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靖难”事件与文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靖难 事件与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索洁 指导教师何宗美教授 摘要 靖难 之役是明初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同时 也是改变明初文学走向的文学事件 目前有关这一政治事件与文学的研究还显得较为零散和薄弱 对它的关注也多限于探讨此政 治事件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较少涉及到它与当时文学 当事文人的关系问题 而重大政治事 件恰恰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本文即选取明代政治与文学研究的个案之一 靖难 事件与文学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 靖难 所涉文人命运具体走向等问题的细致梳理 探讨这一事件对当时文人心态和文风转变的重要作用 力图对明初士人心态研究和文风演变 问题作一补充 同时 本文还对 靖难 事件所涉文人文集进行了整理 为以后的研究做了 一些基础性工作 靖难 事件与明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本文所作研究仅为抛砖引玉 之举 以期引起大家之关注 将 靖难 事件与文学的研究引向深入 前言部分重点对选题缘起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进而确定了本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和创新之处 文章主体部分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梳理 靖难 之役命运分野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 靖 难 之役史实的清理 进一步明确这一事件的性质 进而从朝廷对文人的打击和文人自身的 选择两种情况对文人命运分野问题加以分类和讨论 最终将 靖难 之役文人的紧密联系全 面而翔实地呈现出来 为下文探讨政治与文学的具体关联奠定基础 由于此次政治事件还涉及到党禁革除政策 本文第二章即对 靖难 事件与所涉文学著 述进行关联性考察 首先是所涉文人考略 其用意在于明确 靖难 当事文人对文坛的具体 影响 其次是相关文学著述考略 此部分搜集了殉难文人和归附文臣的相关著述 为其后的 扩展性研究厘清文献 在完成了上述清理与考证工作后 本文第三章探讨了 靖难 之役文人心态转变的问题 这批文人的心态大多经历了一个由不适到适应的变化过程 归附文臣在其政治生活中从刚开 始的惶恐不安 对政治的极端敏锐到总结出一套应对政事之方法 于政治生活游刃有余 这 种心态的变化并非只是个别现象 而是建文归附文臣的普遍现象 故归纳为 三杨现象 山 林文人则在隐居生活中经历了一个由悲哀愤激到平静自适的心路历程 这一心态的转化使他 们从固守的儒家信仰中抽离出来 思想上逐渐出现老庄和禅宗等思想的萌芽 这两种一心态的 转变体现于文学上 条指向政治方面 催生了 台阁体 文学的产生 一条指向山林方面 促进了明代文人文学的发展 两南了 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第四章分析了 靖难 事件与明初文风的演变问题 首先 展现明初文风的宏观演变情 况 由于建文文学是洪武至永乐朝文学的衔接处和转折点 并且在以前的研究中也较少涉及 故本文以此段文学为重点进行讨论 在建文文人中 方孝孺为其代表人物 故在行文中重点 分析方孝孺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以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更为清晰地揭示建文文风之特 点 在宏观描述明初文风的基础上 笔者对受 靖难 之役重大影响而产生的 台阁体 文 学进行具体考论 从创作人员的统一 文风的形成和心态的具备三个方面阐述了 靖难 之 役是催生台阁体文学产生的必要原因 关键词 靖难 之役文学文人命运心态文学演变 两南火学硕十学伊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o i lt h e w a r o fj i n g n a n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m a j o r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s p e c i a l t y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f r o my u a nd y n a s t y t oq i n gd y n a s t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h ez o n g m e i a u t h o r s u oj i e a b s t r a c t w a ro fj i n g n a n w a sn o to n l yar e m a r k a b l ep o l i t i c a le v e n th a p p e n i n gi nt h ee a r l y m i n gd y n a s t y b u ta l s oam a j o rl i t e r a t u r ee v e n tt h a th a dc h a n g e d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 1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c u r r e n ts t u d i e s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 t h ep o l i t i c a le v e n ta n dl i t e r a t u r ea r ef r