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泽林镇泽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社戏》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泽林镇泽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社戏》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社戏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重点难点】景物描写的优美、心理描写的细腻、语言的流畅。【资料链接】1.作者链接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等。2.写作背景本文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补充注释: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一、诊断性评价小组讨论 检查 展示1.社戏选自, ,作者 ,原名 。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归省( )行辈( ) 絮叨( )( ) 惮( )凫水( ) 撺掇( )( ) 橹( ) 撮( )宛转( )( ) 棹( ) 踱( )蕴藻( )( ) 船楫( ) 潺潺( )漂渺( )( ) 二、课文探究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1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2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3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文中围绕中心事件又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每件事的主题词。三、质疑解惑各小组展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如: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2“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什么样的作用?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写?5“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这些误认表现了什么?四、感悟创作(小组展示、教师总结或在多媒体上展示)小说知识介绍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反馈检测(小组展示、教师总结或在多媒体上展示)知识积累与运用1.原文词语填空。大家( )船,双喜( )前篙,阿发( )后篙,年幼的都陪我( )舱中,较大的( )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 )船,在桥石上一( ),( )几步,即又( )出了桥。于是( )两支橹,一支一人,一里一( ),有 ( )的,有( )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一般径向赵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