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 末 综 合 检 测 (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多选)()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析:选bd。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人口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是“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pe怪圈”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b贫困、人口、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c贫困与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退化没有必然关系d人口增加会加剧贫困,并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会使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解析:选c。贫困使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计划生育观念的淡薄,使人口增加过快,加剧贫困,致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这又会使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见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3下列对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快速增长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b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c男女性别比例的逐渐失调d处于种群增长的快速增长期解析:选c。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呈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还有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量高等。4如图表示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设性别比例11)。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从年龄结构看,a国属于增长型,人口密度一定会越来越大b从年龄结构看,b国属于稳定型,人口密度一定不变c设a国某年的人口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1a)yd若b国的人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数量将会增加解析:选d。从年龄结构看,a国属于增长型,b国属于稳定型,但由于人口增长还会受战争、疾病、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a、b错;a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可能是恒定不变的,所以c错。5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一要明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二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三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迁地保护。6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下列叙述中,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a人口的持续增长b加快城市化进程c退耕还林还草 d立法保护基本农田解析:选d。人口的持续增加,给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保护耕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占用耕地;立法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保护耕地。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8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有(多选)()a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c人口增长,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可能造成对环境的侵害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解析:选bc。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自农业社会以来就有,并不能表明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为:(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2)生活排污量剧增,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侵害;(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废弃物,对环境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生活排污还是生产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侵害都不是必然的。9如图表示2011、1931、1981三年,在甲桥上游20公里至下游40公里的范围中,测得的河水溶氧量。假设河水的溶氧量是与污染程度成反比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1931年时,甲桥附近地区的污染比1981年时严重b从1931年到2011年的80年间,甲桥附近同地区的污染有持续改善的趋势c在2011年时,甲桥附近同地区的污染比1931年时轻微d距离甲桥愈远,所测得的污染愈严重解析:选c。坐标系中共有三条曲线,对任何一条来说距离甲桥愈远,所测得的污染上游是越来越轻微,下游是先严重后轻微,而三条曲线之间相比,在同一距离上三者溶氧量大小依次为2011、1931、1981,则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1981、1931、2011。10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下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多选)()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选bc。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力;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后,使生态环境破坏,最终使环境容纳量减少,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容纳量可能会下降,所以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11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解析:选d。据图可知,啮齿类密度较小时,植物多样性较差;啮齿类密度适中时,植物多样性达到最大;啮齿类密度较大时,植物多样性下降,即啮齿类的密度直接影响植物多样性,或者说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a、b项正确;在啮齿类数量较为庞大的时候,植物种类数明显减少,说明啮齿类动物取食植物时有所偏好,c项正确;从图中看,植物多样性最大时,啮齿类动物数量并不是达到最大值,因此其密度也并非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d项错。1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aco2、so2、氟利昂 bso2、co2、氟利昂c氟利昂、co2、so2 dco2、氟利昂、so2解析:选a。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会导致地球的热量不易散失,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其主要影响成分是硫的氧化物,特别是so2;氟利昂是导致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 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 bc d解析:选b。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是指自然、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生态农业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污染;生态农业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围湖造田,早期的目的是扩大耕地面积和防治血吸虫病,后来主要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安置不断增长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是一种短期行为。故正确,错误。14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主要是()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藏羚羊的保护主要属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层次。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选d。改造前优势种无水生植物,改造后物种数目增多,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因此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因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该区域的气候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改造的目的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不是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项错误。1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正确叙述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多样性是对物种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之一,合理的开发、正确利用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17在广西梧州发现一种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万年野生水稻,它生长在阴凉且缺少阳光的地方,但一穗就可达千粒。野生稻是水稻的祖先,抗病、抗虫能力强。同时,一种被称作“水稻杀手”的杂草稻也被发现,不仅使水稻减产,还会排挤掉水稻。这些野生稻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万年野生水稻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利用万年野生水稻和现代稻杂交可改良栽培水稻的基因库c杂草稻对水稻的影响体现了野生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d因杂草稻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应将其灭绝,使其从地球上消失解析:选d。利用植物进行科学研究属于直接使用价值,杂草稻因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属于对生态系统和功能的破坏,属于间接使用价值。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对于杂草稻,在降低其对水稻危害的同时,也应珍惜。