a g m e n t e da n di n a d e q u a t e l i m i t i n gt h e i r a t t e n t i o n so n l yo ne x p l o r i n gt h ei m p a c t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e v e n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l i t e r a t u r e h a r d l yi n v o l v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e v e n t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r e l a t e d1 i t e r a t i h o w e v e r w ec a n n o td e n yt h ef a c tt h a t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l i t i c a le v e n t s a l w a y sh a v et h em o s td i r e c ta n d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 so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tt h a tt i m e t h i sp a p e rc h a r g e st h ec a s es t u d ya p p r o a c ha n ds e l e c t so n eo ft h em a j o rp o l i t i c a l e v e n t s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w a ro fj i n g n a n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a st h es u b je c t i no r d e r t om a k ea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s t u d yo n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m e n t a l i t ya n dw r i t i n gs t y l eo f t h e nl i t e r a t i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i m p a c t so ft h i se v e n to nt h ec h a n g eo ft h em e n t a l i t ya n d w r i t i n gs t y l eo ft h e mt h r o u g hc a r e f u l l yc o m b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f a t eo ft h ei n v o l v i n g 1 i t e r a t ia n do t h e rs p e c i f i ci s s u e sr e l a t e dt o w 打o fj i n g n a n b e s i d e s t h ep a p e rc o l l e c t s t h ew o r k so fl i t e r a t ii n v o l v e di nt h ee v e n t s oa st om a k es o m eb a s i cr e s e a r c hw o r kf o r t h ef u r t h e rs t u d y t h e r ew e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a n di n e x t r i c a b l el i n k a g e sb e t w e e n w 缸o fj i n g n a n a n d 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i so n l ya n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w i t ha ni n t e n tt o p u t t i n gt h es t u d yu n d e rt h es p o t l i g h ts oa st o1 c a dt h er e s e a r c hi nd e p t h i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tm a i n l ye x p l a i n st h er e a s o n st os e tt h et o p i ca st h es t u d 姐n g t a r g e t a n dm a k e sas u m m a r yo nt h es t a t u sq u oo fs t u d yi n t h i sf i e l d t h e ni ti d e n t i f i e s t h es c m a i f i c a n c ea n di n n o v a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p a p e l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p a d e r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e a u t h o rp u t s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o n a ro fj i n g n a n a n ds o m ei s s u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d if f e r e