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填空题1.在天然物质里,_的硬度最大,在碳的单质中_有优良的导电性,_的分子具有足球结构。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在高温下,碳能够跟很多物质_,具有_性和_性。3.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由_组成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4.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在试管中加热,可以看到_色的氧化铜最终变成_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_,该反应中木炭的作用是作_。5.小刚很喜欢看有关科学发明的书,据书介绍: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类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如c60(图c),它的形状像足球,因此又叫足球烯;网还有纳米碳管(图d),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分子。图a、图b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这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a b c d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纳米碳管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_。常温下足球烯和钠米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_,理由是_。网如果将足球烯或纳米碳管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物是_,其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大于、等于、小于)足球烯或纳米碳管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6.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联盟的发电厂时,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使设备短路而停电,石墨纤维能使设备短路的原因是_。北约军队准备使用的还有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网在保护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_。7.(2012年广东佛山)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对应三种碳单质:图单质的名称是 ,图单质的名称是 ,图单质的化学式是 。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8. (2012年山东临沂)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生发展规划,其中涉及到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1)在以下研究领域内,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填序号)。a.研究新型航空材料 b.合成药物c.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2)纳米材料石墨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太空电梯”缆线的构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答出一条即可)。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较软 d.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不同2.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d.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电极导电 b.活性炭净化某些气体c.金刚石切割玻璃d.木炭还原氧化铜4.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 ( )a.它们都是固体 b.它们的密度小c.疏松多孔、表面积大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 (娄底中考)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a可燃性 b还原性 c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吸附性6.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注入碳素墨水的钢笔书写。这是因为墨水中的碳(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c.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d.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物质7.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焦炭炼钢b.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c.用木炭作燃料 d.用木炭吸附工业产品里的色素8.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右图),化学式为c60。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单质 b.属于混合物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足球烯是实心的9. (2012年广西百色)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10.下列实验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的是 ( )a.测量其密度 b.测量其熔点c.用水溶解 d.分别燃烧验证燃烧产物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 b.单质碳具有还原性c.用活性碳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12.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13.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n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性质稳定14.在2fe2o3+3c 4fe+3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b.co2c.fe2o3d.fe15.试管中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色粉末是 (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和木炭粉c.氧化铜和木炭粉 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三、实验题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no2的气体的容器a投入几块木炭,容器a中的现象为 ,右边漏斗中的液面 。四、简答题1.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c60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2.蜡烛燃烧时,你会看到火焰的上方有黑烟,这黑烟是什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放到一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是否也会看到黑烟?请你分析以上两种情况的原因。五、计算题1.氧化铜与木炭粉的混合物共20 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4.4 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参考答案一、1.金刚石 石墨 c602.很稳定 起反应 可燃 还原3.碳元素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4.黑 红 c +2cuo 2cu + 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还原剂5.碳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不同不活泼。因为足球烯和纳米碳管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二氧化碳 大于6.石墨能导电;可燃性气体爆炸消耗了o2,使得防护工事里缺氧。7. (1)4 不活泼 (2)金刚石 石墨 c60 (3)ccl48. (1)d (2)可燃性或还原性二、1.b 2.d 3.d 4.c 5.c 6.a 7.b 8.a 9.a 10.d 11.b 12.c 13.a 14.a 15.c网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 恒星的一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 综合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人教B版2004
-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 说课稿
- 蔬菜一家亲课件简介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个单元)
- 吉林长春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上 第四课 很高兴认识你 教案
- 第六课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八年级全一册-苏教版
-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 《第四单元 建立网站 第13课 制作网站 四、使用书签》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北京燃气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卫类病理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上海科技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点专题17 新闻阅读(解析版)
- 【初二】【八年级】【道法】2025【秋】上学期开学第一课【统编版】(课件)
- 监狱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军事类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巡护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无脊椎动物类群三腔肠动物门
- 生活离不开规则观课报告
- 监控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