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学案.doc_第1页
《长亭送别》学案.doc_第2页
《长亭送别》学案.doc_第3页
《长亭送别》学案.doc_第4页
《长亭送别》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长亭送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2.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3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作者介绍和西厢记剧情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西厢记是一部杂剧,以唱为主,由于古代的音乐没有音响资料流传,因此宫调的问题就成为曲学的难点。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古代音乐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长亭送别用正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帐雄壮”。可见长亭送别这一折的音乐应是惆怅的、悲壮的。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曲词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一般要押韵,讲究对仗。旦:女角。 末:男角。 洁:和尚的别称。课文指长老。长亭:古代道路上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旅行休息用,常常是饯别的场所。一 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谂知(nin)暮霭(i) 胸臆(yi)B.泠泠(lng)相偎(wi)栖迟(q)C赓续(gng)玉醅(bi)揾做(wn)D.萧瑟(s)憔悴(cu)顷刻(qng)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B.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趁路程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4、掌握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筵席: 蹙愁眉: 杯盘狼藉: 金榜: 憔悴: 胸臆:三、导学过程(一)根据情节的发展,这一折可分为三个场面。1、赴亭惜别:(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2)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_(3)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怎样的艺术效果?_(4)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_2、长亭饯别:(5)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_(6)幺篇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_(7)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9)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_(10)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_3、残照离别:(1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思想和感情?_(12)对 耍孩儿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13)四煞 一曲: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1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_(15)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16)收尾 一曲最后一句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说:“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说:“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比较分析上面4句曲或词。_(17)概括这一场面的主要意思_(二)概括本文的主题。_(三)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_阅读导引下面一诗一词都是描写离别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阅读时要弄清抒情的层次,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8对无题解说不正确的是()A诗人以相见之难来衬托分别之难,未见时的相思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面前,好像也减轻了一些,这种感受貌似无理却极见真情。B作者以双关的手法和比喻的手法,写出思念之绵长和痛苦。C眼前分别在即,作者却已想到了分别后“晓镜”和“夜吟”的情形,扩大了抒情空间。D作者嘱咐对方要经常通音讯,以慰思念的愁肠。E从“夜吟应觉”之“应”和青鸟的典故,可以推测诗中的主人公是女性。19对雨霖铃解说不正确的是()A上阙以清秋之景衬托离别的心境,情景交融,并直接描写了不忍分手的动作神态。尤其是以空廓的楚天来形容愁绪漫无边际。B下阕从眼前的分别设想别后明朝寂寞之情和经年孤寂之感,反过来加强了眼前的离愁别绪。C“良辰好景虚设”的“虚”,“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纵”、“更与何人说”,强烈地表达了爱情的专一忠诚。D“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名句,因为杨柳依依,使人动依依惜别之情,念折柳送别之俗。晓风清寒,使人离开情人温暖怀抱后的凄冷心境再度加强,残月更令人想起人间的不圆。20将这两首诗与长亭送别对比阅读,理解不正确的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可以说明崔莺莺“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的心境。而“东风无力百花残”则是她离别前身心的准确描述。B莺莺临别嘱咐张生的内容,可用“青鸟殷勤为探看”一言以蔽之。C把眼前的离别在更广阔的时空上展开,想到异地,想到以后,这一手法,这三首诗词曲全都用到了。D长亭送别与这一诗一词的区别是,它不仅仅抒发一种离愁别恨,还把这种感情放在反抗封建礼教和鄙视功名利禄的背景下,因而更有深刻的意义。参考答案:二、D DC三、(一)()C()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写莺莺一路上的离别而愁苦之情。()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描写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三个典故:一春、鱼雁、青鸾。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D()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