n t f a t eo ft h e nl i t e r a t i b a s e do n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so f o fj i n g n a n i td e f i n e st h en a t u r e o ft h ew a r 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p r e s s i o no nt h el i t e r a t i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a n dc l a s s if i e s t h e i rr e s p o n s e st ot h er e p r e s s i o n t h e nt h ea u t h o rp r e s e n t sac l e a rp i c t u r ea b o u tt h e c l o s e1 i n k sb e t w e e nt h ee v e n ta n dj i a n w e n t i m el i t e r a t i 1 y i n ga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e x p l o r i n gt h es p e c i f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o l i t i c sa n d1 i t e r a t u r e i i i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曼曼曼量苎皇皇曼量曼曼曼舅曼曼曼i l l 曼曼皇寡舅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置曼曼皇曼皇曼量曼舅曼量曼皇皇 曼曼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晕曼曼曼量皇曼皇曼 曼曼曼曼曼 b e c a u s et h ep o l i t i c a le v e n ta l s oi n v o l v e st h ep a r t y b a na n da b o l i s h i n gp o l i c y i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a t t e m p t st or e s e a r c ht h er e l e v a n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 e v e n t f i r s to fa 1 1 i ti so nt h et h e nl i t e r a t iw i t ha l li n t e n tt oi d e n t i f yt h es p e c i f i ce f f e c t s o nt h el i t e r a r ys c e n eb yt h e j i n g n a n l i t e r a t i t h e ni tc o n c e r n sa b o u tt h er e l a t e dw o r k s i nt h i ss e c t i o n i tm a i n l yc o l l e c t st h ew o r k so ft h em a r t y r sa n ds u r r e n d e r so ft h et h e n 1 i t e r a t is oa st og a i na d e q u a t er e f e r e n c e sf o r t h ef o l l o w i n gr e s e a r c h a t i e rf i n i s h i n gt h ea b o v es t u d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m e n t a c h a n g e so f s u r v i v i n g1 i t e r a t ii nt h e w a ro fj i n g n a n m o s to ft h e mh a v ee x p e r i e n c e dam e n t a l 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u p s e r i n gt oa d a p t i n g d u r i n gt h e i rp o l i t i c a ll i f e t h o s es u r r e n d e r sw e r e p a n i ca n ds e n s i t i v et ot h ep o l i t i c s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 a n db e c a m ea d e p t si np o l i t i c sw h e n t h e yh a ds u m m a r i z e das e to fm e t h o d st od e a lw i t hp u b l i ca f f a i r s m e n t a lc h a n g i n gi s n o to n l ya ni n d i v i d u a lp h e n o m e n o n b u tac o m m o no n ep r e v a i l i n ga m o n gs u r r e n d e r so f j i a n w e n t i m el i t e r a t i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s u m m e du pa s t h r e e y a n gs i t u a t i o n h e r m i t 1 i t e r a t id u r i n gt h e i rs e l f e x i l i n g1 i f eh a de x p e r i e n c e dam e n t a l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s