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八)新人教版选修1(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2.(2012天津高二检测)右图为日舰击沉“高升”轮,见证了中日甲午战争惨烈的一幕。天苍苍,海茫茫,海之上,国有殇!也许不需要特别的纪念,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有( )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使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a. b. c. d.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4.康有为改造儒家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5.(2012郑州高二检测)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6.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7.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8.(2012周口高二检测)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9.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10.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5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5分,第14题14分,共60分)11.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请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掳除,众嚷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4)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3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年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持怎样的态度?(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分)(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13.(2012江苏百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三百余件,平均每天颁布三道变法诏令。这些诏令可以说是不分轻重缓急,雪花般地狂飞而下,改革官制、改革法律、改革军事、改革经济、改革文教、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齐头并进。 字林西报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材料四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观点的正确性。(6分)(3)综合材料三、四,他们的观点给我们怎样的现实启示?(3分)14.(2012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维新运动恰好赶上了民众普遍的排外高潮,向西方学习的戊戌变法运动被视为篡位的奸臣,维新运动在农民中留下的印象极为淡漠。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堵塞了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会,他们或嚎啕痛哭,或大骂康党,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很多原来支持变法的知识分子转而反对变法。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旗人生计受到严重影响,裁汰绿营使旧军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保障,这些人群起攻击变法,诋毁维新派。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使整个官僚体系与变法处于敌对状态,光绪帝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几十条措施很少得到真正的贯彻。张鸣维新变法与民众反应(1)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受到了哪些人的反对?反对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本题实质上考查戊戌变法的时间。公车上书使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此后发展、高涨,到戊戌变法。2.【解析】选a。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开放苏州、杭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割让澎湖列岛、台湾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工厂。【规律方法】情境式选择题的解法(1)特点:在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知识,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2)解题思路:第一步提取信息。阅读题干或选项中的新材料、新情境,捕捉有效信息。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审清选项含义。第二步,转换信息。回忆、联想教材知识,思考该题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综合题干要求、选项信息和教材知识,整合出正确答案。3.【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派别政治主张的理解。梁启超“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指的是政治革新,符合题意的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存。4.【解析】选a。改造儒家思想,说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不敢彻底和儒家思想决裂,从根本上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方面的软弱性。5.【解析】选c。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将维新思想与甲午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一场政治运动。6.【解析】选c。日本倒幕派推翻了旧的幕府统治后,建立新的天皇政权,新政权进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但中国维新派实力较小,顽固派实力强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新政实施后工业的发展。b、c两项本身不正确,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8.【解析】选d。通过“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等体现了维新派对待旧势力的软弱性和妥协性。9.【解析】选b。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触及到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10.【解析】选c。思想解放应从引进或宣传新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方面去思考,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1.【解析】第(1)题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举出农奴获得解放的实例,说明解放后的农奴欢呼,从改革的实质看,农奴不可能欢呼。第(2)题交响乐是欧洲文明的代表,日本明治维新实行了文明开化政策,改变了旧的习俗。第(3)题三国的改革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都不彻底。第(4)题主要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2)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3)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4)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力量对比悬殊。12.【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据材料一“三权立”“议政”等可知康有为主张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第(2)题“揭竿斩木,已可忧危”说明康有为抵制农民起义,“大借洋教”说明其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第(3)题概括材料认识戊戌变法缺陷。第(4)题由于维新派的缺陷决定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答案:(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2)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4)不正确。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失败是必然的。13.【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重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留给我们的启示。第(1)题从材料一、二中概括,每则材料归纳出一点即可。第(2)题作答时紧扣材料中的缺乏“政治和经济力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回答。第(3)题回答时紧扣材料及观点得出。答案:(1)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急于求成,低估了改革的困难。(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虽已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但力量尚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改革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结合自身的国情;改革必须从多方面积极地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载充电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智慧医疗建设模式与医疗信息化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信贷与企业研发投入协同增长报告
- 新质生产力品质提升路径
- 路灯亮化工程方案(3篇)
- 《岁月如歌》读书分享
- 2025年农业生物技术在种业创新中的生物技术提高抗病性技术应用报告
- 2025年游戏化营销在品牌传播中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综述报告
- 车床岗位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服装制版师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新闻编辑(修改版)马工程课件 第六章
- 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 GB/T 17188-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2年资阳市雁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课件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必修1 Unit 1 Life Choices-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课件PPT(新教材北师大版)
- 质量管理学课件第1章
-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概论(刘行芳)-课件
- SLZ 549-2012 用水审计技术导则(试行)
-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 水泵房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