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康复心理学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康复心理学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康复心理学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康复心理学应激与心身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心身疾病与重大应激的心理康复 1 第一部分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 2 第一节应激相关障碍的心理康复 一 心理应激的概念1 应激 stress 1 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1936年 Selye H 2 作用于某一物体并会导致它产生张力或出现状态改变的力量 3 2 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stress 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周围的压力 4 5 3 应激的心理反应 一 情绪性应激反应 二 认知性应激反应 三 行为性应激反应 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像力减退 6 4 应激相关障碍 概念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disorder 指一组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共同特点1 精神症状与心理应激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2 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 人格特点 教育水平 生活态度与信念等因素对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3 严重程度达不到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的标准 7 二 重大应激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一 应激相关障碍分类 重点记忆 1 急性应激障碍2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3 适应障碍 8 急性应激障碍案例 男性 20岁 大学一年级 与坠楼者同班 班干部 事件发生后参与辨认死者身份 来自于城市家庭 家庭四位成员 有父母和一个弟弟 在跳楼事件发生后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 情绪不稳定 死者坠地后的情景场面经常不由自主地闯入脑海 一些念头也经常在脑子中出现 如 我不会象他那样 我要对父母负责等 这些情景和念头有时挥之不去 驱之不尽 非常痛苦 晚上失眠 白天上课注意力不能象过去一样集中 莫名其妙地心烦 学习也没有了兴趣 对自己不满意 每次去上课路过事件发生地点时 心情非常地不舒服 心烦加重 所以总是绕道走 9 10 11 二 急性应激障碍1 概念 在遭受躯体或心理严重的创伤性应激后 出现的短暂精神障碍 常在几天至1周内恢复 一般不超过1个月 12 2 主要临床表现 重点 1 意识障碍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可发现有定向障碍 言语紊乱 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能力 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 2 精神运动性抑制 对外界刺激缺少反应 情感迟钝 有时出现类似木僵或亚木僵的状态 3 精神运动性兴奋 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型兴奋 言行紊乱 无目的型 13 三 创伤后应激障碍 1 概念 记忆 个体在遭遇一场的重大应激后延迟性出现并持续性存在的精神障碍 应激源通常是非常强烈的 这种应激可以是个人的 也可以是对整个社会的 症状出现于创伤发生后的3个月内 14 案例 泰坦尼克 幸存女童痛苦94年终生未嫁 美国马萨诸塞州99岁老太太莉莲 艾斯普朗德是 泰坦尼克号 悲剧中最后一个拥有灾难记忆的幸存者 终生未婚的她在2006年离开了人世 在过去94年中 莉莲拒绝和任何人谈论那场夺去她父亲和3个哥哥生命的沉船悲剧 直到莉莲去世后 她的亲戚才从她家中办公桌内的一个鞋盒中 发现了一些异常珍贵的 泰坦尼克号 遗物 包括一张世上仅存4张的 泰坦尼克号 船票 一只停在 泰坦尼克号 沉没时刻的金表 原来莉莲一直都没忘却那场不幸的沉船灾难 她将 泰坦尼克号 悲剧给她带来的丧亲之痛向世人隐瞒了94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 15 2 临床表现和特征 1 创伤性体验反复发作 2 持续的回避 3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16 3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流行病学一般群体的患病率为1 14 高危人群的患病率为3 58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最常见于青年人 女性发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倍 17 9月11日恐怖袭击之后 有42 2万美国人患上了PTSD 18 七成印尼海啸灾民心伤难平 印尼政府召开的旨在解决海啸 Tsunami 灾民心理问题的研讨会上发布报告说 尽管海啸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 但仍然有70 的印尼灾民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19 中国唐山大地震 20 中国唐山大地震破坏性极大 二十年后仍有2 幸存者存在PTSD症状75 幸存者 尤其是地震纪念日之前和纪念活动时 如电视 报纸消息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创伤性体验 产生 触景生情式 的精神痛苦 激惹性增高 心惊肉跳 坐立不安 心跳加快 出汗 面色苍白 难于入睡或易惊醒 也极力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 情感麻木 与人疏远 社会性退缩 兴趣爱好减少等 唐山大地震PTSD发生率18 48 孤儿为23 精神障碍发病率比普通城市高10倍 21 受灾44万平方公里 死亡8万余人 受灾人数1000万 15 20 需要接受援助 200万人 5 需要长期援助 中国心理学会具有国际资格认证的专业创伤治疗师只有33人 5 12汶川大地震 22 灾后心里救援口诀一 大灾后 寻帮助 先躯体 后心理 多鼓励 缓压力 对现实 寻生机 有些人 会焦虑 不安全 扰情绪 多数人 会自愈 过一月 要寻医 大灾难 有影响 犯糊涂 心慌张 易上火 多噩梦 心里愁 别喝酒 严重者 景常现 如电影 常回放 胆子小 很害怕 不理人 少说话 求治疗 别耽搁 求医处 心理科 23 灾后心里救援口诀二 不信谣 不传话 心平静 少害怕 环境改 多适应 安置处 多说话 少埋怨 相互帮 有矛盾 化解它 小朋友 要保护 多解释 可以哭 看电视 要节制 过多看 情绪差 爱岗位 干好活 以行动 帮祖国 没组织 不赴川 只帮忙 不添乱 鼓勇气 树信心 中国人 震不跨 24 PTSD 灾难症候群 惊吓期 失魂落魄 恢复期 后怕 康复期一般来讲 