a da n d a n g e rt ot o m f o r t a b l ea n ds e l f a d a p t i v e t h em e n t a l i t yc h a n g e ds ot h a tt h e yc o u l ds h a k e 0 f ft h ec o n f u c i a nb e l i e f s s u c ht h o u g h t sa sl a oz ia n dz h u a n gz i a n dt h ez e ni d e ao f t h eb u d d i n gt h e ne m e r g e di nt h e i rm i n d t h e s et w ok i n d so fm e n t a lc h a n g e sw e r e r e f l e c t e di nl i t e r a t u r e ap o i n tt ot h ep o l i t i c a lf r o n t g e n e r a t i n gt h e c a b i n e t s t y l e 1 i t e r a t u r e t h eo t h e rp o i n tt ot h em o u n t a i n sa n df o r e s t s b o o s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m i n gd y n a s t y1 i t e r a t i l i t e r a t u r e h l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t h e w a ro fj i n g n a n w i t ht h ee v o l u t i o n o fl i t e r a r ys t y l ei n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 f i r s to fa 1 1 i t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g e n e r a l 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l i t e r a r ys t y l ea tt h a tt i m e g i v e nt h ej i a n w e n t i m el i t e r a t u r ei sa l i t e r a r yt r a n s i ta n dt u r n i n gp o i n tb e t w e e nt h ec o u r s eo fh o n g w ue m p e r o ra n dy o n g l e e m p e r o r a n dt h e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p a i d1 i r l ea t t e n t i o nt oi t t h i sp a r tf o c u s c so nt h i s l i t e r a r y f a n gx i a o r uw a sa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j i a n w e n t i m ew r i t e r s s ot h e a u t h o rf o c u s e so nt h ef a n g s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a n dl i t e r a r yp r o d u c t i o n i no r d e rt os e e 也ew h o l ef r o ms o m es p o t s m o r ec l e a r l y r e v e a l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e j i a n w e n t i m ew 订t i n gs t y l e t h e nt h ea u t h o rd i s c u s s e st h e c a b i n e t s t v l e 1 i t e r a t u r e m o r es p e c i f i c a l l y f r o mt h ep o i n t so ft h eu n i t yo ft h ew r i t e r s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w r i t i n g s t y l ea n dt h em a t u r i t yo ft h e i rt h o u g h t t h ea u t h o rc o n c l u d e st h a t w a ro fj i n g n a n i sa n e c e s s a r yb r i n g i n gt h e c a b i n e t s t y l e l i t e r a t u r ei n t ob e i n g k e yw o r d s w a ro fj i n g n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f a t eo ft h el i t e r a t i m e n t a l i t y e v o l u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 i v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垡盍礁三主硅生支耋丛杰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入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 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 朋友 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卜i6 