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1)(含解析).doc_第1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1)(含解析).doc_第2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1)(含解析).doc_第3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1)(含解析).doc_第4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1)(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中山市2014届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1)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要求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空处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穴位/谐谑 笙歌/旌旗 殷实/殷墟 b古刹/霎时 砧板/粘贴 创新/创举 c悭吝/整饬 梦魇/笑靥 拗口/执拗 d宿将/回溯 沉疴/百舸 裨益/裨将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誉满寰中的数学界领袖学者,但他并未如愿以偿,他决心中断自己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他解释个中缘由说:“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取固然重要,但退却也很重要,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a誉满寰中 b如愿以偿 c另起炉灶 d个中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中山市疾控中心防疫科副科长舒先生表示,与前段时间相比,近期全市流感样病例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约上升了4.7左右。b从曹禺的一部雷雨中,反映出的是当时中国风起云涌的历史大潮流。c近期,加拿大多地流感肆虐,不断传来人员感染和死亡,已知已有上千人住院治疗。d做美容已经不只是女人的专利男人同样需要美,需要花时间、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加阳光俊美。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无啤酒不足球。 2014年亚冠联赛小组赛分组抽签仪式定在亚足联总部吉隆坡举行。作为观战足球的“必需品”,两者将以“狂欢”之名,将热爱足球的人汇聚在一起。在这个全新的组合下,一场充满激情与动感的足球盛宴由此开始。成为首家联姻“亚冠”的中国品牌。与此同时,中国啤酒知名品牌青岛啤酒也在当天正式签约亚冠联赛。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答茅鹿门知县书 唐顺之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吾岂欺鹿门者哉!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杀,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文莫犹人,躬行未得,此一段公案,姑不敢论,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勦儒家之说,纵横家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 殆:恐怕 b文莫犹人,躬行未得 躬:亲自 c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 师:师承 d何则?其本色卑也 卑:卑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学为文章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b其一人心地超然虽其为术也驳c吾岂欺鹿门者哉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d以文字绝不足为也是以精光注焉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b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c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d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是写给茅坤的一封信,信中作者畅谈了不要求人讲究文字,文字不值得研求。b作者认为,为文要有“精神命脉骨髓”,即有“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c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今古只眼人” 与“尘中人”进行了对比评价。d本文活泼自然,通俗生动,是“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理论的实践。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今古只眼者,不足以与此。(4分)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3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为文”主张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秋尽 (元)戴表元秋尽空山无处寻,西风吹入鬓华深。十年世事同纨扇,一夜交情到楮衾。骨警如医知冷热,诗多当历记晴阴。无聊最苦梧桐树,搅动江湖万里心。注:纨扇:细绢做的团扇,此处采用了班婕妤“秋扇见弃”的典故。楮,纸的代称;楮衾就是纸帐,唐宋以来人们常用藤纸制成纸帐。本诗写于南宋降元的第四年,南宋的流亡政权最终在海南岛崖山被元军消灭之后。(1)简析作者前三联是如何体现“秋尽”之意的。(4分)(2)结合最后一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_,_。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长桥卧波,_?复道行空,_?