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试卷.doc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试卷.doc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试卷.doc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试卷.doc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二历史下学期五校期中联考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36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走近宁德的一些宗族祠堂,我们经常发现有“耕读传家”、 “入孝出悌”等匾额或门联。这些家训要传达的思想是a清静无为 b孔孟之道 c举贤让能 d鼓励耕战2下列与图1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图1a百家争鸣,各派学说自由发展 b“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出现c国君采用何种学派,取舍纠结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3汉书载:“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所使承流而宣化也。”由此可见西汉教育的特点是中央设立太学 在地方设立郡县学官学私学兴盛 教育促进思想大一统a b c d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在其中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作者认为朱熹实现了儒学的a. 道德化 b. 政治化 c. 世俗化 d.宗教化5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表明顾炎武a提倡以德治国 b主张民主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中央集权 6. 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图3 甲骨文图4史记图2 后母戊鼎a图2中铸刻的器皿文字可能是隶书b图3所示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起源c图4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d上述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7.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印刷工艺提高 民主思想活跃 a b c d 8. 清代学者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刻画入微”,“差之丝毫而失千里”c“钩勒工细,良工苦心” d“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9.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力量和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下列符合该时期文学主流的是图5a b c d11. 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该言论体现了维新派的a. 进化论思想 b. 君民共主的观念c. 兴民权意识 d. 民主共和的诉求12.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这种观点a主张维护君主专制政体 b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导致尊孔复古逆流出现 d道出了维新思想的特点13. 1918年,某杂志发表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评论针对的是a. 辛亥革命的局限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 五四运动的后果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4.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著作或文章,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排序是a.变法通义文学革命论新学伪经考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敬告青年c.四洲志文学改良刍议资政新篇 d.各国律例天朝田亩制度劝学篇15.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以下论述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16. 1922年孙中山曾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这一思想的实践表现为a颁布了临时约法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直接领导北伐战争17. 1927年3月,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泽东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主要内容为:(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由此判断该文应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井冈山的斗争 d论十大关系18.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图6a民族独立 b民族复兴 c救亡图存 d民主革命第卷(非选择题 共64分)本卷共4小题,每小题16分,共64分。19.(16分)青苗法是王安石新法中备受争议的措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谓百姓当五谷青黄未接之时,势多窘迫。贷钱于兼并之家有倍蓰(数倍)之息。官于是结甲请钱,每千有二分之息,是亦济贫民而抑兼并之道。(宋)魏泰材料二 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宋)韩琦材料三 朝廷初散青苗钱,利收二分。然州县累加,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升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宋)司马光(1)据材料一概括实行青苗法的原因和目的。(6分)(2)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10分)20.(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代表人物言 论马丁路德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加尔文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并指出其共同点。(6分)(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思想的政治影响。(10分)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适当的时候,农民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拥有的一切权利。农民得到宅园地、份地所有权时,政府通过赎买活动发挥作用,即政府为农民提供贷款,农民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将本息逐步偿清。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二 作为农民经济要件的土地,“带土地解放”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民没能获得土地所有权,实际使用土地的数量和地力反而不如改革前,仍饱受土地不足之苦。作为农业经济补充的副业生产最终也无法扭转农民经济整体的颓势,改革后,农民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衰落趋势,到20世纪初陷入更大的困境。 美国学者 史蒂文霍克(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8分)(2)据材料二指出改革的不足之处。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作为当今之策,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就特别客气,只要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日)福泽谕吉材料二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不愿作亡国之君,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张怡梅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1)材料一中所说的“推翻旧政府”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福泽谕吉主张“脱亚”的理由有哪些?(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相同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比较福泽谕吉和光绪帝主张变革的不同动机。(10分)宁德市五校教学联合体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一.选择题15 b d a c c 610 d c d b a 1115 c d b b a 1618 c a b 二.非选择题19.(16分)(1)原因:高利贷盘剥严重。(2分)目的:济贫救弱,抑制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2)问题:官府强行向百姓放贷;州县官员随意提高利息,百姓负担加重;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6分)原因: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触犯地主、官僚的利益;用人不当造成百姓负担加重;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有失公平公正。(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0. (16分)(1)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4分)共同点:“信仰得救”。(2分)(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4分)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1(16分)(1)内容:解放农奴(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土地。(4分)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2)不足: 农民没有真正获得土地;无法扭转农村经济的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