学位论文作者 紊亏占签字日期 2 0 6 7 年4 月 乡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 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柰洁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2 听年冷月肪日 签字日期 一7 五 c 7 l 防日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前言 曼i i i i 皇曼 曼 曼 1 刖舌 本文旨在通过 靖难 事件与文学 的研究 探讨发生在明初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对于 文学的深刻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明代文学的历史转型 探讨明代士人的心态演变以 及由此而带来的文风变化等问题 靖难 之役是明建文时由皇室内部争夺帝位而引起的战争 并伴随一次震动朝野的政治大镇压 对比明初文字狱和其它政治事件如胡惟庸案 蓝玉案等 它对文学的影响要更直接而又更深刻久远 尤其是对洪武 建文文学过渡到永乐文学所产生 的影响最为显着 把当时的文学置于具体的政治背景下进行考察 可以更清晰地展现明初文 学的发展态势 准确把握明代文学演变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节选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研究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 都无法 完全脱离当时的政治背景进行凭空讨论 对于明代文学的研究尤为突出 明代文学的发展自 始至终都与当时的政治趋势息息相关 明初的文字狱 拉开了文学与政治的紧张序幕 作为 明代重人政治事件的 靖难 之役 波及到当时众多文臣 使他们的命运发生了重大逆转 或殉难 或杀身 或屈志就官 或隐退山林 而明初文学也因文人命运的变化而改变了走向 后来的刘瑾宦祸 严嵩擅权 张居正改革 虽政治意义不一 对文学的影响却都异常突出 特别是明末的东林党争 复社运动 既是政治性的 又是文学性的 是促进明末士风文风演 变的重要力量 本文选取明代文学与政治相关性研究的个案之一 靖难 事件与文学 作为研究 对象 但这一选题并非笔者初衷 最初我是对 正学大儒 方孝孺感兴趣的 由此过渡到了 本文的所涉问题的探讨 方孝孺在建文时期被称为 读书种子 是明初思想和文学的代表人 物之一 而他的被诛十族 则属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文人悲剧 对方孝孺思想学术 命运悲 剧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研究 无疑是考察明初政治与文学关系的最好选择 在搜集资料的过 程中 不可避免地让人把关注的目光更集中地投上 靖难 之役这一政治事件上 发现它几 乎对所有建文朝文臣都有着深切的关联 明初文士心态的流变 文风的转向并不是某个人所 能左右的 而是重大政治事件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故探讨明建文至永乐时期的文学演变 仅 从方孝孺一人入手不免过于偏狭 其深层关系应考虑到政治与文学这一话题上 具体则应落 实剑 靖难 事件与文学的整体性探讨才更益于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 靖难 之役作为一个历史事件 历来就有足够的重视 明清时期已有众多文献对此事 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如屠叔方所辑 建文朝野汇编 郑晓 逊国君纪抄 逊国臣事抄 等 这些文献对 靖难 之役及其后文士的存亡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载 其主要工作 在于对存留史料的整理 近人对 靖难 之役的研究现多偏于考证方面 主要论着有王崇武 先生的 明靖难史事考证 孟森先生 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 中所录 建文逊国事考 等 柏南夕 学硕十学位论文 前言 随着明代文学研究的拓展 学术界对 靖难 事件的存疑问题进行了梳理 也有学者开始注 意这场政治事件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例如赵园教授在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中专列一章 作 为话题的 建文事件 关注到了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对 靖难 事件热烈讨论的现象并分析 了原冈 左尔岭先生在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中第一章则涉及到 靖难 事件对明前 期文臣心态变化的影响 相关论文有张树旺的 论方孝孺之死对明代士风的影响 此文 重点论述了方孝孺的殉难与明代后期士风沦丧的关系 博士论文有刘倩的 靖难 及其文学 重写 主要是考察 靖难 事件对后世戏曲 小说创作的影响 董刚 元末明初浙东士 大夫群体研究 则论及 靖难 与浙东士大夫的命运转变问题 但较偏重于史学方面的 考证 士人命运转变与文学的关系考察则较少 总体来讲 对于 靖难 事件的研究 目前呈现出以下一些趋势和特点 首先 表现出 从史学研究向文学研究转变的趋势 这说明了 靖难 事件对文学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重视 从 靖难 事件与明代士风的讨论到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问题再到对文士命运的分 析考察 靖难 事件与文学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 但是虽说前期的考证工作也为后来文学的 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略微不足的是其考证多为理清 靖难 事件的疑点而作 是释疑 靖难 事件的过程而不是基于为 