(阿房宫赋)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云销雨霁,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遗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的年代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a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b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这对于老子的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e、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评。13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同,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楚,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b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14、过去人们对古书真伪及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怀疑的原因是什么?(4分)15、现在的研究者得出老子长于孔子、老子一书成书不会晚于战国早期的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铅笔在答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南瓜市长”北山乡党委书记刘兴旺得知周市长要来乡里视察工作。为接待好周市长,刘书记专门开了个党委会。首先讨论的是周市长吃饭的问题。乡里上档次的只有仙湖大酒店,周市长来了,自然在仙湖大酒店吃。可当讨论到上什么菜上什么酒时,意见就有了分歧。张乡长说:凡是酒店有的菜,全都上,还可加一些特色菜。刘书记心里就冷笑:哼,你想让我也同南山乡的何书记一样,被周市长就地免职?据说周市长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市长,反对铺张浪费。去年他在南山乡检察工作时,南山乡的何书记上了二十多个菜,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树上蹦的,洞里钻的,全都有。喝的酒是五粮液,酒一上就五瓶。周市长的脸色极难看,后来周市长把桌子掀了,何书记的帽子当场被周市长摘了。刘书记想到这,就说:我想周书记吃的很随便,越简单越好。周书记是南方人,我从他秘书那儿探听到他喜欢吃南瓜糊。张乡长说:我们这儿哪有南瓜?刘书记说:可到南方去买呀。那来不及,周书记三天后就来乡里。刘书记说:这个我自然有办法。散会后,刘书记叫来杨秘书,说:你马上坐飞机去南方,买几个南瓜回来。坐飞机去南方,买几个南瓜?刘秘书以为听错了又问了一句。刘书记说:没错,越快越好。杨秘书立即去了省城,花1500块钱买了张飞机票。杨秘书第二天就到了南方,买了几个南瓜,就往回赶。杨秘书说:可我们不会做南瓜糊呀。刘书记说:县委黄书记的爱人是南方人,她做的南瓜糊极好吃。黄书记的爱人自然不会白做一天厨师,刘书记给了黄书记一个3000块钱的红包。黄书记的爱人开初不肯收,刘书记说:我这就不是行贿,这是你的劳动所得。该收。刘书记这么说,黄书记的爱人就收下了。周市长来乡里时,已11点多钟了,自然先吃饭再谈工作。先上的几个菜都是家常菜,周市长吃得津津有味。当一大盆南瓜糊端上桌时,周市长的眼睛亮了:想不到在这里还能吃到南瓜糊。周市长吃了一勺匙,咂咂嘴,连说:好吃,真好吃。我就这贱命,小时家里穷,吃不上米饭,餐餐以南瓜充饥,吃了十几年,还没吃厌。刘书记见周市长吃得这么高兴,心里也高兴:周市长喜欢吃,那多吃一点。周市长笑着问:小刘,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南瓜糊?刘书记说:我是在南方长大的,后来考上了大学,就留在这里了。我小时候也总吃南瓜,那时吃厌了,总希望吃白米饭,可如今许久没吃了,又很想吃南瓜。南瓜有很多种吃法,可拿油炒,当菜。也可同米饭一起蒸,也可做南瓜稀饭,还可以放在油锅里炸。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南瓜糊。周市长说:想不到你同我一样喜欢吃南瓜糊,来,你多吃一点。周市长拿公共匙子盛了一勺,放在刘书记碗里。刘书记有点受宠若惊,忙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周市长又问:你这南瓜哪来的?刘书记说:我父亲知道我喜欢吃南瓜,他扛了一麻袋南瓜来。周市长吃得很满意:像小刘这样的书记,才像个书记,不铺张浪费,不像北山乡的那个书记,吃一桌饭,花20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周市长哪儿知道他吃的南瓜糊可是杨秘书坐飞机买来的,来回的飞机票就3000块钱,还有给县委黄书记爱人的3000块钱劳务费,周市长一餐就吃了6000块钱,吃掉了三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两天后,周市长回市里了。刘书记把吃剩的四个南瓜让周市长拿走。周市长说 :还是留下你自己吃。刘书记说:我家里还有。周市长笑着说:那我就夺你所爱了。你心里准笑我是个南瓜市长。刘书记说:那我就是乡党委的南瓜书记。第二年换届时,刘书记进城了,当上组织部部长。刘部长当了三年组织部长后,再换届时,当上县长了。16. 简析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17. 结合文本分析周市长的形象特点。(5分)18. 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周市长,有人认为是刘书记,你怎么认为,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邵逸夫:娱乐之王,慈善达人吕锦明 邵逸夫,这位年逾百岁的长者,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和奇迹拍摄过1000多部华语电影、与利孝和等联手创办无线电视(tvb)、年近七旬时获英女王封为爵士、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到了晚年,已是功成名就的他将更多心血倾注在公益慈善事业上,长期捐助香港及内地的教育、医疗、赈灾等领域。据统计,仅资助内地教育一项他就捐资47.5亿港元!2014年1月7日凌晨,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回顾邵逸夫的一生,他堪称香港乃至亚洲的娱乐之王、慈善达人。千部华语片成就“东方好莱坞”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 邵逸夫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事业成就,就是他旗下的邵氏兄弟影业公司,他以香港为基地创造出“东方好莱坞”的奇迹。