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一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题,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参加学校运动会 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购买蔬菜水果 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 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某国议员竞选( )a b c d2.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4.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5.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6.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这段话表明a.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b.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c.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 d.人的发展就是要会发明创造7.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现象,自它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来讲,宗教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认同功能、凝聚力的功能、调节情感的功能。这说明(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 b. c. d.8.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 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 b. c. d.9.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近百万,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d.古代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0.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 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子方式、数字方式进行转播,其中包括网上的高清转播、手机电视等。美国nbc网站,视频观看者是雅典奥运会的30倍,手机视频下载量是都灵冬奥会的20倍。在中国,有1.02亿观众在网上收看相关的比赛,还有1.46亿观众通过网络点播方式收看转播。全球范围内有7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网上频道。以上事实说明( )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大众传播已取代旧的传媒 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 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a. b. c. d.11.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12.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a. b. c. d.13.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14.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15.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这一事实说明 (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16.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a. b. c. d.19.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 d.20.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 b. c. d.2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2.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23.“大禹治水”是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b.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c.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24.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a. b. c. d.第二卷(非选择题52分)二、论述题(2题,共52分)25、材料一:近年来,红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成为新的文化消费热点。革命纪念地和田园、牧场成为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新的场所,也为革命纪念地和农村当地居民开创了致富的新途径。(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红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的意义。(10分) (2)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10分)26、材料一:2012年6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材料二、“韩流”涌入中国以来,赢得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青睐。据上海市团委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60名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学生当中,知道“哈韩族”的占80%,知道“流氓兔”的占81.9%。另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有46.5%的中学生表示喜欢韩国的青春偶像剧,48.2%的中学生表示喜欢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阔脚裤。 (1)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一民族精神?(15分)(2)新时期中国为什么仍然必须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魂”?(5分)(3)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呢?(12分)2012至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政治试题答案一、 非选择题(52分)25(1)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又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也有利于革命老区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革命老区和农村居民收入,这也体现了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6分)文化塑造人生。红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是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2)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2分)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4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4分)26(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