靖难 事件与文学的关联研究提供基石为目的的 所以对此事件所涉及的与文学相关的内容 如文人的走向问题 禁书的流传问题等考证较少 故如要深入发掘 靖难 之役对文学的影响 还需对其进行专门翔实的考证 其次 从文学 角度研究 靖难 事件的文章还是显得较为零散和薄弱 大多没有系统涉及到此次政治事件 对文学到底有哪些方面影响的具体研究 从上述所举论文可见 不管是讨论 靖难 与士风 的转变问题 还是讨论它与文学的创作问题 大多都只关注到此政治事件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没有探讨它与当事文人 当时文学之关系 受建文一朝风云突变影响最为直接且深刻应该是 当世的文人与文学 所以 有必要对 靖难 事件与当时文学之具体关联进行深入研究 在 此基础上再进行 靖难 对后来文学各方面的影响就能 追本溯源 由此得出的认识才更为 客观和稳实 因此 从文学角度对 靖难 事件进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 第二节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明初发生的 靖难 之役不仅是影响王朝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 同时也与明代文学的发 展有密切的关系 对 靖难 事件进行详细梳理并探讨其对文学的影响 对明初文学研究有 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 靖难 之役是最高统治者进行皇位争夺的政治事件 但它不同于明初文祸对文 人造成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场政治事件而牵带发生的文臣的浩劫 而是对士大夫灵魂深处 参看赵周先生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第三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1 6 5 1 9 2 页 参看左东岭先生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第一章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张树旺 论方孝孺之死对明代士风的影响 广东社会科学2 0 0 6 年第1 期 第7 7 页 o 刘倩 靖难 及其文学重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3 年6 月 矗蕈刚 元末明初浙东士大夫群体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4 年5 月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前言 i i 一 一 i i 曼曼曼 道义观的拷问 因此 对 靖难 事件与文学关联性的梳理 对相关文臣命运的考察 实关 乎明代的世运及士大夫的心态转化等的深入了解 是不可忽视的 靖难 之役是明代文学演 变历程中一个特殊环节 是明代政治与文学研究的重要个案之一 对它的研究可以显示政治 与文学复杂而深层的关系 其次 靖难 之役与明初文臣命运紧密相连 对历患而幸存的文臣心态变化有重要的 影响 读书种子 方孝孺的被诛十族强烈震惊了当世文人 它第一次使明代文士看到了道统 与政统抗争的悲剧 大批忠臣被杀更是使他们从心里萌生对 道义 的疑惑 守道 亦或 守 身 成为艰难的选择 本文在厘清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对历经 靖难之变 的文人心态进行了 分析 对明代文人气概转化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是文人心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 靖难 之役庙堂文学的转变有重要的关系 永乐至后来三朝内阁文臣以江西文人 居多 而洪武至建文朝重用大臣多为浙东文臣 靖难 之役使得庙堂中浙东文臣让位与江西 文臣 与此相应 浙东文学和江西文学在主流文学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通过梳理 靖难 事件所涉文臣具体走向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与明初庙堂文学转变的具体联系 这对 进一步研究 台阁体 文学的兴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 靖难 之役与文学的关联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 联系由此事件而引起的文人命 运分野和心态变化等问题 探讨明代前期的文风流变的具体情态 同时 对 靖难 事件相 关文人及文集做了梳理 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 相对而言 明初文臣的 心态研究较为匮乏 学术界多关注明后期的心态研究 而事实上明代士人气概的转化是不能 绕过 靖难 事件的深刻影响的 为此 本文对明初士人心态变化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有明一 代士人心态研究略作补充 总之 作为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个案 靖难 事件与明初文学存在千丝万缕不可 分割的联系 从此事件入手探讨明初文学的变化或许可以使我们能更全面客观的审视明初文 学的演变 在整个明代政治与文学的关系史 文人心态史上 对 靖难 事件与文学的细化 研究都有着特殊的价值 3 悄南歹 学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 靖难 事 与文人命运的分野 第一章 靖难 事件与文人命运的分野 政治与文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文学更是受到了政治极大的影响 有明一代 几乎每一次文学风气的演变 每一次士大夫心态的转化等都会因政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某 