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_第1页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_第2页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_第3页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外周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可引起软骨和骨破坏及关节畸形。通常影响多处关节,以关节、肢体酸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晚期常见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等。关节X线摄片检查有助于诊断。(1)外周血检查:活动期常见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下降和血小板(PLT)增多。(2)血沉(ESR)测定:可增快,可作为病情活动的标志。(3)类风湿因子(RF)测定:多为阳性。(4)蛋白电泳测定:可有2-及-球蛋白(2及-G)值升高。(5)免疫球蛋白(Ig)测定:常有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值升高。(6)关节滑液检查:呈草绿色,黏度下降,蛋白含量增加,白细胞数增加,补体水平下降,类风湿因子滴度高于血清。类风湿性关节炎(RA)检查项:1.红细胞(RBC或BLC)2.血红蛋白(Hb或HGB)3.血沉(ESR)4.血小板(PLT)5.关节腔液外观6.关节腔液总蛋白及蛋白电泳7.血清蛋白电泳(SPE)8.2-巨球蛋白(2-MG或AMG)9.免疫球蛋白G(IgG)10.免疫球蛋白A(IgA)11.免疫球蛋白M(IgM)12.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临床意义】(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临床意义】同红细胞(RBC)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米/小时(mm/h)【正常值】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临床意义】(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血小板(PL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100300)109/升(旧制单位:10万30万/mm3)【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关节腔液外观(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清晰、淡黄色,放置不会自然凝固【临床意义】黄色混浊,见于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乳白色或假乳糜色,见于结核性关节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绿色,见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引起滑膜炎的急性发作期、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关节炎;血性液,见于损伤性关节炎、关节肿瘤、穿破关节的骨折等。关节腔液总蛋白及蛋白电泳(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总蛋白,1030克/升(g/L)。其中白蛋白(A):60%;球蛋白(G):1为9%、2为4%、为10%、为11%。【临床意义】总蛋白增高,提示由炎症或肿瘤引起的滑膜选择性渗透性破坏。血清蛋白电泳(SPE)(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白蛋白(A)0.600.70(60%70%);1-球蛋白(1-G)0.0170.05(1.7%5%);2-球蛋白(2-G)0.0670.125(6.7%12.5%);-球蛋白(-G)0.0830.163(8.3%16.3%);-球蛋白(-G)0.1070.200(10.7%20%)。【临床意义】(1)增高:白蛋白(A)增高见于严重失水;1-球蛋白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2-球蛋白增高见于肝脓肿、肾病综合征、胆汁性肝硬化、营养不良;-球蛋白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高脂血症、胆汁性肝硬化;-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感染、肝硬化、肿瘤、多发性骨髓瘤。(2)减低:白蛋白(A)减低见于肝脏、肾脏疾病;1-、2-、-球蛋白减低均见于肝病;-球蛋白减低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2-巨球蛋白(2-MG或AM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免疫散射比浊法:150035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炎症、慢性肝炎活动期、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病、糖尿病、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2)降低:见于重症肝炎、恶性肿瘤晚期及进行期、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免疫球蛋白G(Ig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0克/升,6个月2岁5.012.0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升,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类风湿因子(RF)(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致敏胶乳凝集试验:为阴性;间接血凝试验:小于1:4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