。亡国后做了俘虏,囚禁期间受人施舍、生计维艰,而作为亡国贱虏的屈辱、哀痛、悲恨的痛苦他难以承受,“此中El夕,只以眼泪洗面。,于是作为一代才人的他便 遣词赋愁。留下了一首首情感真切、词风疏淡的千古绝唱。集中反映了他此时的切肤之痛和 碎心之恨:亡国之君的哀痛与悲恨。表达方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变得直观外显。不再隐讳。 总之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在李煜短短的四十二载人生生涯中他心中满是挥之不去的无 奈与惆怅,悲苦、忧患始终 伴随着他。 3. 佛教思想的深刻熏陶和浸润 江南自古就有信佛之风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唐自中主始, 就与佛教结缘,流风所及。李煜也未能免他不仅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甚而至于佞佛到狂惑程度,不仅耗费财力,而且荒逸国政。 4. 李煜词中的悲苦与忧惠 李煜词中所体现的悲苦与忧患的主题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为之动容。然而众多学者在研究李 词时,总是断然以南唐亡国为界。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评述。大多认为李煜前期词主要写其宫廷生活的奢侈糜烂后期词则主要表现了对国破家亡的忧伤、无奈、痛悔 5. 李煜词中的忏悔与痛悼 忏悔与痛悼主要体现在李煜后期词作中。从词作题材看李煜前期词作涉及题材较为狭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总之李煜以极其高超的技巧深刻的表现出那最普通又 是最抽象的离愁别恨写尽了难以说清的家国之痛。人生变幻莫测给人带来的深沉哀愁引起后代人强烈的共鸣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浓浓的亡国之忧、亡国之痛。如泣如诉的哀与思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特征也使他的许多词作成为了传诵千古的经典绝唱。 二.词的意境 这个钟爱雕琢文字的男子,音律,辞章,书画,都在他手中玩得精致的当,只是除了江山社稷。但他是李煜,所以国家的危机不会成为生活的全部色彩。 他有最清凉的眼睛,只看取繁华中最绚烂的一朵;他有最清朗的格调,只截取纸醉金迷中最别致的一角。“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轻夜月。”那有两只瞳仁的眼睛里流露的,是多么烂漫的月华!风花雪月的爱情,霓裳红袖的旖旎,生命因有了这些旁支横斜而美丽。 请别再责怪他那仿佛要将几世都享遍的纵情若能安静的坐在一角,在斑驳的时光中读他的一阕小词,感受他的眉角与文采一起俊逸神飞,那么他此后的一切,你都会原谅。 但宋朝不会怜惜这个政坛上天真的孩子。征战的脚步不退反进,草莽出身的宋太祖急切地要把天下都纳入他的版图。为了不让战火烧到南唐,李煜愿意做一切!可是,当命运扑面压来时,他却束手无策。从登上宝座开始,他就很清醒,自己拿不起比笔更重的东西。这个国家太重了!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一定相信。来年的春天,三千里山河仍在眼底延伸,雕梁画栋俯拾即是。他的百姓,往来在金陵的大街小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局当然是,他不相信了。这首词已似辛弃疾,分明是命运断裂时的脆响。 从一国之主到阶下之囚,李煜或许花了很久才接受“违命侯”的称呼。他只是怀念着,思念着,那物是人非的江南故国。“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他被痛苦塞得满满的,便做了个速记员,他的毛笔蘸的是墨水,流的是生命的哲学。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在那个美丽的七夕之夜,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时完成。我对这首词的感情是复杂的,就是它,召来了宋太宗的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三年的囚徒生活,结束了李煜身不由己的一生。 我是偏爱李煜的,他词总是一波三折,回环往复。他有一种抵抗孤独的姿势,僵硬而又柔软。但最后,似乎总是徒劳无功。 我们能把他的矛盾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将词句一句句拆开分析:哪里用了平声,哪里用了仄声,什么词与什么词相对应,这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我们可以理智的指指点点,这两句如何,那两句有如何。他却不可能想我们一样理智。 在他问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们除了被那巨大的悲伤命中,又能说些什么?他已经累了,就连春花秋月,他一直爱着的东西也厌倦了。在那个时候,他对活着本身都是满心怨恨的。 未来和他的心意背道而驰,过去是他无论如何都挣不脱的网。与其说他能把悲痛写得酣畅淋漓,不如说他的生命本就包含了强烈的悲剧意味。 他想放下,却不会忘记;他想麻木,却偏又敏感。 上天许是企图通过他的手,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笔永不退色的朱红,然而,却不得不牺牲了他的一生。 到最后,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救赎了。后主的死亡不痛苦,这是我笃信的。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出生重瞳,帝王之相,却生性文雅,漠视官场。或许,这就是宿命吧无奈为人君。这一生,是幸?抑或不幸?思悠千载,孰能定论? 结语:生于七夕,卒于七夕,是诞辰,亦是祭日。从李从嘉到李煜,再到后主,这一生,写下的尽是“无奈”二字? 参考文献:(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话丛编,第4242页 (南唐)李煜即位上宋太祖表,吴颖、吴二持、李来涛编著李碌李煜金集(辑梗汇笺集传),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宋)李清照词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清)吴任巨后主本纪,李臻李煜全集 (宋)王经默记,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4565页。 (宋)陈鸽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三,宋元笔记小说大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812页。篇三: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周振华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 摘要李煜作为一个葬送江山的皇帝何其失败,但他在南唐词的创作上又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研究其作品艺术特色,探究其生平与创作,对认识李煜词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李煜词 文学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9202 南唐词较重抒怀,多疏淡之作,增加了表现人生际遇方面的真实情感,语言趋向清雅,基本上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重大转变。李煜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杰出代表。 李煜人生是悲情的,从一国之君沦落到宋王室的阶下囚。但是在文学方面他又是幸运的,人生的颠沛成就了其文学的成功,也许在文学上的成功比九五至尊更能让后人铭记。他把自身的欢戚、愁怨或者无奈都率真地写入词里。他的词直抒胸臆,情真语挚,意真词切,创作了许多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最高的作品,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另一个端点,对宋词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一、生平和创作 (一)李煜生平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二)李煜前期的创作 李煜虽为君王,但阅世不深,性情率真,不失赤子之心。其词的创作常随生活环境和际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他前期作品大多是反映宫廷享乐生活,作品内容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为主。如专咏美人的一酙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描画精细、生动、富有情趣。他的艳情词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真切率真,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用直白浅露的诉说,把热恋中的女子赴情人之约的情急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煜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其宫廷生活的奢靡,这种奢靡给李煜带来的并非帝王至尊的权威感,而是一种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结合后的短暂极乐,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猜测他的这种极乐是否是“但见山河近夕阳,无限美妙无限悲”,但他的词却着实给人香若醇酒浓若花蜜般的感受,让人读后微觉醉意。词中放纵的心理写得淋漓尽致,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李煜宫中个人生活无检束的一面。 (三)李煜中期的创作 在李煜当上偏安皇帝、经历了家庭人去屋空的不幸后,他对南唐小王朝的内外交困感同身受,词的内容和情调也因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流露出了阴郁的哀伤。该时期李煜的代表作为纪念爱妃挽词:“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后主失去他的爱妻后,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的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