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与计划免疫 说课稿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免疫与计划免疫。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人教版必修教材八年级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个课题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1、本节主要内容的特点和地位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的重难点本节课的内容由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二是因为这节内容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免疫功能,才能理解和掌握计划免疫。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三道防线的免疫功能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等这几个基本概念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3)描述免疫的功能;(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这需要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3、情感目标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说学情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免疫的有关实例。受社会环境影响(禽流感),学生对自身生理过程及原理的关注程度加大,对自身健康比较感兴趣。在学习方面,初二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对灵活、风趣的教学方法更加感兴趣。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只能事倍功半。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动脑、动手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 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师生活动主干线:(一)人体的三道防线资料分析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资料分析二: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及flash动画,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你说我说:生活中常见狗、牛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试一试,我能行: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资料分析三: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问题三: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然后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道防线组成及天花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并总结出抗体、抗原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我来试一试: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与前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相同吗?有何独特的特点?我们来总结:非特异性免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形成时间生来就有的后天逐渐形成的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二)免疫的功能自读提示: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的功能: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三)计划免疫还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师根据课本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归纳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交流一下吧!能力展示台:比一比,谁的课堂效率高:1、某人与甲肝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甲肝,你知道为什么吗?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你知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为什么吗?3、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曾发生了利用邮件传播炭疽病的事件,造成人员死亡。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就对牲口炭疽病进行了研究。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10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4、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的皮肤,而不用别人的皮肤,这是为什么?5、若某儿童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儿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滨州沾化区六校联考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涂布机安全生产培训
- 创业贷款政策解读
- 2026届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文案策划个人年终总结
- 河北省丰润区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乡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二中学、三中学、四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内江市球溪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JG/T 286-2010低温辐射电热膜
- 海南区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CA 105-2019手机壳套通用规范
- 茶楼联合投资协议书
- 《绿色制造普及绿色生产课件教程》
- 舞狮合同协议书
- 机械维修工试题及答案
- GB/T 22107-2025气动方向控制阀切换时间的测量
- 2025时政试题及答案(100题)
- 财产险考试题题
- 子宫腺肌症的护理常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