18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解析:选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原生态系统中对物种的保护,自然保护区中应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a、b错;迁地保护是将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濒危物种迁入动物园或植物园等进行保护的措施,c错;d项描述正确。19人类有较强的能动性,能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b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体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放心大胆使用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解析:选d。人类有较强的能动性,但在改变自然面貌时,一定要合理,遵守自然变化规律,而不能只根据人类自己的意愿。20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发展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基数大,应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量解析:选abc。我国人口的发展目标是: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要控制在13.6亿以内;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21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树木,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为行将绝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so2和co2,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 bc d解析:选c。考查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so2大量排放将形成酸雨,而co2大量排放将造成温室效应,都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2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二氧化硫的排放白色污染烟尘氮氧化合物的排放abc d解析:选c。燃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而三峡工程发电利用的是水能,避免了这一系列污染的发生。23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a开发优质新品种,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d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优质有机产品解析:选d。依据生态学的原理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实现多层次分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促进物质的再生利用,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污染。所以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2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生物多样性是治疗人类疾病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选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引进外来物种不当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反而会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b错。昆虫的存在对植物的生长起到调节作用,c错。25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11分)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1)图形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2)图中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3)图中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4)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_、_、_等,而要控制人口增长,关键是要控制人口的_,因此,我国已经把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解析:该题涉及到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种群特点等众多相关知识。依据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受精作用的特点可知,男女比例应为11,处于生殖年龄的人员过多,造成出生率增高;导致我国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人均耕地减少、自然资源利用增多、能源利用增多、粮食需求增多、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答案:(1)男性产生含x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其比例为11,且与卵细胞结合机会均等,所以后代男女比例接近11(2)出生率迅速增高(3)出生率不断下降实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4)人均耕地减少自然资源利用增多能源利用增多粮食需求增多环境污染加剧(任意填三个)出生率计划生育27(9分)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并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人口增长曲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年龄结构指标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014岁人口(%)36.2840.6933.5927.6265岁以上人口(%)4.413.564.915.57老少比例(%)12.158.7414.6020.16(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的趋势。(3)下列各项中,体现出人口可持续发展观的是_(写代号)。a合理的人口结构b适度的人口规模c提高国民素质d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多于社会所需数量e劳动年龄人口少于社会所需数量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曲线的斜率也有所下降。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合理的人口结构(城市化、农村化人口)、适度的人口规模(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提高国民素质。答案:(1)上升计划生育(2)上升老龄化(3)abc28(15分)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80多名生态专家历时4年考察,得出结论: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泰山,目前正遭受着诸多人为因素的破坏,动植物种类正逐年减少,其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专家们认为,除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的扩散等自然因素以外,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在使泰山动植物种类逐年减少,有的甚至面临濒危或灭绝。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渐显弊端。泰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经人工造林而成,刺槐为当时引进的物种之一,现在泰山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有刺槐分布,刺槐在当地无节制地繁殖,挤占了泰山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1)从分子水平看,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是_。(2)从变异的来源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造成的。(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由于_的结果。(4)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_水平上的多样性。(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另外采用_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6)材料中专家认为泰山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的原因有哪些?_。(7)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生态稳定性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_。(8)材料中“刺槐在当地无节制地繁殖”,怎样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这一现象?_。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dna上基因的多样性(2)基因突变(3)生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4)生态系统(5)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克隆、细胞培养(6)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的扩散等(7)破坏原有食物链(8)过度繁殖,种内斗争加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有利于生物进化29(15分)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人工池塘水(4号)。分别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碳捕集利用项目资金管理与调度方案
- 2025年艺术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摩托车制动器新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广德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学业展示考题及答案
- 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本)
- 2025年特种作业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重点学校周边住宅租赁合同包含子女入学条款
- 互联网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协议
- FZ/T 52003-2014丙纶短纤维
- 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课件
-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实务培训课件
- 耳鼻喉科多功能手术动力系统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 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 K2FastWave中文操作手册
- 创新小白实操指南 教案.docx
- 高中数学 1.2.3函数的表示法(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1]
- 地热井常见主要问题分析与研究_图文
- 教育学 德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