些突变甚至就是政治局势变化的直接产物 发生在明初的 靖难 之役即见证了政治与文学的这一关联 靖难 之役是一次政治 事件 而从某种意义来说 它实际上也是一次改变明初文学走向的文学事件 因为此次事件 的矛头直指建文文臣 后期涉及到党禁革除之际文集的流传 建文文臣的命运抉择 特别是 历患而幸存的士人的生存状态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 它是造成明初士人气概转化 文风流变 的重要起因之一 就其性质而言 它不仅仅是政治的 也是关乎文学的 我们有必要把它与 文学的相关演变结合起来研究 作此研究之前首先即需对 靖难 事件与文人命运的分野笛 相关问题进行清理 第一节史实的梳理 作为历史事件的 靖难 之役 既不乏记载也不乏研究 静志居诗话 中即列举了与之 相关的众多历史文献 建文诸臣 自 吾学编 名山藏副书 史待 史窃 史檗 而外 黄佐有 革除遗事 高璧有 幽光录 袁祥有 建文私纪 陈洪谟有 革除编年 许相 卿有 革朝志 陆时中有 建文逸史 姜清有 秘史 王会有 野史 袁襞有 奉天刑 赏录 刘琳有 拊膝录 屠叔方有 朝野汇编 宋端仪有 革除录 朱睦有 逊国纪 林塾有 革除史补 郁襄有 革除遗忠录 杜思有 革朝遗忠录 郑应旗有 革朝遗忠列 传 张朝瑞有 忠节录考误 徐即登有 建文诸臣录 焦兹有 逊国忠节录 汪宗伊有 表忠录 赵士拮有 建文年谱 赵启元有 逊国续钞 钱士升有 逊国逸书 陈t 锡 有 壬午书 朱鹭有 建文书法拟 刘廷銮有 逊国之际月表 曹参芳有 逊国正气纪 周镳有 逊国忠纪 周远令有 让皇帝本纪 高世丰有 尽心录 以及 奉天靖难纪 建 文事迹 建文君臣逸事 革除漫录 革除纪遗 逊国臣纪 群忠事暑 就义编 纪述 者不为不多矣 叫近人也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著述 如王崇武先生的 明靖难史事考证 孟 森先生的 建文殉国考 等 虽然前人对此已多有考述 但这里为了下文的展开有一个清晰 的思路和平台 有必要就此事件的起因经过及与文人的具体关联等作一梳理 一祸起萧墙 这一在明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政治事件 据记载是这样发生的 j 洪武 三十一年闰五 月 太祖崩 皇太孙即位 遗诏诸王临国中 毋得至京师 燕 王自北平入奔丧 闻诏乃止 时谙王以尊属拥重兵 多不法 帝纳齐泰 黄子澄谋 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惮燕王强 未发 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 卷五 蒋兢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第1 3 9 页 4 悄南 j 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 靖难 事f j 与文人命运的分野 乃先废周王橘 欲以牵引燕 于是告讦四起 湘 代 齐 岷皆以罪废 王内自危 佯狂称 疾 泰 子澄密劝帝除王 帝未决 建文元年夏六月 燕山百户倪谅告变 逮官校于谅 周 铎等伏诛 下诏让王 并遣中官逮王府傣 王遂称疾笃 都指挥使谢贵 布政使张呙以兵守 千宫 王密与僧道衍谋 令指挥张玉 朱能潜纳勇士八百人入府守卫 秋七月癸酉 匿壮士 端礼门 绐贵 爵入 杀之 遂夺九门 上书天子指泰 子澄为奸臣 并援 祖训 朝无止 臣 内有奸恶 则亲王训兵待命 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书既发 遂举兵 白署官 属 称其师日 靖难 建文皇帝朱允蚊随即削燕属籍 下诏日 邦家不造 骨肉周亲 屡谍僭逆 去年 周庶人橘僭为不轨 辞连燕 齐 湘三王 朕以亲亲故 止正槁罪 今年 齐乇樽谋逆 又与棣 柏同谋 柏伏罪自焚死 樽已废为庶人 朕以棣于亲最近 未忍穷治 其事 今乃称兵构乱 图危宗社 获罪天地祖宗 义不容赦 是用简发大兵 往致厥罚 咨 尔中外臣民军士 各怀忠守义 与国同心 扫兹逆氛 永安至治 寻命安陆侯吴杰 江阴侯 吴高 都督耿璩 都指挥盛庸 潘忠 杨松 顾成 徐凯 李友 陈晖 平安 分道并进 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 尚书暴昭掌司事 留 靖难 之役就此拉开序幕 整个战争历时四 年 儿乎贯穿建文一朝 终以燕王入京即位作结 战争伊始 燕王首先举兵 朝廷随后做出反应 进行镇压 这场战争实属藩国的 称兵 构乱 然而 初建藩国时 朱元璋的用意恰恰是出于保朝廷之安的考虑 众建藩辅 所以 j 盘石之安 大封土疆 所以眷亲友之厚 古今通谊 朕何敢私 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 弼成政化 故兹诏示 咸使闻知 随着藩国势力逐渐强大 本为保卫朝廷安危的藩国逐渐 成为朝廷最大的隐患 朱元璋曾与太孙朱允蚊谈到此问题 认为诸王 可令边尘不动 贻汝 以安 朱允妓随即问道 虏不靖 诸王御之 诸王不靖 孰御之 建文帝早己预见诸 干对朝廷的威胁之势 而这种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使局势失控 朱元璋面对此问题也是 默然 良久 没有有效的遏制举措 太祖崩 矛盾随即凸现 建文帝必须实施削藩之举 早对皇位 有所觊觎的燕于朱棣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于是举旗 靖难 进军京师 建藩 削藩 藩反 充分显示明初朝廷与藩国的复杂关系 而二者间势力失衡则最终导致 祸起萧墙 二事件性质 这场战争由 削藩 开始 朱棣看似无奈举兵 实蓄谋已久 藩王与朝廷之战势不可免 从史书的记载中即可清楚地看到这场战争实则是朝廷与藩王矛盾激化引起的 并非保守的藩 千捍卫权利之战 靖难 之役确为一场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史 对成祖所发动的 靖难 之役是这样评价的 革除之际 倒行逆施 惭德亦曷可掩哉 罾 倒行逆施 即 说明前人对此战争已作出明确的定性 今天我们也可从 靖难 之役中的细节分析出真正的 目的 第一 如果真的是 清君侧 那么在战争期间 建文帝曾解除了齐泰 黄子澄等所谓 奸臣 的官职 朱棣理应退兵 但他进京的脚步却没有丝毫减缓 第二 祖训 称有 天 子密诏 才可出兵 建文帝非但没有下密诏 反而再三勒令退兵 燕王却依旧步步逼近 没 明史 卷五 成祖本纪一 