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50分)1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为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2红色摇篮是根据闽西等苏区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红色经典电视剧,电视剧开播后,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闽西红土地的了解。有观众表示,看该剧的感受是“掌声不断,泪水不断”。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3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这句话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思想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c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4日本的动漫产业、美国的影视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德国的出版产业等等,无不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眼球,成为其创造利润和财富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a文化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功能 b文化硬实力已经取代了文化软实力c文化产业利润总是高于其它产业 d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5其它国家的观众在接触欧美国家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接受欧美国家的价值观观念和生活方式。这表明a文化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斗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c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霸权是国际强权政治的主要表现6面对欧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的严重冲击,我们应当a提升文化实力,维护文化安全 b禁止文化传播,抵御文化渗透c发展高新技术,主导世界文化 d加强国际合作,倡导文化交流7“百行德为先,做官先做人”。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党的领导干部:“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这说明a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c文化影响生活方式 d文化影响生产方式2011年,美德人物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大学生、最美乡村女教师、守墓老兵、割肝救母、卖猪肉的慈善家”道德的力量激荡推动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主旋律,美德人物的广泛影响力昭然可辨。回答第78题。8上述材料表明a文化是社会精神现象 b文化反映社会的发展c文化是公民道德素养 d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 9将美德人物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有利于营造道德建设的氛围 引领社会的道德风尚提供发展的智力支持 提供发展的精神动力a b c d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右图为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回答第1012题。10雕塑艺术是用各种可塑、可雕、可刻的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这表明a文化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b文化是社会的物质力量c文化源于艺术家的思考 d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11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雕塑则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其人像雕塑注重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中国雕塑偏重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肖,而是重视情感感受与体验。上述现象表明,文化通过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a交往活动 b实践活动 c生活方式 d风俗习惯12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差异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b不同国家文化一律平等c文化繁荣源于文化差异 d文化发展具有普遍规律13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唐人街”,其始终保留着传统的中国城市风貌,红墙绿瓦、匾额楹联、亭台楼阁、庙宇寺院,还有中式酒楼茶馆、饮食饭菜、传统工艺等。这表明文化影响具有永恒性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文化交流应固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a b c d 14“数字图书馆”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每个拥有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世界上任何一个“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手段和方式 显示出文化共享的强大功能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特征a b c d15京剧“音配像”是现代科技与古老艺术的完美结合,即通过音配像原理,重现前辈名家的舞台形象,抢救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目,使京剧经典艺术得以保留、传承,为京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和示范。京剧“音配像”的成功说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通过交流使不同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现代科技有利于古老艺术的更好传承a b c d16“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文化传播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b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c确立了汉语的国际主导地位 d抵御了外来文化的价值渗透17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选药材等前提下,吸收了西药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有的制成瓶装汤药,有的制成冲剂,有的制成药丸。这体现了文化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摒弃差异,相互借鉴a b c d18巴尔扎克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人间喜剧被誉为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他的创作箴言是:“观察一切,牢记一切。”巴尔扎克的一生观察巴黎、研究巴黎,足迹遍布大街小巷,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表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c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居主体地位 d优秀作品只有如实反映社会政治生活19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20对“前贤”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a既要求同存异、尊重个性,又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b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既要综汇百家、融会贯通,又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21在近年来的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其中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之风盛行。这种倾向属于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a b c d22中央芭蕾舞团获国家“精品剧目”称号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是继红色娘子军之后,在新世纪为世界瞩目的中国芭蕾的新亮点。该剧因不拘泥于西方经典,揉进了京剧的打击音乐、中国传统的旗袍服装、武术和杂技动作,甚至是皮影艺术,显得面貌一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成功的关键在于a东西方文化的完全融合 b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c吸收了世界文化的成果 d以文化创新为根本目的23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和而不同”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等,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决定文化方向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创新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24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奏响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音,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等等,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又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这表明a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b文化是继承性和传播性的统一c文化是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文化是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统一25“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家的仁义醇厚、道家的清静超逸、法家的因势严峻,各家尽管主张不一,但是通过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得到了共同发展,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熔铸百家的气魄 全面吸收的态度 兼收并蓄的品质a b c d二、问答题(共50分)26(14分)“与经典同行,品味书香满溢;同名著为伴,感受学海广博。”近年来,安徽省在全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诵读内容主要是中华传统诗文、地方特色文化名篇、红色经典作品,所选内容突出思想文化价值,注重道德教育功能。试运用文化影响和文化继承知识说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27(16分)“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民歌茉莉花起源于苏皖一带的民间歌曲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汇编整理而成。何仿最初于1942年在江苏民间艺人处获得鲜花调曲谱、歌词和唱法。这首悠扬动听的曲调尽管最初迷住了何仿,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之后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并对部分歌词进行了修改。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从此一发不可收,唱遍了世界各地,并被收入世界名曲专辑。民歌茉莉花的成功过程对我们进行文化创作哪些启示?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探讨问题。材料一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中国特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逐渐演变。近年来,修坟茔、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形式逐渐被新的祭奠方式所取代,植树、送花、网上留言、缅怀先烈等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渐成时尚,共青团中央也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绿色、文明、感恩的清明节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材料二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越来越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忘。因此,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已刻不容缓。(1)清明祭奠方式及其演变体现了什么道理?(10分)(2)试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1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高二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cbaacabddab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adba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