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 1全卷共6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学号按要求填写好。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 基础(24分)1根椐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为政)(1分)(2)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1分)(3)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的品质,现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2分)(4),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分)(5)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分)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看见满院ln j(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2)我是在白云的qin bo ( )中笑着长大的。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都是大自然jn qio ju ln( )的艺术品。(4)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xi shu pn u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b巍峨峥嵘的阿尔比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c为观看抗战英烈事迹展,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了展厅。d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莞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 (删去“内心”或“由衷”)b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提高”改为“完 善”)c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把“不畏艰险”和“执著追求”对调)d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修改:把“格局”改为“形态”) 5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两个与画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4分)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 万物的无私;(1) , ; (2) , 。二、阅读(46分)(一)(10分)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援疑质理(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腰白玉之环(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 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主要从求书难、叩问难、旅途艰、生活苦四方面来写。其目的是劝 勉马生努力学习。c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d 作者记叙自己的求学经历,却极写老师的严厉,目的是用反衬的手法,以突出自己求师的 诚恳,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求知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二)(9分) 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注释】麑:小鹿。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纵而予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一年/居庙堂之高c使秦西巴持归烹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秦西巴弗忍/神弗福也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11秦西巴因为“纵麑”而使“孟孙怒”,为什么后来又“取以为子傅”?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三)(10分)底 线 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选自今晚报,有删改)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有底线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b. 文章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抽象的底线具体化,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有底线的意义和无底线 的危害。c.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有底线,才有实现自我、实现“成功人 生”的可能。d. 社会的底线是相互影响的,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 丽的水准线文明。13.下面不能证明第段“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3分)a几位旅游的学生在旅游时,因天气太热,又看到景点排队人龙很长,这几个同学越过队伍径直 而入。他们坚守了道德底线,同时避开拥堵,提前进入景区。b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拒绝商家的高额利润,免 费提供给世人。她坚守了学术底线,同时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c张宝艳和秦艳友夫妇建立了“宝贝回家寻子网”,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他们坚 守了伦理底线,同时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d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他坚 守了职业底线,同时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14阅读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 人的基准。”中“底线”的看法。(4分)(四)(17分)苏七块 冯骥才 (1)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2)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3)人有了能耐,脾气准特色。苏大夫有个特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4)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5)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6)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予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7)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8)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9)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15、请根据表格,概括本小说的行文思路。(4分)情节主要内容开端交待时代背景及介绍苏大夫外貌和技能发展交待苏大夫特色规矩及“苏七块”绰号由来高潮(1) 结尾(2) 1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2分) (2)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予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2分) 17、小说第(3)段写“苏七块”绰号的由来,这种写法从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没有琢磨出苏大夫话里的深意,那么你认为苏大夫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价呢?(5分) 3、 作文(50分)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人生的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a)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b)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在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作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农,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1、 a文段中井房的独特经历是莎莉文老师与我共同渡过的。结合名著说说影响我人生的三件大事分别是(1) 、(2) 、(3) (3分)。2、 从b文段可以看出,祥子最终由“人”变成“兽”,请结合名著的其它内容说说祥子变成“兽” 后,还有哪些具体表现?(3分) 3、结合选文比较分析(a)(b)选文中主人公性格的异同点。 (4分)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24分)1.10分(1) 1分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 1分 拄杖无时夜叩门(3) 2分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4) 2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 暂凭杯酒长精神(5) 4分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楼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以上每句1分,错、漏、多1 字均扣0.5 分,扣完该句分值为止,因连笔或涂改造成无法辨认的按错误处理。)2. 4分 狼藉 襁褓 精巧绝伦 袖手旁观 (每词1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3. 3分 c(趋之若鹜多用作贬义)4. 3分 c(应该把“的榜样”去掉)5. 4分 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共4分)6. 3分(1)提出、引(2)通“披”,穿 (3)腰佩(每小题1分)7. 4分(1)有时候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2分)(落实“恭”、“至”、每处0.5分,句子通顺1分)(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落实“以”、“口体之奉”,0.5分,句子通顺1分)8. 3分 b(“求书难”是幼时)9. 3分 d (不,表否定 a.给予/我 b.过了/身处 c .派/假使10. 3分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11. 3分 因为孟孙已经认识到秦西巴是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所以不计前嫌,重新重用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慈的人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我们要知人善用。知错就改,不计较人人恩怨。自己认为正确的就不要怕得罪人)【参考译文】 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 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叫有罪却更能获取别人的信任。12 3分d (d 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13 3分 a14 4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有底线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实现成功的自我和成功的人生。它是人的基准。(2分) 联系生活实际:作为一个学生也应该有底线意识,考试时,遵章守纪不作弊就是基本的底线。它存在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是大家必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