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因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六叔”。邵逸夫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后,便随兄长邵仁枚去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走上了电影制作的生涯。1926年,年方19岁的邵逸夫跟着三哥邵仁枚扛着一架放映机,在南洋各个村镇放映无声电影,卖票谋生。4年后,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公司,也正是从那时起,“院线发行制”的雏形在邵逸夫的事业蓝图中逐渐浮现。 1931年,邵逸夫在前往美国购买有声影片拍摄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他抱着一块木板漂浮一夜才获救,但他仍坚持前往美国买回了所需器材。就在第二年,邵氏出品的华人电影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问世,由此也奠定了邵氏家族成为华人电影界一支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此后,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香港负责拍摄制作,邵逸夫和三哥就负责发行放映,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邵氏受到同行“电懋”和“长城”的双面夹击形势岌岌可危,此时已经50岁的邵逸夫亲赴香港接过大哥的重担,开始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公司。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独臂刀、不了情等上千部华语电影,涵盖爱情、古装、动作等各种类型片,同时也造就了诸如李翰祥、狄龙、姜大卫、张彻等一大批为华人所耳熟能详的著名导演和明星,他们不但影响了华语电影的发展历史,也协助邵氏兄弟雄霸亚洲电影市场,在香港谱写出“东方好莱坞”的奇迹。 谈及邵氏影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邵逸夫身上,因为他正是邵氏电影品质的把关人。听邵氏员工说,当年执掌邵氏兄弟时,邵逸夫每天看电影最多时达到9部,他不仅看邵氏出品还要看其他公司的电影。“好的就要学人家好在哪里,坏的也要知道坏在哪里。”这是邵逸夫对公司员工的谆谆教诲。坊间还流传一段他专心审片的故事:当他的大儿子遭绑架时,他正在审片,那边救急电话打过来,他连忙问身边的人:“受伤没有,能用钱解决吗?”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就继续回去看片了。公益达人巨资捐助教育慈善公益慈善达人,这是除了影视娱乐王国掌门人之外,邵逸夫给世人的另一个重要印象。1985年,邵逸夫三哥去世,失去至亲的打击让邵逸夫对慈善事业有了更新更深的认知,从此他更加热心公益。他曾向当时的香港总督尤德爵士提出,要把自己的钱捐赠给大学和医院,这一想法得到了尤德爵士的高度赞扬。其实早在1957年,邵逸夫来香港创业之前,就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基金会,每年都要给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教育、医疗机构捐赠款项,支持当地的教育和慈善福利事业。1973年,邵逸夫在香港创立了香港邵氏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同年,邵逸夫以校董身份捐款50万港元给香港苏浙公学,资助该校新建一座藏书3万多册的图书馆。此后不久,苏浙公学又扩建校舍,邵逸夫再次解囊相赠,捐助100万港元。为此,苏浙旅港同乡会一致决定,推荐邵逸夫为“永远荣誉会长”。1986年,邵逸夫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1000万港元给香港浸会大学,1000万港元给仁济医院。捐助给香港中文大学的1亿港元被用来兴建第四书院,后命名为“逸夫书院”。邵逸夫不但热心于香港的教育慈善事业,对内地同样是不遗余力。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宣布每年都要拿出1亿元以上的巨额资金捐赠给内地,捐赠项目众多,其中最为内地人熟知的就是遍布全国校园的“逸夫楼”。如果你打开网络地图搜索“逸夫楼”,便可看到密密麻麻“逸夫楼”遍布全国各地。邵逸夫对公益慈善事业所作的贡献,就像他在影视娱乐事业中所创造的辉煌一样,多不胜数。邵逸夫曾经说:“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 (选自2014年证券时报全文有删减)19. 简述邵逸夫一生的重要贡献。(4分)20. 邵逸夫成就华人影视伟业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并举例论述(5分)21. 文章最后引用邵逸夫的话说“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结合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实际,假如你是中国企业家,谈谈你的看法。(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 仿照划线句式,补写其余三句,句式与划线相同。(6分)高山的伟岸,是因了白云的萦绕缠绵; ; ; 世间万象,不论伟大或卑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在以自己的精彩,折射出世界的光芒。23.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描述内容并揭示其寓意。(6分)内容: 寓意: 六.本大题1小题,6o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共产主义时代给阿尔巴尼亚遗留下五十万多座钢筋水泥地堡,但其人口仅两百多万,当时修建这些地堡是为了防敌人的重磅炸弹,因为当时的领导人几乎把全世界一切国家都当成敌人,认为防止敌人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应该的。据测算,修一座地堡的钢筋水泥足够建五幢居民小楼。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中山市2014届高考原创模拟试题(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 (c qin/ch yn/y o/ni a xu/xu shng /jng yn b ch/sh zhn/zhn chung d s k/g b/p )2答案:b(如愿以偿:偿,满足。