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1.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明朝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解析:“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说明李贽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李贽反对礼教的主张相悖,b、d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c2.(2011北京文综)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统治,明确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其著作自然受到清代专制政府的严禁,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3.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利于促进民族意识的增强,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夸大了顾炎武思想的影响,c项与顾炎武的主张没有关系。答案:b4.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人们的感知器官b.客观存在的事物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解析:“天下惟器而已矣”等信息,说明“器”是世界的根本,反映了王夫之的唯物论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认为历史运动是“势之必然”。这说明他()。a.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极力主张“循天下之公”c.反对帝王以天下为私产d.强烈要求改革法制之弊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王夫之倡导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对“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答案:a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7.唐甄在潜书中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这说明他()。a.批判专制主义君权b.崇尚贤明君主统治c.否定儒家传统思想d.要求推翻封建制度解析:唐甄认为“帝王者皆贼”,是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不符,c、d两项不属于唐甄的思想主张。答案:a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先秦民本观念复兴工商皆本思想提出君主专制受到批判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b.c.d.解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而言,反映了民本思想重新受到重视,和体现了进步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的萌生,说明了关注社会现实观念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9.(2011江苏单科)“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完成:(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解析:第(1)问中明末清初我国社会政治的发展状况,从官僚队伍、政治局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社会表象”可结合材料一、二中“天下有风俗”等信息进行思考,“功能”可联系材料一、二中“士人有廉耻”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中的“取舍”可围绕材料三中“论语,圣人之语录也”等信息进行说明,“理由”可联系孔孟之道的儒学地位进行分析;第(4)问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但要明确“学风”与“时代责任感”的区别。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