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 第6 9 页 明史 卷四 恭闵帝本纪四 第6 1 页 拟封建诸王诏 明经世文编 卷四 王忠文公集 四库禁毁丛刊 集部第2 2 册 第1 4 5 页 孟森 明史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9 2 页 明史 卷七 成祖本纪七 第1 0 5 页 5 两南j 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 靖难 事件与文人命运的分野 曼曼 曼 曼i l i i i 皇量皇曼皇曼 曼皇曼 有丝毫退兵之意 更不用说 燕王在即位后实行党禁革除等等掩人耳目之作法了 可见 即 使打着 祖训 之大旗 燕王朱棣出兵之心亦是 路人皆知 由此而篡取帝位之不义性更是 雉以掩盖的 三文人厄运 因为这 不义 的性质 燕王朱棣入城之始就急于 表现 他的 出师有名 确定他继 承帝位的合法性 明史 记载燕王在建文六月入金川f j 于是日即 大索齐泰 黄子澄 方 孝孺等五十余人 榜其姓名日奸臣 丙寅 诸王群臣上表劝进 己巳 王谒孝陵 群臣备法 驾 奉宝玺 迎呼万岁 王升辇 诣奉天殿即皇帝位 他即位前的第一什事即夫索 奸 臣 这些 奸臣 包括 宫中侍病老宫人 长随内官 太医院官 礼部官 葬事官 造孝陵 驸马等官 奸臣齐尚书黄太卿左班文职 监拆毁宫殿工部官内官 留 直指当时在朝的执事 和文臣 史书中还记载了成祖所列的奸臣榜 燕王列奸臣榜于朝门左右 左凡二十五人 为 黄子澄 齐泰 陈迪 练子宁 方孝孺 黄观 邹瑾 胡闰 郭任 庐迥 侯泰 暴昭 陈 继之 郑赐 黄福 尹昌隆 张兢 毛泰 董镛 曾风韶 王度 高翔 魏冕 宋征 巨敬 右凡二十六人 为王钝 黄魁 戴德彝 韩永 葛诚 王叔英 周是修 庐振 颜璩 张爵 卓敬 铁铉 谢升 龚泰 茅大方 陈彦回 郑恕 宋忠 姚善 胡子昭 周璇 叶惠仲 高巍 廖镛 徐辉祖 失其一 已而有续榜 甘霖 郑公智 王琏 黄希范 刘臻 程通 王良 庐原质 韩永 叶希贤 林嘉猷 蔡运 牛景先等 仍以方孝孺为首 锄建文朝的六 部九卿几乎俱在其中 朱棣的严惩对象实为建文朝之左班文职 成祖即位 实为篡弑所得 他为了堵天下悠悠之口 掩饰其篡弑之迹 特意令文学博士 方孝孺草拟登基诏书 方孝孺在当时文士之间有很强的影响力 姚广孝就曾谓方孝孺乃 读 0 s 种子 一杀孝孺 则天下 读书种子 绝矣 螂 而成祖此时正需要有这样影响力之文 人承认自己的帝位 为其操笔拟书 于是 面对方孝孺的当庭质问 刚开始朱棣还好言相劝 随即以死相逼 谓要诛其九族 方孝孺愤激之下日 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勃然大怒后 列 方孝孺五服之内的九族连同朋友门生廖镛 林嘉猷等一族共十族 受刑于聚宝门外 此次株 连 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 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记 四 开中国历史株连之最 成祖妄图用 死亡的威胁摧毁文臣的信念 使他们屈服于自己 没有达到目的 就毫不犹豫地大开杀戒 儿乎所有忠于建文的朝臣都惨遭屠戮 手段之残忍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明史 中载 丁丑 杀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并夷其族 坐奸党死者甚众 唧 子澄至 成祖亲诘之 抗辩不 屈 磔死 族人无少长皆斩 姻党悉戍边 o 缚子宁至 语不逊 磔死 族其家 亲戚俱 戍边 掣 明史纪事本末 中的一些记载更加详细 也更令人胆战 t h 惊 邢部尚书暴昭被 明史 卷五 成祖本纪五 第7 5 页 屠叔方辑 建文朝野汇编 卷三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第7 0 页 垒继佐 罪惟录 卷二 惠宗纪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6 年版 第6 4 页 黄宗羲 明儒学案 卷四三 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第1 0 4 4 页 谷心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一七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第2 9 2 页 明史 卷五 成祖本纪五 第7 5 页 明史 卷一四一 黄子澄传 第4 0 1 8 页 明史 卷一四一 练予宁传 第4 0 2 2 页 6 两南 尺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 靖难 事件与文人命运的分野 执 抗骂不屈 文皇大怒 先去其齿 次断手足 骂声尤不绝 至断颈乃死 u 明史 中 有载的在 靖难 之后殉国的官员约3 5 位 明史纪事本末 中增加至8 0 多位 这只是有据 可考的情况而已 实际数目还应远远大于此 朝廷对 奸臣 的屠戮不仅仅针对其个人 同时还对他们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株连政策 使得忠臣之族几近丁尽户绝 如建文御史大夫景清 朱棣不但对他施以酷刑 且 籍其乡 转相攀染 谓之 瓜蔓抄一 以至 村里为墟 又如 邹谨之案 诛戮者四百四十人 练子宁之狱 弃市者一百五十人 陈迪之党 杖戍者一百八十人 司中之系 姻娅从死者八 十余人 胡闰之狱 全家抄提者二百十七人 董镛之逮 姻三族 少者一族也 成祖不仅 在肉体上摧残忠臣 还要忠臣后世从心底对他们产生忌恨之情 监察御史高翔 丧服入见 语不逊 族之 发其先冢 亲党悉戍边 诸给高氏产者皆加税 日 令世世骂翔也 对 忠臣之妻女 朱棣更是实行了泯灭人性的处罚 若胡大理之死 郡志称其族弃市者 二百十 七人 坐累死者数千人 妻毙于狱 有 把与狗吃了 之旨 叛臣妻女赐勋臣 此国 初例 至今行之 若永乐初 将奸党方 黄诸臣妻子 配象奴 发教坊司 发浣衣局 此文 皇特典 非律令所有也 此外 朝廷还发布告示 奖励民间告发建文朝臣 凡文武官员 军比人等 绑缚奸臣 为首者升官三级 为从者二级 绑缚官吏 为首者升二级 为从者升 一级 有司奉旨出示 自是擒获得官者甚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