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语义强调的是骄傲、得意,不合语境,应改为志得意满或心满意足)3答案:d (a “约”与“左右”重复,b “从中”取消主语的独立性,导致句子缺主语 c 句子成分残缺,“传来”缺宾语“消息”。)4答案:b (首先交代事件的起因,由引出,和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句中有“这个全新的组合”,句中有“两者汇聚在一起”,因此衔接,是对的总括,所以答案选b)5d ,卑:卑劣,低劣。6c,的人。a写,做沦为,成为;b其中他;d以为,认为因为7b 8a原文是“我不要求人讲究文字,不是说要抹杀一切,以为文字绝不值得研求。”9(1)至于其中存在的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则不是洗净心底的陈见、超然于事物的外表、具有不同于古今的独到之见的人,是不足以与他谈到这种境界的。(非,1分;者,1分;此,1分;句意1分)况且两汉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的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稔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且,1分;岂,1分;句式1分)(2)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是以老家必不肯勦儒家之说,纵横家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参考译文】熟阅鹿门的文章和鹿门与人论述文章的书信,觉得其中所言主张和方法,不少地方与鄙意十分契合。虽然中间有些小小的不同,它日当自能融解消释,在此不待赘言。鹿门看到我的,恐怕是过去的我,而没有看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我吧?我难道是欺骗你鹿门的人吗!我不要求人讲究文字,不是说要抹杀一切,以为文字绝不值得研求。而是说学者的当务之急,有本末主次的分别罢了。我的文章不如别人,实践中也没有满意的收获,这样一个有纠纷的问题,在此暂且不敢置论,现只从文章家的角度谈谈。虽然文章的规矩布置,正变转折,自有专门的师承法则;至于其中存在的一种精神、命脉和骨髓,则不是洗净心底的陈见、超然于事物的外表、具有不同于古今的独到之见的人,是不足以与他谈到这种境界的。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见识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然而决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却还是世尘中人,他虽然专门钻研学写文章,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这么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要寻求其中所谓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灭的见识,是绝对没有的,这样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这是文章的本色问题。即以诗为例,陶彭泽没有专门计较作诗的声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什么道理?是他的本色高卓。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他苦苦化费了一生的精力,使人读他的诗只见种种束缚和限制,整卷累篇,竟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什么原因?是他的卑下的本色。本色卑下,文章自然不能完善,何况不是他本色的那些作品呢!况且两汉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的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稔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秦汉以前,儒家学者有儒家的本色,至于像老庄家有老庄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的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都有自己的本色。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然而无不都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独特的见识。因此老庄一派学者必然不愿因袭、套用儒家的学说,纵横家必定不愿借用墨家的谈论,而是各自依据自己的本色相互争论,发为言论。他们所说的,都是他们的本色。因此其中凝聚着他们思想精华的光彩,而他们的学说于是能不灭于世。10(1)参考答案:实写(视觉)的角度,对群山、白发的描写体现“秋尽”;虚写的角度,对往事的追忆、故人的梦思体现了故国终于走到尽头的“秋尽”;知觉的角度,通过身体对气候冷热的感知体现了“”秋尽。(答出任两点即可得4分)(2)参考答案:借物抒情(衬托),作者通过对梧桐树叶不自主地乱飞乱转,深感无聊痛苦的感叹,更表现出作者自己难有作为,却偏又不自主地想起“世事”的无聊与痛苦。1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未云何龙?不霁何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12de. (d, 原文中说“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应是指论语宪问中的一问一答,这算一条。而选项异化为孔子所回答的那一句。“一条”与“一句”差距大矣。e, 强加因果,黄帝书在后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与三人的引用能有多大关系?)13c(c“大多本身就被指为伪书”不确,原文是“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怀疑”并不意味着就指其定为伪书。似乎很多人也是这样分析的,看来对这个选项是有些争议的)14、过去人们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近年战国秦汉简帛遗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原因是:那些古书成书的年代都无法确定。15、依据是论语受到老子的影响(或者论语中引用了老子的思想或言论);依据是:道家也可称为黄老学派;黄帝书不是汉初刚刚撰就的作品;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