PTSD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 但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成为持久的心理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及时 必要 25 301事件 26 四 适应障碍 1 概念 记忆 在生活环境改变或重大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 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同时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2 概述 1 通常在发生环境改变或重大应激事件一个月内 症状较轻 一般不超过6个月 2 青少年较常见 3 成年人中单身女性的患病风险最高 adjustmentdisorder 27 3 临床表现和特征 1 主要表现为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 2 焦虑不安 烦恼 抑郁心境 无能力感 胆小害怕 注意力难以集中 惶惑不知所措和易激惹等还可伴有心慌和震颤等躯体症状 3 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 28 第二部分心身疾病心理康复 PsychosomaticDiseases 29 第一节概述一 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 定义又称心理生理障碍 是指一组发生 发展和防治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具有躯体病理改变或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 病由心生 30 情绪与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受植物神经支配的系统与器官 都容易发生心身疾病 白大衣综合征 现象 在医院里测量病人的血压往往要比在家里测得的数值高 31 国外调查发现人群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为10 60 国内医学心理学专家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1108例的调查表明 368人为心身疾病 32 2 心身疾病在各科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 内分泌科75 4 心血管专科60 3 呼吸科55 6 普通内科30 8 皮肤科26 6 32 二 特点 1 以躯体症状为主 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 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 扳机 作用 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33 三 经典心身疾病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1950年创建了美国心身医学学会 他最早提出的七种经典心身疾病 被称为 神圣七病 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 34 第二节常见的内科心身疾病 记忆 一 心血管疾病1 常见类型 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等疾病 35 2 相关研究结果1950s 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 Friedman M 和罗森曼 Rosenman R H 首次发现冠心病人的典型特点 雄心勃勃 争强好胜 缺乏耐心 怀有敌意和攻击性 醉心于工作 有时间紧迫感 并称这类行为为A型行为 相对缺乏这类行为的人为B型行为 1959年 主持了意向非常有影响的研究WCGS WesternCollaborativeGroupStudy 从1960 1968 追踪调查了3524名男性公司职员 发现 A型人的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人的2倍 复发率是B型人的5倍 36 有雄心壮志 喜欢竞争出人头地 性情急躁 缺乏耐心 容易激动 有时间紧迫感 行动匆忙 对人有敌意 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有耐心的谦虚的放松的有安全感的 A型行为被认为是与高胆固醇血症 吸烟及高血压并列的四项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 A型行为 B型行为 37 肿瘤的性格模型 即C型性格 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过分忍让 回避矛盾 怒而不发 好生闷气 内向 不善于表达敌意 C型行为 38 待人冷淡 缺乏自信心 不安全感 爱独处 不合群 情感忧伤 容易烦躁不安 高血压冠心病 正常人群20 冠心病27 30 高血压50 D型行为 忧伤孤僻人格 39 溃疡病神经官能症 感情丰富 敏感 多疑 焦虑 固执 情绪不稳定 自我评价偏于悲观 生活中小事就可引起这类人的焦虑 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例如心悸 头晕 头痛 失眠等等症状 40 二 支气管哮喘 三 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过敏 神经性呕吐和食道贲门或幽门痉挛等 四 糖尿病 41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1 心理动力理论 1 Alexander 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动力特征决定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如 试图消除被压抑的矛盾情绪或避开危险物哮喘心身疾病发病三要素 A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B 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 C 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 42 2 修正的理论 潜意识心理冲突植物NS改变功能活动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如 心理冲突迷走N功能交感N功能亢进亢进哮喘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43 三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1 诊断要点 1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心身有时间相关 2 躯体有器质性变化或明确的病理性过程 如呕吐 3 不符合神经症及精神病的诊断 2 诊断程序 病史采集 2 体格检查 心理学检查 4 综合分析 44 四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 心身同治原则 2 心理干预目标 1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2 消除心理学病因 3 消除生物学症状 45 五 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